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临床对与中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某些贵重药材,由于价格昂贵,来源稀少,常发现以伪充真或掺伪现象。对此,除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外,经验鉴别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它简便易行,对鉴别药材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6种贵重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供药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参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红参及其伪品进行鉴别,为红参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红参及其伪品进行鉴别。结果:红参与其伪品在性状和显微鉴别上都有较大差别。结论: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可区分红参及其伪品,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药的经验鉴别陈艳杭州第四医院310002我国是中草药的故乡,中药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十分复杂。对其真伪优劣用传统的经验鉴别,不仅简便快速,且节省费用,药材鉴别基本准确。经验鉴别是对药材的基源,性状所表现出的特征用感观即: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  相似文献   

4.
高爱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8-1398
鉴别牛黄真伪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经验鉴别,现对其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乌梢蛇的鉴别主要是依据蛇的外观特征,由于同科的某些蛇外观与乌梢蛇相似,以其干燥全体或加工成寸段的假乌梢蛇,真伪难辨。笔者着重对乌梢蛇及其伪品灰鼠蛇,玉斑锦蛇、水赤链游蛇的鳞片进行了光学显微及扫描电镜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乌梢蛇鳞片的特征与伪品有相似处,但形状,颜色,纹理在扫描电镜下的细微结构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真伪乌梢蛇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三种疝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提高了对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技术。结论 熟悉三者的局部解剖,结合临床实践,作好鉴别诊断,确定准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别法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在我国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对医治疾病,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药材的商品化进展,伪品、次品中药材大量充斥市场,严重地影响了临床疗效和中成药的质量。历来应用的性状鉴别,基源鉴别,显微和理化鉴别,被称为“四大鉴别法”,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查阅、整理本草古籍和近现代文献,对川贝母进行本草考证,并梳理其药用历史的变化,然后对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别等不同鉴别方法进行概述,总结川贝母不同鉴别方法和适用范围。结果发现,川贝母在明代以前本草著作中均未区分,自明代起川贝母被单列;在鉴别方法方面,性状鉴别仅能鉴别完整药材,显微鉴别适用于药材和粉末制品,理化鉴别、分子鉴别适用于药材、粉末制品和中成药等,其中理化鉴别既可定性鉴别掺伪情况又可定量测定掺伪比例,但分子鉴别在掺伪情况下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买麻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结果发现较为明显的显微间及理化特征。结论石细胞、异型维管束、具缘纹孔导管、方晶以及薄层鉴别斑点等特征对买麻藤有鉴别意义,并可据此与同属植物小叶买麻藤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对秦Qiu及伪品白头翁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1.
微型脑卒中鉴别诊断仪是用症状频率比鉴别诊断法对脑出血和脑血栓进行鉴别诊断的小型仪器。第二代机是在第一代机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触摸键输入、鉴别诊断、病情程度声光显示等功能。鉴别更加准确,使用更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头翁伪充秦艽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品秦Qiu及其伪充品白头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实验进行鉴别比较。结果 表明,用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e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切除芦头后伪充秦QiuGentianamacrophyllaPall,虽然其药材外观极其相似,但二者在药材形状和显微特征上仍有不同,其主要鉴别特征是:秦Qiu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断面略显油性,气特异,而白头翁的根头均被人为切除而呈平截状,有的还可见残留的白色绒毛。同时白头翁的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木部,断面也不显油性,更无秦Qiu的特异气味,白头翁与秦Qiu不同之外还有:白头翁的粉末中有韧皮纤维,后生皮层细胞和淀粉粒,而无栓化细胞,草酸钙针晶和内皮层细胞,在理化鉴别实验中,白头翁无秦Qiu的生物碱鉴别反应和荧光鉴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列举几种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常见中药饮片牛黄、何首乌、血竭、檀香、大黄正、伪品的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进行了比较。结果:切实掌握常见中药的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医院用药水平。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别技术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进口马钱子为对照,对我国广东、海南、云南引种栽培的印度马钱进行生药鉴别研究,为引种栽培进口印度马钱提供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百万元的药品快速检测车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对节前福州药品市场和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进行全面大检查。据福州市药监局负责人介绍,这辆药品快检车包括化学药品快速鉴别系统、中药材和中成药快速鉴别系统等,具有药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反应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等快速检验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山药及其混伪品的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特征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作者的鉴别体会,并编制了显微鉴别特征检索在,可供临床、教学、鉴定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楮实子中掺混品进行鉴别,探讨3种掺混品的科属来源。方法 采用对比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综合实验。结果 性状、显微与薄层鉴别有明显差异,尤其是薄层鉴别:置紫外光灯(365mm)下检识,楮实子供试液色谱与掺混品Ⅰ、Ⅱ、Ⅲ各供试液色谱荧光斑点不一致。碘蒸气显色,置日光下检识:楮实子供试液色谱显4个黄色斑点,掺混品Ⅰ供试液色谱显6个黄色斑点,掺混品Ⅱ供试液色谱显7个黄色斑点,掺混品Ⅲ供试液色谱显5个黄色斑点。结论 掺混品可能分别来源于桑科植物、唇形科植物的果实及旋花科植物的种子。分辨楮实子及其掺混品可通过形态组织鉴别与薄层检识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三七及其伪品藤三七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及其伪品藤三七(Anrederacordifoloa)进行了鉴别,发现二者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面各有特征,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养木丹颗粒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通过理化鉴别可鉴别出养木丹颗粒中的黄芪;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可鉴别出养木丹颗粒中的淫羊藿、黄芪、赤芍3味药材。结论: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养木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对7组叶类中药进行了鉴别研究。发现荧光光谱法鉴别叶类中药有较好的效果,可鉴别正品与伪品,某些生品与炮制品,为叶类中药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