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在诊治地震伤员中的应用.方法 对2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进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管探查,分析其声像图,对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处理,并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3例地震伤员中,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总发生率21.7%;近心端静脉血栓1例,占20%,远心端静脉血栓4例,占80%;较易受累的静脉为小腿肌间静脉丛和交通支静脉;经抗凝、溶栓后血栓完全复通者3例,缩小、机化者2例.结论 地震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CDFI筛查可起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9月12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院收治的围生期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女性各50例,对比各项因素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围生期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归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初产妇22例、经产妇28例;产褥期发病者47例、妊娠期发病者3例;左侧血栓45例、右侧血栓5例;出现在股静脉的血栓24例、髂外静脉血栓10例、腘静脉血栓7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首发症状:疼痛者29例、肿胀者14例、低热者7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疼痛是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发症状,且产褥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多发于股静脉,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彩超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1天给予彩超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 96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经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的结果显示78例存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13%,血栓类型包括小腿肌间内静脉血栓41例、腘-胫静脉血栓21例以及髂-股静脉血栓15例;5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18%以及多发性骨折患者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0%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及单发性骨折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前有必要先应用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为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方法:对36例病人采用50%泛影葡胺40-70ml造影剂在X线机监视下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血栓形成部位,并分别摄正、侧位片。结果: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小腿深静脉血栓6例(17%),咽和股中下段静脉血栓13例(占36%),股深静脉上段及髂静脉血栓17例(占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多伴有远处小静脉淤张。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对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应用CDFI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及时诊断,并用彩超观察治疗期间病变部位的超声图象变化。结果,27例中,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栓塞部位在髂外静脉与大隐静脉汇合处13例(46.5%);股静脉血栓7例(25.0%);腘-胫前、胫后静脉血栓5例(17.8%);髂-股-瞩静脉2例(7.1%);股-腘静脉血栓1例(3.6%)。超声二维图象表现为病变段血管内径显著增宽,血管内见低回声血栓,管腔加压不变扁,CDFI示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或血流充盈缺损。本组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7~30d内复查超声见血栓缩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再通。认为彩色多普勒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并可动态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23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组;B组33例为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C组23例为胫后静脉切开顺行置管溶栓组;D组31例胫后静脉切开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组。4组均用尿激酶泵入溶栓。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的患肢置管成功率、置管消耗时间、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B、C、D4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23/23);B组:75.8%(25/33),C组:91.3%(21/23);D组:93.5%(29/31),D、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消耗时间分别为(2.0±0.8)min、(47.6±8.4)min、(38.5±5.9) min、(39.2±4.8)min,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肢肿胀缓解度分别为(66.50±19.61)%、(76.19±15.85)%、(76.36±12.59)%、(85.95±12.93)%,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通畅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57±0.51)分、(1.29±0.56)分、(1.28±0.57)分、(0.88±0.44)分,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0%(2/23)、16.0%(4/25)、14.29%(3/21)、13.79%(4/29),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28.57%(6/21)、27.78%(5/18)、16%(4/25),D组与A组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近、远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血栓,且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和安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应用价值,应用CDFI对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病变的79例86条下肢静脉进行检测.结果,CDFI可迅速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图像,其中检出41例42条下肢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100%.说明下肢深静脉急慢性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CDFI检出敏感性高,并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吴雅峰  杨媛华  王辰 《北京医学》2007,29(11):641-643
