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3.0 T MR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膝关节早期软骨病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高场强MR成像仪分别对膝关节病变组(A组)和健康对照组(B组)各100例进行MR T2 mapping成像,将膝关节软骨分为11个区(股骨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胫骨内侧前区、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前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髌骨软骨面区),测量其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44.39±15.28) ms,B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31.70±8.33) ms,A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值与WORMS评分具有的相关性(r=0.405~0.847,P<0.01)。结论 MR T2 mapping成像可以有效反应早期关节软骨损伤T2值的变化,是评价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mapping辅助MRI技术对差异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病变组,共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41.19±15.53岁);另将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3~64岁(42.05±15.28岁)。两组均行膝关节MRI常规扫描及T2*mapping序列扫描,分别比较两组不同区域软骨T2*值,分析病变组软骨损伤程度、各区域浅深层软骨以及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的T2*值。结果病变组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T2*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重度患者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T2*值均高于轻度患者(P < 0.05)。病变组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浅层软骨的T2*值均高于深层软骨(P < 0.05)。病变组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负重区的T2*值均高于负重区(P < 0.05)。结论T2*mapping辅助MRI技术在诊断差异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程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患者病情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定量T2-mapping评价半月板退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5例OA患者患者(114个膝关节)行常规MR扫描、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及膝站立位DR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进行定性分级后,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半月板退变组,58例)和对照组(非半月板退变组,27例),分析两组关节软骨T2值的差异性,并验证半月板退变与软骨T2值的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的软骨T2值(51.42±4.13)ms高于对照组(43.27±3.85)ms(P<0.05);②两组OA患者中内侧软骨单元的T2值均高于外侧软骨单元(P=0.009);③68.29%(84/123)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内侧半月板的前角或后角;④半月板损伤级别与软骨T2值呈正相关(r=0.34);⑤病例组中30.08%(37/123)半月板退变处所对应的软骨单元T2值高于未发生退变处的软骨单元T2值。结论 T2-mapping评价半月板退变与OA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价马拉松普通参与者膝关节软骨厚度及软骨T2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13名参加马拉松赛的健康志愿者的13个膝关节在赛前及赛后行膝关节3.0T磁共振成像,年龄24 ~40岁,平均(32±6.3)岁,应用T2-mapping成像观察和测量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平台负重区及非负重区软骨浅、深层的平均T2值,同时测量各区域软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常规序列成像示膝关节在赛前与赛后无明显变化.T2-mapping成像示关节软骨浅层T2值在赛前及赛后均高于深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赛后浅层软骨T2值低于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同一区域比较,负重区软骨厚度赛后低于赛前.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以量化评估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马拉松赛前及赛后关节软骨浅层T2值均高于深层,马拉松赛后负重区软骨厚度及浅层软骨T2值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软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软骨损伤进行分组,将存在软骨损伤的患者纳入损伤组(92例),将未发现软骨损伤的患者纳入无损伤组(8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软骨多参数MRIT2*mapping序列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软骨区域(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软骨区域的T2*值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于治疗4周后根据损伤组患者的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分组,将关节软骨损伤分级在0~Ⅰ级的患者纳入轻度损伤组(46例),将分级在Ⅱ级的患者纳入中度损伤组(35例),将Ⅲ~Ⅳ级的患者纳入重度损伤组(11例),对比三组患者不同软骨区域的T2*值。结果:损伤组的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均高于无损伤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评估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术后髌骨脱位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50例MPFL重建术后的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等综合康复,对照组进行指导回家自行训练,术后第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等速测试(慢速60°/s、快速180°/s),并将股四头肌及股内侧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ROM)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24周,股四头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慢速分别为61.19±4.80、83.08±2.52,快速分别为68.62±5.04、90.85±1.82,股内侧肌百分比慢速分别为73.19±6.27、91.73±8.11,快速分别为68.49±2.64、82.42±4.12,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6±2.57、95.79±1.03,均优于对照组(P<0.05),ROM分别为138.31±4.79、141.72±5.1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案能成功应用于MPFL重建的髌骨脱位患者术后的康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行性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OA组30例退变膝关节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步行10 min使对比剂尽量弥散至关节软骨内,注射后2 h接受dGEMRIC扫描;对照组27个正常膝关节.