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娟  徐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5):1024-102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持续24 h,治疗2 d后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I指数、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08%和94.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肽素(CPP)、亲环素A(Cy P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显著增加,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隔日5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和肽素(C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差值(DVp、DVm),及血液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0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 RS评分显著降低(P0.05),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和BI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 RS、MoCA、SF-36、ADL和BI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O1、MCP-1、Cy PA、CPP、GFA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均增高(P0.05),DVp、DVm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24 h持续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 d,第三天将剂量改为10 mg/次,2次/d,持续5 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m R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通辽市医院治疗的60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首剂30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前2 d持续微量控制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其余5 d早晚分次微量控制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泵入间时3 h/次。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瘀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静脉泵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阿加曲班溶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泵注3 h,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瘀丸,5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75%)高于对照组(7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疗效较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注射液和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通辽市医院住院并在发病72 h内进展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尤瑞克林组,每组各46例。阿加曲班组静脉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治疗2 d,然后10 mg/d治疗5 d,早晚各1次,每次持续3 h。尤瑞克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d,前15 min内控制滴速。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加曲班组临床有效率为82.6%,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的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尤瑞克林组在治疗14d后才显示出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 d后BI分值明显升高(P<0.05),而尤瑞克林组则在治疗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才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BI分值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次,每晚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泵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 m L,持续48 h,治疗2 d后10 mg加入25 m L生理盐水中,2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7.5%和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循环进展性卒中急性期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前2 d以60 mg/d的剂量静脉泵入24 h,第3天以10 mg/次滴注,2次/d,1次/12 h,给药时间3 h/次,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加入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3、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R和血浆FIB、D-D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ET-1、MCP-1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以适当量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经24 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2 d,然后10 mg/次治疗5 d,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L/次,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OD和MDA水平,以及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80.77%和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和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WBV、HCT、FI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V、WBV、HCT、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1次/4 h,持续48 h,然后1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BI评分、S100β蛋白(S100β)和血凝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9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和m R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m RS和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降低,抗凝血酶(A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100β和血凝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降低脑细胞受损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芪血通络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巴曲酶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隔日一次,维持量为5 BU,隔日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组除了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外还给予口服芪血通络片,4片/次,3次/d。均治疗14 d进行疗效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BI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血清新蝶呤(Np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96.77%比80.6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降低,但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pt、MCP-1、CyPA、MMP-9、sVCAM-1水平均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QmeanVmean显著增加,但DR、ZCV及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QmeanVmean高于对照组,但DR、ZCV及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流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同时还进行口服芪血通络片不仅促进机体细胞因子改善,还促进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对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蝶子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5例)和治疗组(95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蝶子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m RS和SF-36评分及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11%和9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 RS和SF-36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嗜环蛋白/亲环素A(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相对平均血流量(Qmea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水平明显升高(P0.05),动态阻力(DR)、特性阻抗(ZCV)和脑血管周围阻力(R)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蝶子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络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络通胶囊,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MoCA、m RS和SF-36评分,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新蝶呤(Npt)、肽素(CP)、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亲环素A(CyPA)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水平,亦及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动态阻力(DR)、相对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周围阻力(R)、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特性阻抗(ZCV)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8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MoCA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O1、Npt、CPP、PAF、CyPA、sTRA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PV、WBV、FIB、ZCV和R水平均明显下降,而Qmean、DR和Vmean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络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改善,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