目的 应用超声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符合PTE诊断标准的PTE患者502例,其中大面积、次大面积PTE 224例(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 278例(抗凝治疗).超声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者31例,占6.2%.治疗前溶栓组血栓直接征象28例(11.6%),治疗后为8例(4.0%),P<0.01.抗凝组血栓直接征象6例(2.9%),治疗后2例(0.9%),P>0.05.502例患者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者326例(64.7%),治疗前发现静脉血栓血管数为785条(11.2%),治疗后仍存在血栓者458条(6.5%),P>0.05.结论 超声检测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可有助于观察治疗前后变化,以溶栓治疗对血栓直接征象改善显著.下肢静脉血栓短期治疗改善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后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于手术前1天行股静脉置管,留置管期间,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活动下肢、补足水分,观察置管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变化情况。高危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肠溶阿司匹林片预防血栓;确诊血栓形成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溶栓期间,观察有无胸闷、气促等症状。结果:发生股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1.9%,发生在置管后6~19天,症状为置管下肢肿胀、疼痛、穿刺口周围皮温升高,溶栓3~5天缓解,无肢体坏死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置管后加强预防护理,预防用药,可降低血栓发生率;血栓形成后及时溶栓、可使血管再通。股静脉置管是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安全、可行的深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11%(13/11360);阴式手术发生率0.9%(3/332),仰卧位手术发生率为0.09%(10/110280).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下肢为10例,右下肢为3例.13例患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 妇科手术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应及早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血栓的演变.方法:应用CDFI对40例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进行随访监测.结果:发现深静脉两周以内血栓表现为低回声,血管增宽,CDFI示无血流信号或血流充盈缺损.1月以内血栓回声增强,少数血管内径缩小,CDFI血流表现为细束状血流信号.溶栓6个月后血栓回声明显增强或消失,血管内径明显缩小,CDFI血流出现不同程度再通,表现为细束状血流信号或"双轨征"血流信号.结论:CDFI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血栓形成,还可以观察血栓的演变及评价疗效,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体会(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锐  王成洪  童钟 《安徽医学》2003,24(6):31-32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采用股静脉切开 ,Fogarty导管近心端静脉取栓 ,远心端采用驱血带驱出股静脉以远静脉内血栓 ;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抗聚、穿减压袜等。结果 手术治疗 6例 ,共 7条下肢 ;非手术治疗 2 3例。其中手术治疗的 6例中 ,治愈 2例 ,好转 3例 ,无效 1例。非手术治愈 6例 ,好转 14例 ,无效 2例 ,死亡 1例 ,死亡原因为肺梗塞导致循环呼吸衰竭。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滤器植入加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加强一般护理,重视导管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5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髂股静脉、胭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基本溶解,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左下肢34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5例。累及髂静脉、股静脉血栓24例;胴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22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急性血栓21例,亚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观察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6.
刘丽  杨丽娟  靖冬梅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50-751
目的 研究评价静脉内导管振动溶栓 (Trellis)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① 1~ 7d的深静脉血栓 ,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经髂下腔进入患肢 ;②切开股静脉插入振动溶栓导管 ,进行静脉振动溶栓。通过治疗前后深静脉造影和术后随访。研究评价导管振动溶栓技术溶解静脉血栓的作用。结果 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 34例患者接受了振动溶栓治疗。 34例全部有效溶解了静脉内血栓 ,其中 30例振动溶栓后静脉至下腔静脉完全再通 ,4例振动溶栓导管未抵达下腔静脉 ,经静脉内超声溶栓后 ,3例深静脉完全再通 ,1例部分再通。导管振动溶栓显效率达 88% ,本组未发生静脉穿孔、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导管振动溶栓可以有效地溶解深静脉血栓 ,并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2年选择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探测,观察记录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将彩超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静脉血栓患者22例,慢性期38例。中央型血栓5例,周围型22例,混合型33例。与DSA比较,CDFI对股静脉血栓的诊断灵敏度最高,96.8%,对腘静脉的血栓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2.3%,对股静脉血栓诊断的正确率最高,9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伤、便捷、可重复等优点,对股静脉、腘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陈小龙 《求医问药》2014,(21):48-49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疑似患有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36例患者共有38条下肢深静脉疑似存在血栓。我们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这36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诊断。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这36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共27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0例患者(共11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1例患者(共11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髂股静脉血栓,有23例患者(共23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腘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共4条静脉)被诊断为同时存在髂股静脉血栓和腘静脉血栓,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经手术探查,上述诊断结果全部准确,准确率为100%。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准确地发现静脉血栓的位置,还能准确地发现静脉血栓的类型,而且安全性高,患者无痛苦。因此,该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下,对足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间8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足背浅静脉溶栓过程中,足部留置针的穿刺、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肝素钠抗凝治疗,压力可控止血带阻断浅静脉。其中发生套管堵塞3例,液体渗漏10例,局部静脉炎6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足部肿胀,经患肢持续溶栓抗凝治疗,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负荷,保障有效的治疗。但规范的操作,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前检查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29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11.4%(33/290),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39.4%(13/33),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占15.2%(5/33),超声可显示血栓近端有活动度的4例。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可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与活动度,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