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甲状腺具有良好的血供,完整的包膜结构以及高浓度碘,这些因素抑制了细菌的增殖,因此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疾病[1].AST属于进展性疾病,如果不能快速诊断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常常具有潜在致命性[2].引起AST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然而,其他微生物也会诱发AST,如曲霉菌、布氏杆菌、克雷伯杆菌、艾肯菌、沙门氏菌、不动杆菌等[3].布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目前人类布氏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病原接触史及血清学改变[4].文献报道,布氏菌病多累及关节肌肉、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但极少发生在甲状腺[5].本例报道布氏杆菌脓毒血症合并AST 1例,而此类病例文献此前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前言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或流行性传染病,人类与患病牲畜(牛、羊、猪等)接触,或食用染菌的乳品及食物而被传染及細菌实驗室工作者均可被传染。我国远在1905年就已有布氏杆菌病的报告(Boone氏),但以細菌学确診者是在1925年(林宗楊氏)。由于解放后党及政府重視人民健康,組織卫生人員深入工矿农村,近年来关于布氏杆菌病的病例在国內报告亦漸見增多。笔者近年来在山东亦曾調查与治疗本病患者五十余例。本文綜合分析有关文献結合我們的实际覌察,闡述布氏杆菌病的实驗診断及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布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本文报道1例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布氏菌病脊柱炎伴腰大肌脓肿,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对动物布氏菌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诊断方法和菌苗免疫,对人布氏菌病的研究涉及到应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尽管如此,至今动物和人布氏菌病仍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严密的监视系统根除牛布氏菌病。  相似文献   

5.
布氏菌病各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氏菌侵入机体后,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等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犤1犦。长期以来,对布氏菌病的临床研究多以骨关节损害为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布氏菌病所致的其他系统损害亦已引起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有关的国内外资料概述如下。1骨关节的损害尽管布氏菌可以侵犯机体的任何部位,但尤以损害骨和关节为重。据报道,布氏菌侵及骨关节的发生率为10%~70%。受累部位膝关节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6.
免疫复合物(简称 IC)是引起Ⅲ型变态反应的主要因素,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布氏菌病是胞内寄生菌(布氏杆菌)引起的疾病,由于抗原长期存在和抗原的产生过量,因此能提供恒定的免疫复合物,进而引起免疫复合物性损伤。多年的临床实践也证明布氏菌病血清病样的临床表现就酷似Ⅲ型变态反应。研究免疫复合物在布病发病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首例布氏菌病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了解全省与布氏菌病阳性牲畜接触人群布氏菌病感染情况,防止疫情蔓延。方法采用皮试、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重点人群进行布氏菌病检测。结果近20年来发现首例布氏菌病病人。结论应做好牲畜检疫,建立牲畜健康证制度,及时捕杀疫畜,作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牲畜养殖、生皮毛加32、屠宰等重点人群的布氏菌病监测。  相似文献   

8.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可使人类和动物如牛、羊、绵羊、猪等发病,此病在地中海沿岸、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方病高发区广泛传播。目前,人类布氏菌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个别地区已升至200/10万。人类布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查1名持续发热病人是否患布氏菌病。方法 采用布氏菌病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方法,使用了微生物自动分析仪,以及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结果 布氏菌病血清学检查阳性,布氏菌病细菌学检查阴性,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为沙门氏菌,最后进一步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该患者感染了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氏菌存在严重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治疗布氏菌病25例疗效观察徐同武张洪诚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人体感受时令温、热、暑湿、疫毒之邪所致。该病后期可因湿热内郁、脉络痹阻、气血运行阻滞、筋脉失于濡养而导致肌肉关节肿疼等症状。中医对布病治则...  相似文献   

11.
宣化县布氏菌病流行规律的探讨乔生为了探讨宣化县布氏菌病流行规律,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我们对宣化县布氏菌病历史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局部流行、分布广泛、家庭多发:从1965年至1993年全县发生布氏菌病流行13起,发病165例。疫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决人用布氏菌病皮内诊断制剂的非特异反应问题。方法 采用三氯醋酸(TCA)和硫酸铵(AS)综合法从布氏菌菌液中制备布氏纯蛋白变应原(Br-PPA),对布氏菌病病人、布氏菌隐性感染、布氏菌苗免疫、肺结核和其他病人及健康人群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该制品具有良好的皮肤变态反应原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国际相关标准品完全一致;现场研究结果显示,其显特点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非特异性反应大大低于现行国产市售菌素;在保证该变应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阳性判定标准。结论 该纯蛋白变应原为纯度高、质量好、易标化的新型布氏菌病诊断制剂。  相似文献   

13.
转移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及某些癌症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是对布氏菌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报告猪脾转移因子(TF)对实验感染布氏菌病的豚鼠的保护作用试验。观察猪脾TF有无增强布氏菌菌苗免疫的能力和对布氏菌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人间布氏菌病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吉林省1950-2000年人间布氏菌病动态规律。方法 分别建立人口布氏菌病新发病例和发病率的自回归模型。结果 得到了吉林省人口的差分一阶自回归模型ARIMA(2,1,0),新发病例和发病率动态的3阶自回归模型AR(3)。结论 该省布氏菌病动态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2001~2004年布氏菌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2001~2004年全省的布氏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汇总2001~2004年的布氏菌病疫情及监测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人间血检阳性率3.50%,确诊病人157例;畜间羊平均阳性率0.11%,牛平均阳性率0.02%。4年间全省共发生布氏菌病病人2119例,发生布氏菌病疫点26个。结论 河北省布氏菌病疫情呈上升的趋势,从外地引进未经检疫的布氏菌病病畜导致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6.
布氏菌病患者经常出现关节和骨痛,但由于肾性骨营养不良和β2微球蛋白引起的淀粉样变性,导致骨痛的布氏菌病可能会因为正在忍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而被忽略。文献报导只有4例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布氏菌病病例,我们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检测,并将合并终末期肾病及器官受累的7例布氏菌病患者和无肾损害的布氏菌病患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查明非职业人员感染布氏菌病的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患者及其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及接触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系急性期布氏菌病病人,并从其血和骨髓中分离出羊3型布氏菌。患者的丈夫于6个月前曾因接触牧区山羊,而患上布氏菌病一直误诊误治至今,夫妻间有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患者无染疫牲畜和畜产品接触史。结论患者所患布氏菌病系人与人传播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巨噬细胞既是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同时又是布氏菌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布氏菌进入宿主后在一系列毒力因子的帮助下侵入宿主的巨噬细胞中,并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有利于其在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同时巨噬细胞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抵抗布氏菌的感染。通过研究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布氏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全国布氏菌病防治干预实施方案”,完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布氏菌病干预试点项目,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2月19~22日先后深入洮南市那金镇群昌村、新立村、巨宝乡金蟾村、安定镇万宝山村开展了布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巡回演出。共演出自编防治布氏菌病京东大鼓、东北二人转等节目29个,著名民间演员和农村民间艺人同台表演,台上台下互动,把活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0.
菌苗治疗布氏菌病疗效分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卫生防疫站张洪诚,李其坤,时德友布氏菌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我们淄川区通过全面职业线索调查确诊49例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并给予了菌苗、抗生素等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