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莉  郭琦  程栋 《现代保健》2013,(2):37-39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检测,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正位腰椎的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两组患者均测量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25-(OH)D,等8种指标,对比两组间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骨量异常组进行随机编组A、B,其中A组患者行钙剂(钙尔奇D)治疗1年,B组患者行钙剂(钙尔奇D)和维生索D,注射液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骨量异常组较骨量正常组年龄偏大,女性偏多,病程偏长,骨密度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空腹c-肽水平偏低,25-(OH)D,水平偏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25-(OH)D,呈正相关。行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的患者其骨密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清25-(OH)D,水平并配合骨密度测量,是早期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唾液酸、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4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0例。采集静脉血样和随机尿样。血样检测唾液酸和血脂谱、血糖、HbA1C、C-反应蛋白,随机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唾液酸。并测量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腰围比。结果各糖尿病组血和尿唾液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的趋势显示合并肾病的严重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的程度(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尿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腰围比明显正相关(r=0.226,P〈0.05),与收缩压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没有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腰围比成正相关(r=0.301,P〈0.05),与收缩压成正相关(r=0.633,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增加和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腰围比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男性2型糖尿病患病程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24例正常人和62例男性2例糖尿病患的骨密度(BMD),血骨钙素(BGP),骨型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原氨基末端肽(NTx)、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磷和血浆白蛋白,根据病程将糖尿病分为I组;病程<5年,31例:Ⅱ组:病程5-10年,20例;Ⅲ组,病程>10年,11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K组)比较,I组和II组患BMD,BGP,BAP,PTH和NTx差异无显意义(P>0.05),Ⅲ组糖尿病BMD明显下和,P<0.05,BGP,BAP,NTx和PTH显增高,P<0.01。结论:病程(大于10年)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曹平  刘呈军 《现代保健》2009,(34):64-65
目的评价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24hUAER有显著的减少(P〈0.05);对照组24hUAER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早期DN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可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病程长短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其病程分为三组,I组:病程〈5年,18例;Ⅱ组:病程5~10年,22例;Ⅲ组:病程〉10年,28例,并随机选择与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18例。采用生化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应用DPX~L型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和全身的骨密度。结果不同病程长短的3组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比例相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骨密度降低(RO.05);Ⅲ组腰椎、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I组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均高于Ⅲ组(P〈0.05)。I组、Ⅱ组血钙明显高于Ⅲ组(P〈0.05),而I组与Ⅱ组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大于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超敏CRP(hs—CRP)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非妊娠妇女33例(Ⅰ组)、正常妊娠妇女33例(Ⅱ组)、妊娠糖尿病患者21例(Ⅲ组)的hs—CRP水平,并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HOMA—B细胞功能指数,以评价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Ⅲ组hs—CRP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HOMA—IRI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和Ⅲ组HOMA—B细胞功能指数分别为5.20±0.40、4.3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s—CRP与HOMA—IRI显著相关(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O.921、0.378、0.457。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hs—CRP明显升高,且为影响HOMA—IRI的显著因素,提示炎性因子hs—CRP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潘红艳  刘威丽 《中国保健》2009,(18):713-7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的关系。方法:检测126名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尿白蛋白与肌酐比(AC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血尿酸水平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与迟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13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空腹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空腹葡萄糖、甘油三酯均增高(P〈0.05),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P〈0.05);早发组的空腹葡萄糖高于迟发组(P〈0.05),早发组的胰岛素和C肽均低于迟发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血脂代谢异常,越早发病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程度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T≥-1.0)68例、骨量减少组(-2.5T-1.0)70例和骨质疏松组(T≤-2.5)47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钙及24 h尿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年龄、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BMI和空腹C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25.69±2.04)kg/m~2、(2.25±0.31)nmol/L,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明显相关,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下降,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姜璐  马凤海 《现代保健》2013,(19):16-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4例,记录病程,分析患者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PC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清胱抑素C(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24ALB)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CysC水平将544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结果:DN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CysC呈负相关(r=-0.153,P〈0.01)。结论:空腹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邱斌  施利群 《工企医刊》2010,23(2):9-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降低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经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66例单独用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组胰岛素每日需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服黄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联合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得以良好的控制,临床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T1DM)疗效。方法:初诊重度T.2DM5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Sit(n=26)和口服磺脲类治疗组(n=24)两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各组的FBG、P2hBG、HbAlc、空腹C肽、餐后2hC肽。结果: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治疗组的FBG、P2hBG、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变化明显优于口服磺脲类治疗组(P〈0.05),轻度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大体相当,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治疗组明显低于口服磺脲类治疗组。结论:胰岛素是控制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血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各细胞因子浓度,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FCP)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升高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水平,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病程将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三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脂蛋白、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B组及c组病人之和占总糖尿病肾病病人71.43%,且年龄较大(P〈0.05);病程较短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空腹血糖高于其它各组(P〈0.01),TG、LDL-C、APOB及LPA高于病程较长组,且三组都低于单纯糖尿病组,而肾功能各项及尿微量蛋白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Cys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糖及脂蛋白代谢紊乱,尿微量蛋白结合血脂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9月收集绝经女性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68.06±2.21)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组,共分为4组,分别为≤60岁组57例、61~70岁组48例、71~80岁组37例和80岁组2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铁蛋白、Ⅰ型原胶原氨基段延长肽、Ⅰ型原胶原C段肽β降解产物及氨基酸中段骨钙素含量;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含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颈和腰椎正位(L1~L4)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Ⅰ型原胶原氨基段延长肽、Ⅰ型原胶原C段肽β降解产物、氨基酸中段骨钙素、股骨颈骨密度及腰椎L1~L4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雌激素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血清铁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股骨颈和腰椎L1~L4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雌激素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血清铁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水平与骨代谢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而血清铁蛋白逐渐升高,骨密度则逐渐下降。血清雌激素降低和铁蛋白逐渐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分析。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等,并对以上指标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9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健康体检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28.0%(26/93)比59.3%(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51例)HbA1c、FINS、骨密度、病程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3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2.59)%比(7.26±1.68)%、(13.21±4.73)μU/L比(17.54±5.91)μU/L、(0.764±0.130)g/cm2比(0.993±0.123)g/cm2、(11.4±6.4)年比(8.6±4.7)年,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HbA1c、FINS呈负相关(r=-0.306,-0.185,-0.269;P〈0.05或〈0.01),而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下、病程长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白尿期组(UAER〉200μg/min)18例。测定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病程、TG、LDL—C、ApoB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TC、HDL—C、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FBG、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D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病程越长,DN发生机会越多,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生长激素、C肽、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彬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153-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生长激素、C肽、血脂、血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肾脏病变组40例,有肾脏病变组42例,正常对照组39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糖尿病2t组各时相血糖及HbA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HbAlc、FGH、TC、TG、E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C—P(0h)及C—P(2h)均显著低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病程明显长于无肾脏病变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FGH呈正相关(r=0.912,P〈0.01),与C.P(0h)呈负相关(r=-0.803,P〈0.01),与C—P(2h)呈负相关(r=-0.771,P〈0.01),FGH与TC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空腹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高血压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和7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等;采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K)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结果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的升高与老年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涵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29-1730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磺脲组,观察其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比磺脲组血糖达标时间短(t=5.54,P〈0.01),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4.12和5.74,均P〈0.01);胰岛素组中有11例仅饮食和运动治疗维持血糖达标长达8~16个月之久。结论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