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布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结合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为降低该疾病的误诊率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布病患者血清中Ig G、Ig M的阳性率分别为91.0%、39.1%,随着疾病分期由急性向慢性的转变,血清中Ig G水平逐渐升高,而Ig M水平逐渐降低;有73.1%的布病患者血清中CRP水平超过正常值范围,随着患者疾病分期由急性向慢性转变,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结合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检测血清中Ig M及CRP水平可降低急性期患者的误诊率,而检测Ig G水平对慢性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布病的特点是布病患者多呈不典型经过,临床症状轻微,无明显发热,血清学反应低效价。这就给布病的准确诊断增加了难度,所以血清学诊断就应采取更加特异、敏感的微量法手段。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布病的血清学诊断在技术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抗感染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都曾有关于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报导,证实慢性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过去,用菌苗、水解素、溶菌素、中药等治疗慢性布病,疗效未臻理想;国内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布病,曾有一份报告,效果亦不令人满意。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布病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另辟免疫学治疗方法,我们检测了28例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确诊的慢性布鲁氏菌病活动型患者62例和相对稳定型患者63例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慢性布病活动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相对稳定型患者及正常人有显著差异,相对稳定型患者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进而探讨了慢性布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随病程迁延而恢复的经过及 E—花环试验等作为慢性布病分型及免疫治疗依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布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除了以运动系统的损害为主外,对于男性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也不可忽视。作者选择了30例男性慢性布病有轻重不同的沁尿生殖系统变化的患者(其中睾丸肿痛21名、阳萎症9名)进行了治疗观察。1 病例选择 在选择病例时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过程和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病程1~30年,年龄20~69岁。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我国布氏菌病(下简称布病)在临床表现上呈现新特点,即临床经过非典型性。所谓非典型性,是指布病患者临床经过偏离了经典描述的过程。当前人们已注意这一特点,发现非典型病例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多。非典型性主要表现在病程短症状轻,淋巴结、肝、脾肿大和骨关节变形强直者明显减少。低热、乏力、关节痛成为布病最常症状。1 热型的改变 发热可见于各期布病患者,但多见于急性期病人,在我国不论80年代前还是80年代,发热仍是急性期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据河北、内蒙、  相似文献   

7.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形势严峻,每年有2~4万人的新发病例.布鲁杆菌为兼性胞内寄生菌,人感染后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不易治愈,目前尚没有安全、有效的人用疫苗.药物治疗对慢性感染患者治愈率低.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是布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布病病原体入侵、胞内寄生、致病和免疫逃避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这已成为制约研发有效疫苗和药物的瓶颈.因此,开展布鲁杆菌致病机制研究,不仅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更是研发布鲁杆菌高效疫苗、药物和防控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由布鲁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亦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多年来本院一直开展布病的诊断、治疗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布病的临床表现与特点,对2015~2017年来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了病人的临床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15~2017年间  相似文献   

9.
布氏菌病为一种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其临床特征的慢性病,一些学者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开始注意了自家免疫机制在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资料显示,不仅在慢性布病患者血清中检出抗肝、脾、淋巴结等组织的自身抗体,而且证实这些抗体具有细胞毒性(自身攻击)作用。在病程中,其含量随着疾病的康复而逐渐减少。为了观察自身免疫参与布病发病机制的可  相似文献   

10.
淄博市淄川区自1953年发现第1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以来,4O多年来,本区曾进行过多次有组织的布病调查并坚持了常年对重点人群的监测,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且得到了有效治疗,但布病发病分散,病程绵缠,虽尽全力,仍有少数患者遗有关节疼痛,全身无力等症状和皮试及血清学指标阳性等。我站自80年代以来,就注意到了有关血清学试验资料的积累和血清标本的搜集及保存等。现将96例急、慢性期布病血清学追踪观察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培养见参考文献[1]1.2 血清学试验 SAT(试管凝集试验),用常规法。CFT(补体结合试验),37℃2Omin加温法。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1991年前用试管法,1991年后改用微量法,  相似文献   

11.
浅谈慢性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证治三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祖国医学证、虚损的范畴。近年来对本病的辩证论治报道较多,但从治则方面归纳讨论的资料甚少。笔者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和各地治疗经验,认为慢性布病的中医治则可概括为祛湿化浊、活血化瘀、扶正培本三法。1 祛湿化浊法 慢性布病患者往往不能确切的陈述起病经过。但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是其特点。这与湿浊之邪致病粘腻滞着的特性相符。湿浊为阴邪,易  相似文献   

12.
慢性布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常有相当数量的男性病人表现为性机能减退。作者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了补肾壮力胶囊,对慢性布病表现有性机能减退的病人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根据卫生部、农业部主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中的布病诊断标准,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具有不同程度性功能减退的慢性布病男性病人66例,年龄25~55岁,平均44岁,不合并其它内分泌疾病,未用过激素类药物。另设健康成年男性47例对照,平均年龄为42岁。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感染布鲁杆菌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1,2])。由于病程长、发病诊断复杂多变、易出现误诊而影响治疗结果,因此系统性总结布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结果,规范诊断和治疗标准很有必要~([3])。本研究系统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60例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特别是普通内科医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布氏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对布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了,尤其是对慢性布病尚无理想的疗法,现有疗法中远期效果不巩固和易于复发等问题,都是急特解决的课题。因此,作者从1991年4月至1992年6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探讨治疗慢性布病的理想方法和药物,选择运用加味四逆散在方城、登封、延津等疫区县,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符合慢性布病标准的病人127例;其中男67例,女6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7年,平均病程13年,其中107例有与病畜接触史。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编写的布病防治手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是我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经过多年防治,急性布鲁氏菌病已很少发生,而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慢性布病)则成为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顽固病种。对于慢性布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方法。我们采用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用中药方剂——活血化淤免疫抑制饮(简称活免饮)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布病3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布病属祖国医学虚证,痹证等范畴。作者采用右归饮治疗20例慢性布病患者获得较好效果。 20例患者均有,腰膝酸软,下肢发凉,阳萎遗精,脉沉细等。方剂组成,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20g、菟丝子15g、附子15g、肉桂15g、灸甘草10g,汤济每日一剂,10日为一疗程,每人服用4~6个疗程,获近期治愈8例(40%)、显效9例(45%)、好转3例(15%)。 慢性布病阳虚症的患者多由病程日久,气血耗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例水貂养殖员布病患者。患者发烧,最高体温39.7℃,伴有乏力、身困、食欲不振,常大汗淋漓,关节疼痛不明显。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经常接触病死羊羔,血检布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和布病试管凝集抗原均阳性,确诊该患者为布鲁氏杆菌感染。经布病的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布病健教对象应扩大范围,同时应做好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犬种布氏苗的形态学与其他布氏菌一致,几乎各地都有犬种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其感染对犬的品种没有选择性,不仅感染犬造成犬种布病的流行,而且也能引起小范围人群的感染。我国布病防治专家尚德秋教授曾从我布如皋产草犬中分离到犬种布氏菌,我市监测点也发现人群中布病感染率较高的现象。犬作为布氏菌的贮存宿主之一,是我市布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将犬作为研究对象,在犬体内进行布氏菌属内S型与R型菌种免疫学反应的研究,以探讨其在流行病学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如皋产…  相似文献   

20.
布鲁菌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有近100万例患者,而且每年以新发患者1万~2万例的速度在增加[1]. 及时治愈急性布病患者,防止迁延慢性布病,为国内外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治疗研究,在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近年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