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67例留置导尿管前尿培养无细菌生长的留置导尿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每天更换集尿袋(A组),3d更换1次(B组),5d更换1次(C组),并每天采集三组病人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B、C两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C组阳性率低于B组。结论留置导尿的病人频繁更换集尿袋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的病人5d更换集尿袋1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夏季高温环境下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夏季高温环境下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9-2010年连续两年夏季高温环境(7~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留置导尿患者9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1例,1d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32例,2d更换一次集尿袋;C组32例,3d更换一次集尿袋,每天采集3组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连接检测5d。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19.4%)与C组(2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8.1%)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夏季高温环境下留置导尿患者2d更换一次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3.
泌尿道插管患者集尿袋更换频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61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279)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对照组(n=282)每天更换集尿袋,比较集尿袋更换频率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3.78‰和2.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执行预防尿路感染的各项措施同时,保持导尿管和集尿系统密封不打开前提下,将集尿袋更换时间由每日1次延长至每周2次,不会显著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密闭集尿措施,探讨其对尿路污染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并于术后行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集尿袋每日更换;试验组采取密闭集尿护理,包括不随意打开尿袋与尿管之间的连接,不更换尿袋,尽量减少倾倒尿液的次数,排空尿袋时使用独立且干净的容器,洗手,避免接尿袋开关接触到其他物品等。比较两组患者尿袋内、尿袋与尿管连接处、尿管尖端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尿袋内、尿管与尿袋连接处、尿管尖端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53. 3%)、10例(33. 3%)和2例(6. 7%),试验组分别为4例(13. 3%)、1例(3. 3%)和0例(0%)。除在尿管尖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 05),其他两个部位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密闭集尿措施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尿路污染的风险;同时能有效降低非必要更换尿袋带来的工作量,进而节约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两种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两种集尿袋的更换时间.方法 将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65例,按单纯随机法分双号组32例与单号组33例,分别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与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通过定时做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双号组尿路感染递增数3 d与5、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与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号组3 d与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与7、9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留置时间3、5、7 d和9 d尿路感染发生例数结果比较P<0.05或P<0.01.结论 单向活瓣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1次/周较适宜,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2次/周较适宜,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卢妙英 《现代医院》2011,11(10):70-71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尿道口消毒方法对留置尿管后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观察留置导尿管术2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以洁悠神喷尿道口,对照组100例为安尔碘抗菌洗液棉球擦洗尿道口,每例分别采集导管前段3 cm、尿道口周围3 cm皮肤拭子及中段尿10 ml做普通细菌培养,共采集标本600例次。分别记录两组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例数、导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和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细菌培养菌株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导尿管前段及尿道口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段尿培养阳性率(2=19.205,p<0.05),导尿管前段及尿道口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病原体以G+球菌为绝对优势株,而且两者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符合率较高,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外源性。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留管时间分别为(29.97±12.81)天和(18.95±10.79)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道口周围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导尿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正常寄殖菌,以洁悠神喷尿道口对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和延长尿管留置时间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留置导尿放尿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定期开放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39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放尿方法,共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尿方法,共11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排尿量、拔除导尿管后尿液化验结果。结果: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的实验组,其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顺利率及拔除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早期定期开放,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的方法,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新的放尿方法较传统放尿方法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是否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方法随机将98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常规行膀胱冲洗)和对照组48例(非膀胱冲洗)。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均排除泌尿系感染,治疗组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膀胱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液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治疗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3例(6%),阴性47例(94%);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2例(4%),阴性46例(96%),两组患者比较,χ^2=1.38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留置尿管,常规给予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9.
