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核冲剂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消核冲剂对乳腺小叶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性激素等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30d造模,分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消核冲剂组和三苯氧胺组,治疗30d,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一氧化氮等指标,并观察大鼠第2、第3对乳房组织病理切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测第2、第3对乳腺中ER、PR表达情况。结果:经中药消核冲剂治疗后大鼠乳头直径、乳腺缩小(P<0.01);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能降低大鼠血清孕激素(P<0.05),催乳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乳腺小叶数目、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腔内分泌物减少。结论:消核冲剂对雌激素引起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用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50例。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78例,有效4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0%。结论: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运用自拟方消癖汤加减治疗,并与乳癖消胶囊治疗3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53.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9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癖汤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三种实验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以观察该病与乳腺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SD雌性未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A)外,分别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B)、束缚强迫游泳(C)、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束缚强迫游泳(D)三种造模方法复制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第二、第三对乳房的乳头直径及乳腺组织病理变化与5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三种造模方法均使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增大(P<0.05);乳腺组织可见小叶腺泡数明显增多,腺泡腔和小叶导管腔明显扩张,腺泡及导管内分泌物增多.其中D组大鼠乳腺组织变化最为明显.(2)各乳腺增生大鼠模型乳腺组织中的Cu含量均显著升高,Zn、Se含量降低,Cu/Zn升高.结论 (1)三种造模方法均可有效复制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2)实验性乳腺增生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乳腺增生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刘志香 《中国康复》2007,22(2):130-130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乳腺增生病患者578例,将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的376例患者为A组;乳癖消片治疗的202例为B组,均治疗28-70d。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5.1%、70.8%,P〈0.01)。结论:治疗乳腺增生,加味小柴胡汤疗效优于乳癖消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癖口服液系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方法,将16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消癖口服液1号至6号口服,对照组采用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08例患者,有效9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疗54例患者,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5.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癖口服液系列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ER、PR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发病机制,观察病理形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方法将26只W istar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3只)和模型组(13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30 d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对照组仅给予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第2、3对乳房病理组织形态(肉眼、镜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第2、3对乳腺组织中ER、P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中第2、3对乳头高度显著增高,镜下形态符合乳腺增生症,ER、PR阳性强度、数量随着乳腺增生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大量外源性雌二醇刺激下可使大鼠乳腺组织增生。ER、PR在乳腺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鸡内金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分空白组、模型组、逍遥组、逍金组、内金组给予相应治疗药物后,观察各组大鼠乳房形态变化,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清激素水平,并取大鼠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生鸡内金对肝郁脾虚证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房外形及病理变化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乳房外形缩小,小叶和腺泡的数量减少,上皮细胞增生亦减轻,且能较好地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情况,而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不明确。结论:生鸡内金可以有效干预肝郁脾虚证大鼠的乳腺增生改变,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但与激素水平的调节关联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开郁散结汤Ⅰ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乳癖散结胶囊,治疗组口服开郁散结汤Ⅰ号煎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郁散结汤Ⅰ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活血、散节中成药乳增宁和乳癖消对乳腺增生雌性大鼠乳腺形态结构及对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长期大量肌肉注射己烯雌酚,建立成年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乳癖消、乳增宁对乳腺重量指数,乳腺组织结构,乳腺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 两种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均使增生的乳腺重量指数及乳腺结构得到恢复,或使雌、孕激素核/浆受体比值趋于正常,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对乳腺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受体系统的平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乳腺癌患者患者血清中垂体激素FSH(促卵泡激素)及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11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73例滤泡期,46例绝经期)、139例乳腺增生患者(其中83例滤泡期,56例绝经期)和66例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FSH和ACTH。