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药辛桂散敷脐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辛桂散夏季敷脐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中药辛桂散敷脐,对照组21例不给予任何治疗和处理,观察期1年,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病情分级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哮喘病情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辛桂散夏季敷脐,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感冒发作的次数,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2.
刘瞻 《国医论坛》2015,(1):38-39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对哮喘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于三伏天将60例曾在我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相应腧穴打开,把中药制剂制成的药饼贴敷到穴位上,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IgE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和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哮喘病灸疗前后发音改变的规律,以证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与临床疗效的相符性。方法:哮喘组与健康组各30例均检测二十五音,哮喘组3天后隔姜灸连续治疗10天,然后检测二十五音,20天、30天再分别检测。结果:哮喘的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均有发音偏向商音为多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灸疗后商音变为非商音,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0天与20天、30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以商音为主,经灸疗后病情痊愈或好转,其相应的商音也发生变化,这变化与疗效之间存在着联系,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的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取复发异丙托溴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热哮消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单纯采取复发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热哮消汤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24±1.92)d,而对照组患者为(8.33±2.47)d,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来说,在使用复发异丙托溴铵的基础上联合热哮消汤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其呼吸道表现,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TIA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00例。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平均基底动脉压(37.32±6.87)cm/s、左椎动脉压(30.22±5.74)cm/s、右椎动脉压(30.10±5.48)cm/s;西医治疗组平均基底动脉压(31.94±8.95)cm/s、左椎动脉压(25.06±5.31)cm/s、右椎动脉压(24.31±5.44)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8.0%,98/100)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89.0%,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玉屏风滴丸与布地奈德联用在成人哮喘持续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哮喘持续期成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问卷调查(ACQ)评分,跟踪调查6个月患者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峰值呼气流速(P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P=0.004)。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为(10.08±2.68)次,对照组为(15.23±2.7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3,P=0.013)。治疗后观察ACQ评分为(1.21±0.28)分,对照组为(1.67±0.3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1,P=0.022)。治疗后观察组PEF为(4.18±0.68)L/s,对照组为(3.23±0.57)L/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7,P=0.033);观察组FEV1为(2.81±0.48)L,对照组为(2.07±0.31)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18)。结论:玉屏风滴丸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青龙汤加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V1/FVC)、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实验组FEV1、FEV1/FVC、PEFR[(2.67±0.16)L/s,(80.55±1.20)L/%,(6.40±0.25)L/s]均优于对照组[(2.87±0.24)L/s,(81.25±1.21)L/%,(6.04±0.26)L/s],且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24±0.14)×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0.32±0.18)×109/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结合甲强龙静脉用药加万托林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不同剂量麻黄的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6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A使用低剂量麻黄(10g)的小青龙汤治疗,治疗组B使用高剂量麻黄(30g)的小青龙汤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A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B为92.9%,治疗组B较治疗组A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的FEV、FEV1、FEV/FEV1分别为(3.03±0.41)L、(2.03±0.48)L、(82.23±9.58)%,治疗组B的FEV、FEV1、FEV/FEV1分别为(3.46±0.52)L、(2.38±0.58)L、(94.61±10.23)%,治疗组B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组A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含有高剂量麻黄的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有效、可靠,对临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补肾益肺法治疗哮喘病3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病为以哮喘、咳嗽、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胸憋闷胀,严重时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祖国医学称其为“哮病”,由于哮必兼喘,又称为“哮喘”。哮喘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哮喘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机制甚为复杂,现代医学对其无满意的病因疗法。近年来对哮喘病的深入研究发现,哮喘病患者多正气不足,特  相似文献   

10.