于T1时间图中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T1值,对照组同时测量软骨浅深层的T1值.对照组与OA组、对照组浅层与深层的T1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OA组的T1值为(359.10±41.64)ms,对照组为(426.42±39.8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23, P<0.05);对照组髌骨软骨浅层T1值为(411.39±41.50)ms,深层为(468.40±45.0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38, P<0.05).另于OA组5例患者的软骨T1时间图中发现低信号区.结论 dGEMRIC通过定量分析关节软骨中GAG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关节软骨是否有组织成分的丢失,是可用于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有潜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1p对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OA患者的患侧膝关节行T1p、T2 mapping序列扫描,以T2 mapping序列作为对比,测量髌骨、股骨软骨的T1p、T2值,与20例正常组比较;同时计算各部分软骨的T1p、T2值Z-score的置信区间、Z-score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及了解其分布情况。结果 OA组髌骨、股骨软骨T1P值分别为(50.01±4.23)ms、(53.80±4.38)ms,较正常组(45.12±0.92)ma、(45.42±0.84)ms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P0.001;t=8.446,P0.001)。OA组与正常组软骨的T_1 p、T_2值之间具有相关性[OA组相关系数为0.548±0.170,置信区问为(0.396,0.812),正常组相关系数为(0.455±0.163),置信区间为(0.246,0.789)]。结论 OA患者中关节软骨T1p值升高,且T1p与T2值两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1p与T2 mapping能互补的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两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2^*mapping技术诊断早期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MR成像显示关节软骨正常而关节镜诊断软骨退变的65个膝关节,先记录常规MR成像显示关节软骨正常的具体关节面和数量,再记录T2^*mapping诊断为软骨退变的具体关节面和数量并与关节镜结果对照。测量软骨内退变区域T2^*值以及正常区域T2^*值,统计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65个膝关节,关节镜诊断软骨退变113处,T2^*mapping诊断软骨退变72处,T2^*mapping诊断阳性率63.7%。软骨退变区域的T2^*均值为30±8.1ms,正常区域的T2^*均值为23±5.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5,P<0.05)。结论:T2^*mapping技术可明显提高MR术前诊断早期软骨退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频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体检且无膝关节病变的300例健康中老年列为本次研究人群,将45~5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A组,55~6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B组;65~7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C组,均行高频超省检查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以明确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底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外侧关节面软骨厚度均高于股骨内侧面关节软骨厚度(P0.05);同时,3组健康志愿者各被测部位(股骨内侧关节面、股骨外侧关节面、髌软骨)软骨厚度值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A组、B组、C组,其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膝关节左右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分析发现,45~5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1.09~2.18)mm、(1.19~2.41)mm、(2.51~4.57)mm;56~6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94~1.05)mm、(1.03~2.21)mm、(1.92~4.28)mm;66~7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76~0.90)mm、(0.98~2.01)mm、(1.64~3.82)mm。结论: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能帮助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正常值参考范围,为膝关节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陈梅  赵莉莉  王丽玉 《护理研究》2007,21(15):1329-1330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对三级医院102名护士对护士长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102名护理人员,年龄22岁~52岁,平均30.16岁。其中中专52名,大专25名,本科2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46名。在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6年24人,占总人数23.52%;工作年限11年48人,占总人数47.06%;工作年限6年15人,占总…  相似文献   

16.
17.
胡桂梅 《护理研究》2005,19(12):1110-1110
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尤为重要[1] 。1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供应室是给临床、医技科室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单位 ,所供应的各种医疗用品直接用于病人 ,必须达到无菌、无热源的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员性参与全流程控制质量的观念 ,发挥内在监控作用 ,使供应的每件医疗用品达到指定的标准。2 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测  按照供应室质量标准化要求 ,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护士职责、各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9.
20.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