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205例双胎妊娠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分娩组第2胎儿的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256例孕晚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波  王凤玫  李荣金 《临床军医杂志》2013,(10):1055-1056,105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分娩的256例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分娩结局,并选择同期分娩的300例单胎孕产妇做对照分析。结果 3年里双胎妊娠发生率为2.99%,近年升高明显。常见的合并症有早产(47.66%)、胎膜早破(31.64%)、妊高征(14.45%)、产后出血(12.89%)、胎位异常(60.93%)、贫血(12.11%);围生儿异常情况主要有:胎儿死亡(2.34%)、早产儿(92.19%)、低体质量儿(76.56%)、重度窒息(9.38%)、新生儿死亡(4.30%)。结论双胎妊娠增加了妊娠晚期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故加强双胎妊娠监护,及时防治并发症,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及时机,是改善双胎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杂性双胎妊娠对母体、胎儿或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至2014-12终止妊娠的双胎妊娠319例,其中57例复杂性双胎作为复杂组,262例非复杂性双胎作为非复杂组,比较两组母体、胎儿或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别。结果 (1)复杂组的分娩孕周(35.0周)早于非复杂组(36.0周),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的发生率(12.3%)明显高于非复杂组(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受孕方式、胎儿性别等一般情况,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后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复杂组胎儿丢失率(18.4%)、早产或流产率(87.7%)、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12.3%)、新生儿窒息率(8.8%)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复杂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113±574) g明显低于非复杂组(2332±471)g,复杂组新生儿住院率(32.5%)明显高于非复杂组(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双胎对孕产妇的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明显,不仅异常胎儿本身预后不良,而且一胎儿异常也影响另一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院分娩产妇的肥胖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明确肥胖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2011年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产妇共12 190例的临床资料,去除低体重样本,即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剩余11 628例。以孕前体重指数≥28为肥胖的诊断标准,比较肥胖组(2263例)及对照组(9365例)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 肥胖发病率18.6%(2263/12 190),肥胖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先露异常、巨大儿、不良孕史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2% vs 44.0%, P<0.05),其中无指征剖宫产及以产程停滞、瘢痕子宫、高龄、巨大儿、骨盆狭窄、子痫前期为指征的剖宫产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产妇属于高危妊娠,妊娠并发症显著增加,须加强体重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对于妊娠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2月。2013年2月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00例足月无胎膜早破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褥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产妇发生胎膜早破时,会导致剖宫产率增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增高,应重视及时对症处理,提高妊娠预期。  相似文献   

6.
朱琳  张小燕  包狄  贾燕燕  田石 《武警医学》2015,26(12):1196-1196
 目的 探讨产钳助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意义。方法 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为降低剖宫产率进行产钳助产规范化培训,将2014年分娩的13 952例孕妇作为研究组,2013年分娩的11 58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14年剖宫产率由2013年的38.8%下降至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2013年比较,2014年产钳助产率显著升高(9.40% vs 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2014年的产后出血率、会阴Ⅲ度以上裂伤、新生儿窒息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产钳助产培训,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在阴道助产指征明确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产钳助产术,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7.
