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pH 值对氟罗沙星注射液可见异物的影响.方法:用药用乳酸调节氟罗沙星注射液的pH 值,观察氟罗沙星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低温(2~8℃)的稳定性.结果:注射液pH 值在4.0~4.4,室温下可见异物符合规定,低温(2~8℃)24h 后依然稳定,且121℃、15 分钟灭菌,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氟罗沙星注射液质量标准检测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pH 值对氟罗沙星注射液可见异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廖秋霞  邵寅 《医药导报》2003,22(12):880-880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的稳定性.方法:用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法及pH值的测定考察光线对氟罗沙星注射液的影响.结果:光线直射1 h后注射液变淡黄色,薄层色谱可见分解出2或3种未知物质.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不稳定,应严格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3.
氟罗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健  周燕文 《中国药业》2002,11(8):35-36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仿临床常用的浓度,在25℃和37℃避光或室内自然光条件下,观察氟罗沙星分别与替硝唑、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及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变化。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混合,2h 内有白色沉淀产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混合,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均变化不大。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不可配伍使用,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克杰  张贵忠 《中国药房》2005,16(6):463-464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中氟罗沙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 ,并考察光照、加热、pH值及卤族元素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氟罗沙星平均回收率为100.4 % (RSD=0. 87 % ) ;若pH值偏低、光照或加热时间较长 ,氟罗沙星注射液色泽则明显加深 ,降解产物含量增加 ;遇卤族元素离子则析出沉淀。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热不稳定 ,容易分解 ,对光尤为明显 ;pH值越低 ,越易降解 ;不宜与含卤族元素离子的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少华 《安徽医药》2002,6(3):11-12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25℃、38℃)条件下,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供试液中氟罗沙星和肌苷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配合液在两种温度下外观、pH值、紫外吸收图谱无明显变化.两药含量也无明显改变.结论可以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与3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溶液配伍前后的外观色泽、微粒数、pH值等变化情况,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穿琥宁粉针剂配伍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并有沉淀析出;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呈轻微浑浊;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12h内溶液澄明,外观色泽、微粒数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经HPLC测定含量稳定。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穿琥宁粉针、双黄连注射液配伍,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其含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25℃、38℃)条件下,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供试液中氟罗沙星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两种温度下外观、pH值、紫外吸收图谱无显著变化.两药含量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含量下降越快,特别是维生素C在38℃下2 h含量已降至95%.结论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鱼金注射液在低温、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其运输、贮存提供依据。方法低温实验应包括三次循环,每次循环应在4℃条件下2d,然后在40℃加速条件下考察2d,取样检查外观颜色、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pH值、甲基正壬酮含量;冻融实验应包括三次循环,每次循环应在-10~-20℃条件下2d,然后在40℃加速条件下2d,取样检查外观颜色、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pH值、甲基正壬酮含量。结果经低温、冻融实验后鱼金注射液的外观澄明几乎无色、无明显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符合中药注射液质量要求、甲基正壬酮含量稳定。结论鱼金注射液在低温、冻融条件下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氟罗沙星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在 5 0和 1 0 0 g.L- 1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平衡液、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 5 0 g.L- 1 碳酸氢钠注射液 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氟罗沙星注射液加入 6种输液中 ( 1 .0g.L- 1 ) ,放置室温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输液中的氟罗沙星含量。结果 氟罗沙星在 6种输液中 8h内含量均在 96%以上 ,外观、p H值、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可与上述 6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梁元太  夏琴谱 《中国药业》2003,12(10):39-39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以延长其使用有效期。方法:对生产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2mL:0.2g)按照部颂标准进行检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生产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检测结果与出厂时的比较,无显差异。结论:生产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2mL:0.2g)性能稳定,可以延长其使用有效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H值对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澄明度的影响。方法 用1%的甲磺酸调节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pH值,观察药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低温(0~10℃)下该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 当注射液pH值在3.10~3.30时,室温下溶液的澄明度很好;pH值在3.00~3.20时,低温(0~10℃)下24h后溶液仍然稳定;105℃灭菌消毒30min,pH值为3.08的溶液和pH值为3.11的溶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 pH值对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澄明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后接着输氟罗沙星注射液或二者顺序相反,氟罗沙星注射液滴入茂菲氏滴管中2~3滴,茂菲氏滴管中液体立即出现乳白色浑浊,即刻关闭输液调速器,更换输液器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5~8min再换上氟罗沙星注射液,未发现上述现象,患者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观察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和吸收度的变化。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磷霉素钠混合时,1h内有沉淀产生,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混合,6h内混合液处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磷霉素钠不可配伍使用,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配伍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曦  廖一静  刘超 《药品评价》2004,1(1):37-38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溶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含量,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含量,考察了不同pH值的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溶液在光照及高温条件下的质量变化。结果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溶液在光照下易变色pH值5.5~6.0溶液在高温、光照5d后即出现结晶。pH值3.0~4.0溶液在光照条件下含量下降较多,有关物质增加较多。pH在4.0~5.5之间的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溶液稳定性较好。结论本品应遮光保存,液体制剂的pH值范围确定在4.0~5.5之间较好。  相似文献   

16.
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六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等六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氟罗沙星注射液与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本伍,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氟罗沙星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健  张辉  樊冰  罗开国 《中国药业》2004,13(5):43-43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氟罗沙星与莪术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混合液在0~6 h内外观、pH值、微粒数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药按治疗剂量配伍并于6 h内静脉滴注完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22℃)下8h内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含量变化,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两种药物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氟罗沙星(fleroxacin)注射液是一种可供静脉给药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新药,在临床应用中,氟罗沙星注射液常与其他药物交替输入体内,存遮短时间混合的药物配伍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其配伍稳定性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