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现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57例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后24 h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根据是否继发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及非脑出血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否伴有房颤及治疗前NIHS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继发脑出血高危因素。结果 357例患者中有60例出现继发脑出血,发生率16.81%,且脑出血类型以出血性梗死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52%。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P 0.05),与糖尿病史、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及治疗前NIHSS评分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梗死面积、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避免脑梗死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并前瞻性登记2016年11 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8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在随 访期间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脑梗死组12例(1.7%),对照组696例(98.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组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病灶切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 史、高血压、房颤、冠心病、术后抗凝治疗、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长后,左上肺叶切除术(OR=10.670,95% CI 2.021~56.325,P=0.005)、左全肺切除术(OR=13.726,95%CI 1.398~134.746,P=0.025),糖尿病(OR= 6.021,95%CI 1.483~24.436,P=0.012)和高脂血症(OR=6.786,95% CI 1.337~34.455,P=0.021)与肺癌患者 术后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结论:左上肺叶切除术、左全肺切除术、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可能是肺 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脑卒中后记忆功能的康复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同期住院1 6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继发性脑出血分为HI组(48例)、非HI组(1 602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心房纤颤病史、梗死部位、梗死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选择HI组配合检测的患者36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进行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I的危险因素HI与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部位、心房纤颤病史及患者年龄相关(X2分别为41.20,35.60,54.18,12.50,P<0.05);HI与患者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无关(X2分别为0.08,1.10,2.34,P>0.05).②左侧脑梗死[(73.12±11.88)分]与右侧脑梗死[(74.56±10.96)分]记忆商(MQ)均明显下降,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t=0.344,P>0.05);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者记忆障碍明显,MQ分别为(69.01±41.22),(71.05±16.15)分,与无糖尿者(90.03±16.01)分和无原发性高血压者(92.02±17.83)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4.11,3.70,P<0.001);而心脏病与记忆下降无明显相关性(t=0.11,P>0.05).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患者应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CT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皮质梗死、多灶脑梗死或伴高血压、糖尿病者应注意记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2例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是否并发抑郁症将入选者分为抑郁症组58例与非抑郁症组124例,对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女性患者、年龄(>75岁)、重度神经功能受损、合并高血压、梗死位置(双侧)、梗死部位(基底节区)占比均高于非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年龄(>75岁)、重度神经功能受损、合并高血压、梗死位置(双侧)、梗死部位(基底节区)均为导致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梗死位置(双侧)、梗死部位(基底节区)等与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症存在一定关系,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脑梗死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组,根据空腹血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明显增高(P〈0.05)。②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痴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和中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则没有差异。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多灶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所占比例明显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出血性梗死所占比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中腔隙性梗死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结论糖尿病多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同时存在,而且糖尿病能加重脑梗死的症状,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2例,行头颅DWI检查后,记录其DWI影像学分型;年龄、高血压等临床资料;糖尿病、血脂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TOAST分型,对DWI表现与TOAST、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占比最高(49.04%),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39.49%)、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6.16%)、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5.20%)、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OC)(0.11%)。DWI影像学特点与TOAST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χ~2=397.785,P=0.000)。皮质-皮质下梗死、单侧前循环梗死、大的穿通支梗死、前-后循环梗死多与LAA型有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小的穿通支梗死多与SAO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梗死、双侧前循环梗死及后循环梗死与TOAST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942例急性脑梗死DWI分型中,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434例单发病灶的平均直径为(20.75±19.8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8例多发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33.39±26.92)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最小直径为(5.20±3.27)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 DWI影像学特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OAST分型有关,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等传统危险因素对DWI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DW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传统危险因素,可以指导临床选择较优治疗方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出现病情加重,且病情加重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住院时的评分差≥2分者[1]纳入进展组(39例),无病情加重者纳入非进展组(9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否发热,血压水平,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梗死部位。再对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9例(28.6%)。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发热,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责任血管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否发热、收缩压水平、责任血管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分水岭梗死及侧脑室体旁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收缩压下降、合并发热,责任血管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分水岭梗死及侧脑室体旁梗死容易进展,应引起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OPCABG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各项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58例(29.59%),其中脑梗死6例(3.06%)、弥漫性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1.53%)、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狂躁不安、抑郁、神志淡漠)49例(25.0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梗死病变、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均P0.05),且并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无并发症组明显下降,手术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均是OPCABG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6-1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入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出血转化组(48例)和无脑出血转化组(239例)。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患者病例搜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患者中共48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6.72%。脑出血转化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52.08%和41.67%;单因素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脑出血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LHI)的临床特征、结局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805例,根据LHI诊断标准分为LHI组和非LHI组;随访3月,LHI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幸存组和梗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5例脑梗死患者,其中LHI 126例(15.65%),非LHI 679例(83.98%)。LHI组和非LHI组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间延迟,合并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血压的患者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间延迟、合并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为脑梗死患者发生L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HI患者3月随访结果,纳入死亡组48例(38.10%),幸存组78例(61.90%)。2组的年龄、入院GCS评分、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合并高血压、GCS评分低、年龄≥60岁是影响LH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发生LHI比例较高。入院时间延迟、合并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合并高血压为脑梗死患者发生L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IHSS评分高、合并高血压、GCS评分低、年龄≥60岁是影响LH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