刘丽恒  王青  侯磊  王欣 《武警医学》2022,33(3):231-233
 目的 探究羊膜腔灌注对足月孤立羊水过少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01至2019-01北京妇产医院产科93例足月孤立羊水过少经腹羊膜腔灌注后引产患者作为灌注组,取同期135例足月孤立羊水过少产妇未接受羊膜腔灌注而直接引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灌注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如年龄、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及羊水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注组中14例中转剖宫产手术, 剖宫产率15.0%;对照组中40例中转剖宫产,剖宫产率29.6%,灌注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352.58±163.05)ml vs. (353.78±99.09)ml]、胎儿窘迫发生率(25.8% vs. 34.1%)、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19.4% vs. 24.4%)、新生儿窒息率(1.1% vs. 4.4%)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羊膜腔灌注可降低足月羊水过少产妇剖宫产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37周后高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37周后分娩的高龄初次分娩孕妇,收集孕妇年龄、孕次、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周、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6例分娩中, 303例(40.62%)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443例(59.38%)阴道试产。阴道试产中,75例(16.93%)中转剖宫产,368例(83.07%)经阴道分娩,其中38例(10.32%)产钳助产。阴道试产中,35~37岁和≥38岁年龄段,中转剖宫产率分别是17.24%和15.15%(P=0.870),产钳助产率分别是7.43%和15.15%(P=0.021)。择期剖宫产、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中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30%、40.00%和21.47%,P=0.000。结论 38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并不增高中转剖宫产的概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胎儿窘迫率虽然增高,但是新生儿窒息并未增加;由此可见,高龄初产妇经过产前充分评估,无阴道试产禁忌情况下,多数均能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王晶  东星  王静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20,31(10):881-884
 目的 研究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瘦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建档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接受医学营养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接受普通营养干预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1)干预1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4.81±0.47)mmol/Lvs.(5.43±0.42) mmol/L]、餐后2 h血糖(6.49±0.54)mmol/L vs (6.84±0.38)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18.06±0.55)mU/L vs (18.41±0.39) mU/L,糖化血红蛋白(5.42±0.28)% vs (5.83±0.26)%,胰岛素抵抗指数(3.91±0.16) vs (4.24±0.27),瘦素水平[(17.99±0.61)ng/ml vs (18.33±0.64)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疾病(6.67%)、羊水过多(1.67%)、巨大胎儿(8.33%)、胎儿生长受限(6.67%)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2.50%、25.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剖宫产率(18.33%)、产后出血(3.33%)、胎儿窘迫(6.67%)、新生儿窒息(1.6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0%),新生儿低血糖(6.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医学营养治疗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石海霞  杭木兰 《武警医学》2015,26(5):437-439
 目的 了解足月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43例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前B超检测的残余羊水指数(AFI)分为3组:A组(8 cm≤AFI<25 cm)75例,B组(5 cm≤AFI<8 cm)38例,C组(AFI<5 cm)30例,比较3组孕妇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发病率和羊水粪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70.00% vs 37.30%,P<0.05);A组自然分娩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羊水粪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羊水量(OR=2.912)、破膜至分娩时间(OR=2.356)与羊水粪染(OR=1.833)是产妇宫内感染、新生儿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的多少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羊水残余量越少对母婴的威胁越大。  相似文献   

11.
郭玉婷  张雪峰 《武警医学》2022,33(9):764-768
 目的 探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及自然受孕孪生早产儿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医院2015-01至2020-12出生的孪生早产儿,共计364例(182对),根据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组和自然受孕组,ART组孪生156例(78对),自然受孕组孪生208例(104对)。对两组孪生早产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母孕期一般情况、并发症、孪生早产儿出生时孕周、Apgar评分、孪生体重及体重差值、出生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低血糖症、院内感染、应用呼吸支持情况、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或)UVC)、Ⅲ~Ⅳ度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3.0 mm)、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住院天数、应用静脉营养时间等信息,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RT组产妇年龄大于35岁为26.3%,高于自然受孕组(14.9%),ART组产妇孕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比例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早产儿出生发生重度窒息、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的发生率、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包括PICC和(或)UVC,χ2=4.015]和静脉营养的时间(t=5.626)均高于或长于自然受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双胎早产儿易发生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宫内感染性肺炎,需加强孪生早产新生儿围生期保健及管理,避免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47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找出双胎妊娠的高危因素 ,以正确防治并发症 ,提高婴儿生存率。方法 分析 47例双胎妊娠资料中胎先露类型与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关系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剖宫产 2 5例 ,阴道分娩 2 2例。阴道分娩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窒息率。并发症中以妊高征为最多 ,其次为贫血、产后出血和早产。结论 对于双胎妊娠 ,应早期行B超及其它检查 ,以达到早期诊断并及时防治并发症 ,并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剖宫产,对照组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两组胎儿出现窘迫的因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能够帮助产妇达到快速分娩的目的,从而降低了窘迫对胎儿的影响,保障了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