结果乳腺增生、乳腺癌患者患者血清中FSH和ACTH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滤泡期乳腺癌组FSH高于乳腺增生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H对比组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期乳腺癌组ACTH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的FSH、ACTH相比较含量均明显增高,且乳腺癌组和乳腺增生组的FSH、ACTH相比较含量显著增高,激素含量变化与病理改变过程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和乳腺增生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6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肌瘤剔除术组(n=52,A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n=57,B组)、全子宫切除术组(n=59,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结果】B组、C组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分别为28.07%和35.09%,均显著高于A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FSU、L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E2水平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低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均可使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改变,乳腺增生症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绝经前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性激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7例女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依据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分组,分析各组良性乳腺疾病血E2、P、T、PRL、LH和FSH含量的变化。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E2水平814.9pmol/L与健康对照组595.2pmol/L相比明显增高,T和PRL水平分别为1.135nmol/L和185.3U/L,比健康对照组1.450nmol/L和258.3U/L低;乳腺增生组P、T、PRL水平分别为3.85nmol/L、1.020nmol/L和157.6U/L,比健康对照组低,LH和FSH分别为4.540U/L和3.28U/L,比健康对照组(2.770U/L和3.60U/L)高;乳腺纤维腺瘤组与增生组比较,乳腺纤维腺瘤组E2和P的水平高于乳腺增生组,而乳腺增生组LH和FSH水平比乳腺纤维腺瘤组(4.540U/L和3.28U/L)高。乳腺纤维腺瘤组黄体期E2高于健康对照组黄体期,T和PR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黄体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和PR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性乳腺疾病时,性激素的水平的改变,特别是T和PRL水平的降低,对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328-1330
目的:分析健康妇女月经不同时期乳腺超声影像特点,进而探讨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以期为行性激素补充治疗(HRT )妇女的乳腺检测提供参考。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征集正常月经且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女性98例,确定其黄体期与晚卵泡期,通过乳腺超声检测,观察月经不同时期乳腺体层厚度和导管宽度及与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乳腺腺体声像图改变与雌二醇与孕酮的关系,乳房胀疼与乳腺结构改变以及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在月经不同时期,乳腺体层厚度与导管宽度有周期性变化,与黄体期比较,晚卵泡期的乳腺体层厚度与雌二醇水平均减少,而导管宽度则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值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98例健康女性之中,乳腺腺体结构改变者有43例(43.88%),与乳腺结构改变者比较,乳腺结构未改变者黄体期的雌二醇、孕酮值均明显降低,雌二醇/孕酮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卵泡期的雌二醇、雌二醇/孕酮明显降低,孕酮值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检查中20例乳腺增生样改变者均存在明显的乳房胀疼,26例无乳房胀疼者中有8例(30.77%)存在乳腺结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乳房胀疼者比较,未有乳房胀疼者黄体期的雌二醇、孕酮值均明显降低,雌二醇/孕酮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卵泡期的雌二醇、雌二醇/孕酮明显降低,孕酮值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乳腺腺体声像图表现亦随之变化,乳房胀疼与乳腺腺体结构改变相关;而乳腺腺体结构改变和乳房胀疼与黄体期雌、孕激素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体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妇科经病理确诊并收治住院的1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92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胰岛素(INS)、血清孕酮(P)、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及泌乳素(PRL)水平,并根据两组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绝经前研究组妇女INS、E2、LH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水平明显降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PRL、F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后研究组妇女INS、E2、LHS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SH水平则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R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存在INS、E和LH水平异常,而绝经前后患者PRL水平无相关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来该院诊治并确诊为甲亢及甲减的男性患者,分为甲亢组及甲减组,另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及病情缓解分别检测性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 H )、促黄体生成激素(L H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 )、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亢组的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血清FS H、L H水平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性激素PRL、E2及T水平变化,影响性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是否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观察甲状腺激素变化和性激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BC)。结果 T、E2、SHBG-BC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SH、LH、PR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甲减患者性激素E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甲减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中成药合用(加味逍遥丸+小金胶囊)、西药(他莫昔芬)、心理疏导三种方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中成药合用(加味逍遥丸+小金胶囊)治疗,B组西药(他莫昔芬)治疗,C组心理疏导治疗。治疗21d后比较三组疗效。结果:根据乳房疼痛及乳腺结节大小的分级变化确定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总有效率为77.5%,C组总有效率为57.5%。三组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成药合用(加味逍遥丸+小金胶囊)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比他莫昔芬、单纯心理疏导起效快,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系列乳癖合剂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阐明其作用机理。目的:以乙烯雌二醇造成豚鼠乳腺增生模型,分别灌服天冬素片水溶液及择时灌取系列乳癖合剂;结果:对临床病例分别口服天冬素片及按女性性周期择期服用系列乳癖合剂。结果表明,该合剂能减轻实验性豚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性形态变化,即减少乳腺小叶数目、腺泡数及乳房增大值,且能降低实验性豚鼠血中雌二醇含量,其作用明显优于天冬素片;系列乳癖合剂择时给药对临床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达88.8%,与天冬素片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列乳癖合剂对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减轻实验性豚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性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