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对211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得分总分(57.37±10.15)分,对应条目均分为(2.39±0.42)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BI指数、有无抑郁,照顾者年龄、照顾年限、社会支持水平、照顾者积极感受为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亟待重视,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针对相关因素,帮助减轻照顾者和老年脑卒中患者双方负担。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它影响着全球约1500万人,其中有60%的脑卒中患者死亡或遗留永久的残疾.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生活在社区,需要家庭照顾者(主要是他们的配偶)给予帮助.然而,脑卒中导致的功能缺损和各种相关因素阻碍了患者的康复,并使得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本文对影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从而为制定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照顾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得分处于中等水平(57.04±5.85),其中照顾需求最高的为康复训练,其次为疾病管理,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否伴慢性病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对于康复训练及疾病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需求,医务人员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同时推进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以保证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在医院或家庭均能够得到持续的个体化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08—12选择平顶山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60例脑卒中主要照顾者,使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自我肯定(25.46±4.43)分,展望(13.04±2.57)分,积极感受总分(38.50±6.8)分。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与患者同住、自觉健康状况是照顾者积极感受影响因素,可解释51.2%的总变异量。结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存在,且为中等偏上水平;临床工作者应结合其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支持,以提高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平均得分为(40.50±6.96)分,照顾行为则为(42.79±7.23)分,二者均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照顾行为是影响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重视对脑卒中照顾者照顾知识及心理调节的指导,尤其应加强对女性和照顾行为较差照顾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照顾者关于照顾负担的感受状况,为建立合理的长期照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212例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照顾负担平均得分分别为(38.49±5.163)分和(42.46±7.409)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在"时间依赖性负担""发展受限性负担""身体性负担""社交性负担""情感性负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照顾时间是影响男性照顾者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照顾时间和婚姻状态是影响女性照顾者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重视加强对教育程度低、照顾时间长的中老年人群和已婚女性的支持力度,倡导男女分工协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实施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已势在必行。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护理方案,完善我国社区康复培训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设计,时间和单位 于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上海某两个社区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 对象 上海某两个社区病程在6个月~2年的脑卒中患者60名。 方法 方便抽样法。描述性研究。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主要观察指标 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康复训练情况、自理能力及照顾者照顾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定。 结果 63.3%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水平中等,只有36.7%处于高等;照顾者的照顾水平5.0%处于低等,51.7%处于中等,仅43.3%处于高等;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人数为28名(46.7%),从未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人数为32名(53.3%);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参加过康复训练等具有相关性。 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不容乐观,参加康复训练的普及率不高,需加强康复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和积极感受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将26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26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为轻、中度,积极感受为中等偏高水平,责任负担与生活展望呈显著负相关,照顾负担总分与积极感受总分呈负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轻照顾负担,提高其个人积极感受,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对方式对新近确诊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采集127例肺癌患者及127名各自家庭照顾者的一般和临床信息;并对家庭照顾者进行简易应对量表(BCS)、照护者负担量表(CBI)评估;分析应对方式与照顾负担的关系.结果:入组的肺癌家庭照顾者CBI总分为(36.39±13.89)分;IV期肺癌患者的家庭...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会给患者的照顾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照顾者负担不仅会影响照顾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照顾质量,从而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预后。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顾者负担,国际上已有许多评估工具(包括普适性评估工具和特异性评估工具),本文从内容、特点、应用情况等不同方面对这些工具进行综述及比较,分析评估工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负担的评估及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干预对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生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对已发表文献中对脑卒中照顾者社会心理教育各种方式的实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及数据提取,对符合筛选条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主要临床研究终点为照顾者的负担、抑郁焦虑程度,次要临床研究终点包括照顾者的躯体健康、家庭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质量整体不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部分研究数据不足。结论合并证据证实心理教育或联合问题解决和压力应对训练能够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和抑郁焦虑程度,轻微改善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尽管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主要是老年人常发生的脑血管病变,具有高发性、高复发率、康复慢、不可预测性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2]。家庭主要照顾者负担加重,直接影响主要照顾者健康情况、经济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质量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提倡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协同护理,即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充分利用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持续性自主状态患者直系亲属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6例脑卒中后持续性自主状态患者直系亲属照顾者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SCL-90对直系亲属照顾者进行测评.结果 脑卒中后持续性自主状态患者直系亲属照顾者SCL-90的各项因子分(尤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高于全国常模,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持续性自主状态患者直系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持续性自主状态患者直系亲属照顾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连续性护理对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06-01—2015-01-01入院患者家庭照顾者1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与干预组(98例)。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连续随访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模式,干预组按连续性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分别采用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检测家庭照顾者能力、照顾者压力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照顾压力变化情况、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照顾能力优于对照组(干预组:35.60±8.55vs对照组:41.00±11.26;t=9.44,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干预组:34.60±5.55vs对照组:28.30±9.20;t=6.50,P0.05),但照顾压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时,对照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40.01±9.85、10.28±4.20、31.00±10.24),干预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31.47±9.30、8.35±3.65、42.57±8.2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照顾压力,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20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主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生活展望呈负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进行个体化干预,以提高个人积极感受,增强其应对方式能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与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处于急性期或病情稳定期以及多次发作的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0.15±5.31)分和(53.32±6.18)分,均不受性别的影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评分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家庭内源性支持和家庭外源性支持呈正相关(r=0.446,r=0.292,r=0.572;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属于高等水平,社会支持属于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病耻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降低该群体病耻感水平,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病耻感方面的文献,从相关概念、评定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及照顾者心理及生理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PSD患者60例,照顾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支持治疗组60例(患者30例,照顾者30例)和对照组60例(患者30例,照顾者30例)。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HAMD、SAS、SDS、ADL指数、SSS等评估标准分别于支持治疗前、后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PSD患者在支持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支持治疗前的评分。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在支持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及照顾者的心理及生理状况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合相关质性研究并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非正式照顾者在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体验,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如何减轻照顾者负性体验提供潜在解决方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CINAHL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脑卒中患者非正式照顾者在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方面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06。以"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2016)"为基准,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36个结果,归成11个新类别,合成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依赖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帮助解决居家照顾难题;整合结果2:照顾者感知被服务边缘化,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亟需完善。结论脑卒中患者非正式照顾者在社区卫生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体验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照顾者居家照护期间,社区保健服务应注意满足其对访问服务途径及喘息服务,信息、培训及心理支持,延续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减轻照顾者负性体验,提高患者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