<正> 王某,男,56岁,农民。1993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呼吸不畅,左侧卧位时呼吸困难尤甚。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气管稍偏向右侧,左侧胸部饱满,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增粗,心脏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83-186
目的:研究止嗽化痰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对照组)和止嗽化痰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肺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咯痰和肺部听诊积分分别为(0.75±0.15、0.66±0.08和0.61±0.1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0.21、1.12±0.16和1.14±0.11)分。(2)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分别为(3.24±0.47L、3.05±0.43L、74.16±8.35%、3.11±0.67L/s、7.32±0.57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5±0.52L、2.02±0.35L、60.21±7.48%、2.09±0.43L/s、6.18±0.43L/s)。(3)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08.78±5.02pg/ml、12.02±1.08mg/L和19.48±1.0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7.32±4.24pg/ml、15.14±1.12mg/L和24.35±1.29ng/L)。(4)两组患者均未出肝肾功能异常。结论:止嗽化痰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哮喘病,能缓解症状,改善体征,控制发作,可获临床近期疗效。过去我们曾用耳针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共109例,近期有效率为86.2%。为了观察针刺耳穴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我们在耳针前后描记了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最大持续屏气时间以及听诊哮呜音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针刺有关耳穴后,确有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喘方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门诊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轻中度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安喘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轻度哮喘患者的完全控制率均优于同组中度哮喘患者(P0.05),治疗组中度哮喘患者的完全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轻度发作患者喘息症状的显控率均高于同组中度发作的患者(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轻度发作患者喘息症状的显控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轻度发作的患者肺部哮鸣音体征的显控率均优于同组中度发作的患者(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哮喘中度发作患者肺部哮鸣音的显控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轻度发作患者的显控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哮喘轻度发作患者肺功能提示的无阻塞率均显著优于同组中度发作的患者(P0.05),治疗组哮喘轻度、中度发作的患者无阻塞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喘方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热哮消汤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一2016年5月收治入院的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哮消汤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2±1.9)d,而对照组患者为(8.3±2.5)d,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哮消汤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哮喘急性发作表现,适合在缶床上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处理上防范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咳喘安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咳喘安治疗前后血浆中 PGE2 的变化。结果 :44例住院哮喘患者经用咳喘安治疗后 ,PGE2 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虽然存在个体差异性 ,但咳喘安对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敷贴,并加用中药大青龙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哮喘持续时间为(3.68±1.12)d,发作次数为(4.15±1.25)次,与观察组的(2.87±0.64)d和(3.09±0.96)次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地化瘀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参照组采取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丹地化瘀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哮喘(5.30±0.70)d、气促(2.39±1.61)d、胸闷(2.41±1.59)d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哮喘(7.63±1.37)d、气促(6.36±1.64)d、胸闷(4.86±1.14)d],且FEV1(3.54±0.49)L、PEF(8.01±0.39)Lsec、FEV1/FVC(73.22±5.78)%均高于参照组[FEV1(2.59±0.41)L、PEF(5.59±0.41)Lsec、FEV1/FVC(61.48±4.52)%],IL-4(4.14±1.26)pg/mL、IgE(0.52±0.12)mg/L均低于参照组[IL-4(8.02±2.08)pg/mL、IgE(1.01±0.19)mg/L],IFN-γ(4.86±0.64)μg/L高于参照组(0.96±0.34)μg/L,P 0.05。结论:丹地化瘀汤能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纠正肺通气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9例哮喘患者及两组11例时照病人昼夜血浆皮质醇(PTF)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哮喘组PTF曲线的正常图形消失,治疗好转后PTF测值虽然仍较低,但近日型生理节律却恢复近似于正常PTF曲线,认为患者昼夜血浆皮质醇水平的紊乱是引起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依据如上认识对治疗组18例伴有夜间或清晨哮喘发作的重度哮喘病人采用夜间10时开始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于4~8小时内滴完,模拟正常人PTF节律,人为地造成清晨血浆皮质醇的峰值,与输入前PTF的水平形成一明显的反差。发现此法不但能使病人喘息在3~4小时内明显减轻,经过1~7次治疗(平均1.9次),哮喘缓解,且未在近期内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峰值充盈度、舒张早期组织速度、舒张晚期组织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舒张早期组织速度、舒张晚期组织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射血分数、舒张早期组织速度、舒张晚期组织速度分别为(58.36±3.71)%、(9.65±0.71)cm/s、(10.21±0.82)cm/s,与对照组的(63.58±4.01)%、(9.50±0.62)cm/s、(11.21±0.82)c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准确评估治疗结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哮喘缓解期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前一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后一组实施西药联合健脾益肺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后的哮喘发作次数为(0.72±0.31)次,少于对照组;症状积分为(2.01±0.94)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5.65%)以及治疗后的第1s用力呼气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为(155.57±58.36)L、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正常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为(93.75±11.6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缓解期采用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适合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