赵香莲 《中国保健》2006,14(2):93-94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拔除时排空膀胱或充盈时对预防拔管后尿储留的发生有无差异.方法将100例脑血管病合并尿储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病人膀胱充盈时用注射器将气囊内的水抽净,嘱病人自行排尿,尿管随同尿液自行排出.对照组传统的尿管拔出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项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为减少拔除尿管导致病人不适或尿道粘膜损伤,减少复插率及尿储留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对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8~80岁患者50例设为实验组,其集尿袋终端放尿全部由护士采用集尿袋终端护理操作流程来完成;通过查阅病历将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骨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8~80岁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自 1997年 3月~ 1998年 12月 ,我们在留置尿管时间较长 (大于 1周 )的患者中 ,采用双向固定置尿管加庆大霉素滴注的方法 ,有效地预防了医源性尿路感染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将 10 6例患者分 2组。实验组 :5 4例 ,男 47例 ,女 7例 ,平均 6 0 .2岁 ,尿管留置时间 7~ 30d ,平均13 .5d。对照组 :5 2例 ,男 46例 ,女 6例 ,年龄在 2 0~ 80岁 ,平均 5 8.4岁 ,尿管留置时间 7~ 2 8d ,平均 12 .6d。  两组均于导尿前进行尿液细菌培养 ,其结果细菌数均< 10 5个 /ml。采用Foley导尿管 ,严格无菌操作 ,插入导尿管。对照组仅行…  相似文献   

12.
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循证护理的路径为手术病人选择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插尿管的不良刺激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选择80例术前需留置尿管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1~2 h在病房行留置尿管术;实验组采用在手术室于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效果满意后行留置尿管术.观测比较两组病人在插尿管时的疼痛程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观测指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病人在手术室于麻醉起效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不适及心理应激反应,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扩大消毒范围防治留置尿管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5%碘伏(聚维酮碘)消毒外阴、会阴体及肛门防治妇产科留置尿管相关医院泌尿道感染(UTI)的效果。方法实验组以0.5%碘伏在尿管植入、留置尿管护理时扩大消毒范围,对外阴、会阴体、肛周、尿管的前端、尿管接头处及尿袋排尿口进行彻底的消毒,每天两次;对照组按常规消毒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时扩大消毒范围可有效防治尿管相关医院泌尿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拔除留置尿管方法对留置时长及拔管成功率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即在拔除尿管时抽吸水囊,保留导尿管,使患者尿液自行沿尿道口排出,应用膀胱扫描仪监测膀胱内残余尿量的方法判断患者能否自主排空尿液;对照组采用根据医嘱拔除尿管或每月常规更换尿管时拔除导尿管并观察患者能否自主排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30±2.184)d,对照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11.43±4.3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成功率80.0%(24/30),对照组拔管成功率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能够及时观察到自行排尿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从而减少患者尿路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洁悠神在预防留置尿管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抗菌剂洁悠神喷涂在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包皮,观察其能否降低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年龄18~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做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尿管常规护理的同时喷洒洁悠神在尿道外口附近的尿管表面、尿道外口、包皮.比较二组患者留置导尿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洁悠神有防止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淀南  李慧如  李粉格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35-1336
目的探讨碘伏扩大范围消毒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医院泌尿道感染(UTI)的效果。方法实验组以0.5%碘伏在尿管植入、留置尿管护理时扩大消毒范围,对外阴、会阴体、肛周、尿管的前端尿管接头处及尿袋排尿口进行彻底的消毒,每天2次;对照组按常规消毒处理。结果实验组120例,UTI发生率(5.0%)与对照组102例UTI发生率(18.63%)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时碘伏扩大范围消毒可有效预防尿管相关医院UT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更换集尿袋时机。方法采用排除标准选出2006年1-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受者52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于术后第2~8天进行尿培养后更换集尿袋,对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2~5天尿培养未检出菌落,分别于术后第6、7、8天的尿液中各检出1、3、4株菌落;所有检出菌落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其中18-30岁1例、31-40岁2例、41~50岁3例、51~60岁2例。结论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时间为术后第5天;肾移植受者尿液培养结果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手术与尿道留置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解经尿道手术与留置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影响,预防或降低其发生.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3年6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并于术前留置尿管≤7 d 64例;术后≤7 d 96例.分别在同期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对其阳性结果作对照. 结果术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2,P>0.05). 结论尿道留置尿管是导致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因素,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年龄与经尿道手术不是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留置尿管期间的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20例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管,对照组在非充盈状态下拔管,观察这两种状态拔除尿管后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拔管方法对留置尿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采用在充盈状态下拔尿管,自主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尿管,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地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及尿失禁的发生,减少重新导尿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留置导尿腔内途径对神经科女性患者尿路逆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留置导尿腔内途径对尿路逆行感染的影响,控制和减少留置导尿所致腔内途径感染. 方法将留置导尿的神经科女性患者61例,单纯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对照组应用一次性塑料无菌集尿袋,通过定时进行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单向活瓣集尿袋能有效地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