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推拿、针灸、等传统医学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46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现康复Vojta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3个月。再运用Vojta姿势反射7项姿势检查对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5.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小儿神经心理测验与Vojta姿势反射检查在2~6月龄婴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 497例2~6月龄婴儿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并对早期发现的脑损伤可疑儿进行指导与干预.结果 小儿神经心理测验各月龄发育异常检出率降序排列最高前3位分布在2、6、3月龄,Vojta姿势反射则分布在2、3、6月龄,各月龄组儿心量表和Vojta姿势反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4、110.54,均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差别,Vojta姿势反射的阳性率较高(χ2=428.05,P<0.05).结论 小儿神经心理测验与Vojta姿势反射均能客观反应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水平,但在生命早期判断较为困难,处置原则应根据月龄及可疑程度区别对待.Vojta姿势反射的阳性率高于小儿神经心理测验,建议将小儿神经心理测验与Vojta姿势反射列为2~6月龄婴儿常规健康体检范围,提高脑损伤儿筛查的阳性率,避免漏检与误诊.  相似文献   

3.
252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据鲍秀兰提出的“0~2岁早期干预大纲”,将252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年龄分为<6个月和>7个月~2岁两组,制定相同的早期干预方案。早期干预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以Bobath治疗法、Vojta诱导方法等为主。结果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的开始康复治疗年龄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有显著性(χ2=17.7,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6个月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近期临床疗效统计学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脑损伤早期医学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Vojta姿势反射、肌张力、神经反射进行早期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脑性瘫痪,运用婴儿抚触、Vojta诱导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高压氧、经络导干、脑细胞活性药物,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等疗法。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6.9%,显效率为50.0%,治疗后智商(IQ)与同龄正常儿童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诊断脑损伤儿可提高疗效,减少或预防脑损伤的不良后果,降低儿童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早期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3例,年龄0~1岁,随机分为Vojta疗法组48例和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55例。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两个组别的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和3个月两个组别的盖塞尔智力量表中5项指标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Vojta疗法组相比,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治疗3个月的适应性和大运动能力改善一致(P>0.05),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显著(P<0.05)。结论:早期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确切,不仅促进运动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社交、社会适应能力、语言的全面发展,为患儿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但仍需要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疗法在脑损伤儿早期干预治疗中,体现在Vojta姿势反射及智能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损伤儿按是否接受水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再按Vojta姿势反射异常分为轻度组、中度组。由专人进行Vojta姿势反射检查、0~4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试。结果Vojta姿势反射检查比较,轻度组中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正常的例数多;中度组中治疗组恢复正常的例数及异常数减少4~5项的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0~4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比较,轻度组和中度组中治疗组。的发育商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水疗法作为脑损伤儿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治疗手段,在中枢神经发育、智能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同时能减少小儿后遗症的发生和伤残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对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针刺按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小儿脑性瘫痪早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进行针刺及手法按摩,分别在治疗前1d.治疗后1月、3月、6月,进行GMFM评估,对比两组疗效,比较视性立直.躯干立直.降落伞反射的出现时间.[结果]治疗组3项姿势反射的出现时间先于对照组(P<0.01),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正常化率74.1%高于对照组42.9%(P<0.05),有效率96.3%与对照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中医针刺按摩可以提高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促进脑瘫患儿正常化发育,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是小儿脑性瘫痪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评价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39例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3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1%,观察组为9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652、8.503、6.214、10.266、10.546,均P<0.05);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8.221,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该方法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引发的咳嗽,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基础上进行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以及联合应用Vojta、Bobath疗法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169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静脉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干预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治疗以及进行Vojta、Bobath联合康复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Gesell评定发育诊断量表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显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时Gesell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各能区干预效果显著,尤其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能区差异非常显著。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干预组MDI为98.03,对照组为88.32,干预组比对照组高9.71;PDI干预组为96.18,对照组为86.10,干预组比对照组高10.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和发育,可促进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探讨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新疗法。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集门诊盆腔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疗效评价有效率治疗组患者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中医症候评价有效率治疗组患者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经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而且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阶段脑损伤综合征进行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综合治疗组为干预组,脑活素治疗为对照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用Bobath及Vojta法治疗、脑活素药物和对症治疗,观察时间为<3月、4~6月、7月~1岁评定干预效果。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之间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干预9月后DQ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建立高危儿管理,进行高危儿筛查,脑损伤儿及时干预。早期干预<6月,特别是3月内超早期干预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大部分可恢复正常,脑瘫的发病率下降,合并症减少,发育商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方式。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ADL),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康复效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护理后FMA及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FMA、ADL评分[(59.8±2.3)、(8.8±1.4)分]均高于对照组[(51.0±2.4)、(7.2±1.3)分](均P<0.05);两组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情感、生理及社交功能评分[(66.1±5.8)、(36.2±7.4)、(37.3±9.3)分]均高于对照组[(60.7±5.4)、(30.2±6.9)、(31.0±8.9)分](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有效率(90.56%)高于对照组(71.69%)(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家庭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在门诊进行就诊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4例,分别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声频共振治疗脑损伤综合征合并神经性耳聋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声频共振治疗脑损伤综合征合并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尚给予声频共振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纯音听阈,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8%,对照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声频共振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是脑损伤综合症合并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应用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使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则应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积液及并发症情况,按显效、有效和无效来评价患儿临床疗效,记录并统计参与试验患儿中耳炎性积液时间和听力损失、鼓膜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31,P<0.05).观察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为7.63±1.27天短于对照组的11.78±1.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耳炎复发的比例(2.22%)比对照组(42.22%)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8%和40.00%,患儿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和听力损失等方面较对照组发生数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86,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能够有效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6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观察组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观察组为4.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医三联疗法,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生菌加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和监护人知情同意分为组1(n=31例)、组2(n=31例)、组3(n=34例),组1给予口服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清洁灌肠+液体疗法、组2采用清洁灌肠+液体疗法、组3采用黄连素+液体疗法.结果 组1腹泻停止时间和体温恢复平均时间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55、0.48,均P>0.05),与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69、1.72,均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5、1.11,均P>0.05).组1的治愈率高于组2(χ2=6.67,P<0.05)和组3(χ2=6.59,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79,P>0.05).结论 益生菌加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将11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为(1.9±0.3)分,对照组为(2.7±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P<0.05)。观察组FEV1、FEV1/FVC、FEV1%Pred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8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确切,其可降低呼吸困难评分,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体检后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100 U,每日1次,连用1周,第2周2 d 1次,第3周3 d 1次;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调整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及钙、磷、维生素的食物;体育锻炼、针灸按摩;口服仙灵骨葆3粒,2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骨密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17%,观察组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4,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574±0.062)、(0.706±0.037)g/m2,观察组分别为(0.577±0.067)、(0.859±0.044)g/m2,治疗前后骨密度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17、22.800,均P<0.05),治疗后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39,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