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侯丽莉  王峻  廖鹏  李滔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7-1478
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探讨其对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9月收治的11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由疼痛管理组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睡眠时间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能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放松疗法联合阶段性功能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放松疗法联合阶段性功能锻炼,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睡眠情况与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及72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睡眠时间、48h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的活动度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疗法联合阶段性功能锻炼在踝关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睡眠时间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无痛病房,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开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7~2011年7月来我科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术后常规术后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24小时睡眠时间、主动开始锻炼时间、住院天数、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六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首次下床和主动开始锻炼时间均提早于对照组,促进了术后早日康复。结论 在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开展规范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播放疼痛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3d,术后3d疼痛评估结果,疼痛控制满意度及对患者疼痛治疗方法的影响。结果在实施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后,观察组入院3d及术后3d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患者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使用镇痛药物治疗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结合视频教育能够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疼痛控制及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周丽珍 《全科护理》2014,(28):2644-2645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骨科病人疼痛管理的应用。[方法]将96例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睡眠时间、生活能力、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睡眠时间、生活能力、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病人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可有效控制围术期疼痛,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远端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感、肢体肿胀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 d、5 d、7 d疼痛评分及肢体肿胀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行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收住非关节病房的6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收住关节病房的6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知识、功能锻炼的合格率、病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疼痛知识、功能锻炼的合格率、病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有利于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功能康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规范化镇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急性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骨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疼痛主诉,给予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准确评估疼痛,给予规范化镇痛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的疼痛程度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科术后急性疼痛患者进行规范化镇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轻痛苦,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刘新新  何晓红  安娟 《妇幼护理》2023,3(12):2881-2883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时间段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 80 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疼痛感评分、疼痛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 疼痛,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