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临床规律,指导临床用药及预防。方法回顾总结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140例次肾移植病人中12例PTDM患者的发病、诊治情况。结果本组PTDM的发病率为8.57%,术后发病时间为半个月至6个月,其中3个月内发生PTDM的占83.3%。经饮食控制、口服及胰岛素降糖治疗,并渐减少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孢素A、泼尼松)用量后,血糖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PTDM是一种与抗排异药物密切相关的继发性糖尿病,有相当的危害性,术后早期即应加强监测,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格列喹酮和胰岛素治疗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肾移植的805例患者中发生PTDM的7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抑制药的用量、环孢素(CsA)的血浓度、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71例PTDM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并适当减少CsA及泼尼松用量后,18例PTDM患者未用降糖药,32例给予格列喹酮,21例给予胰岛素,3组患者治疗后的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用量及CsA血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也大幅度下降。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免疫抑制药减量后也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部分免疫抑制药所致血糖升高过程是可逆的,格列喹酮和胰岛素对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是肾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继发性糖尿病,与抗排斥药物使用有关。本文报告1992年4月至1997年12月共13例PTDM诊治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诊治等问题进行相应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肾移植患者共7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21~68岁,平均(38±1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74例,多囊肾尿毒症2例。术前体重都在标准的20%以内,手术按常规进行,术后抗排斥药物为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用药,用药过程中定期测定血CsA浓度。如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再加用AT…  相似文献   

4.
    
黄建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431-1433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机制。方法:将肾移植受者分为PTDM组和N-PTDM组,比对各指标值与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病关系。结果:术后4周,PTDM组的ALT水平明显高于N-PTDM组。结论:移植受者术后4周ALT水平与PTDM的发病显著相关,这一现象会增加PT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药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496例使用环孢素(CsA组)和他克莫司(FK506组)的肾移植患者,分析其血糖变化和PTDM发病情况,并比较PTDM患者(PTDM组)和非PTDM患者(对照组)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剂量、血浓度差异。结果:CsA组和FK506组PTDM发病率分别为23.0%(69/300)和28.9%(2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但FK506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CsA组(P<0.05)。PTDM组患者术后第1,3,6,12,24个月的环孢素剂量和术后第1,3,6个月的环孢素血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他克莫司剂量和血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服用大剂量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是导致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他克莫司(TAC)与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后糖尿病(PT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肾移植术后患者使用TAC与CsA出现PT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手工检索《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器官移植》和《中华肾脏病杂志》,检索时限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个RCT,包括5 269例患者,其中TAC组2 681例,CsA组2 5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sA组比较,TAC组PTDM发病率明显较高[OR=2.15,95%CI(1.60,2.89),P <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以“需胰岛素治疗”作为标准外,采用其他诊断标准时TAC组PTDM发病率均高于C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时间6~60个月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56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患者入组,回顾性调查患者性别、移植时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透析时间、移植前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移植后1,3,6,12,24个月的免疫抑制方案、空腹血糖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TDM组和对照组(移植后非糖尿病组),采用£检验和,检验统计两组间上述各变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结果:PTDM发病率为24.2%(137/567),男性(OR=1.813,P=0.009)、移植时年龄〉45岁(OR=2.528,P〈0.001)、移植时体重〉65kg(OR=2.445,P〈0.001)、移植时BMI〉24kg·m^-1(OR=1.819,P=0.005)、术后1,3,6,12,24个月的环孢素日剂量及血浓度均与FFDM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男性、移植时年龄〉45岁、体重〉65kg、BMI〉24及较高的环孢素日剂量和血浓度是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9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3例(23.5%),发生感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82.2±5.4)d。2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有7例(30.4%)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4例(17.4%)。细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3个月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早期足量联合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及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有助于防治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肾移植术后较易出现一些新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感染性疾病、肾移植慢性肾功能障碍及肿瘤等等,而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 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肾移植的应激反应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导致患者出现血糖升高、诱发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目前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已高达2.5%~20%,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TDM,分为PTDM组(247例)和非PTDM组(284例).收集我院2016—2020年接受肾移植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2组间PTDM风险因素差异水平;采用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TDM提供参考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某院移植中心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91例移植受者。根据ADA糖尿病诊断指标,将肝移植受者分为PTDM组(18例)与non-PTDM组(73例)。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该院肝移植中心PTDM的1年内累积发生率为19.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 ≥ 25 kg·m-2)(OR=8.754,95% CI:2.113~36.273,P<0.05)、术前空腹血糖受损(IFG)(OR=4.713,95% CI:1.305~17.027,P<0.05)和ICU停留时间(OR=1.367,95% CI:1.013~1.843,P<0.05)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术前IFG和ICU停留时间与PTD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为减少PTDM的发生率,针对与PTDM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规律、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PTD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术前病史资料详实、术后存活时间〉3个月的66例心脏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移植前糖尿病(Pre—DM)组1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1例、空腹血糖正常(NFG)组43例,观察3组术后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对54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分析术后PTDM发生及转归,并对移植后新生糖尿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心脏移植术后Pre—DM组、IFG组、NFG组术前、术后7d、术后6个月、术后1年空腹血糖分别为(8.5±1.9)、(10.3±2.7)、(7.6±2.4)、(7.0±1.7)mmol/L;(6.7±1.7)、(10.2±3.8)、(6.3±1.2)、(6.1±1.0)mmol/L;(4.6±0.6)、(8.2±3.9)、(5.9±2.0)、(5.7±1.1)mmol/L,3组术后7d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4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中20例(37.0%)发生PTDM,其中12例(60.0%)患者PTDM持续存在,8例(40.0%)在随访中转为NFG或IFG。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指数、术前三酰甘油水平及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PTDM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三酰甘油水平(比值比为6.373,P=0.016)和环孢素A血药浓度偏高(比值比为6.352,P=0.016)为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结论PTDM并非持续存在,在病程中有可能转为IFG或NFG。术前三酰甘油水平和环孢素A血药浓度偏高可增加PT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余爱荣  范星 《中国药师》2011,14(3):359-362,372
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功能障碍、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明显降低移植物和患者的存活率,其发病率为2%~53%。高龄、急性排斥、黑色人种、糖尿病家族史、肥胖、丙肝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是PTDM发病的高危因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应用是导致PTDM的重要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T2DM)相似,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P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抗感染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8例肾移植术后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9例(32.1%),3~6个月发生感染有4例(14.3%),1年以上发生感染有15例(53.6%)。混合感染6例(21.4%),细菌感染11例(39.3%),真菌感染3例(10.7%),病毒感染4例(14.3%),不明原因感染4例(14.3%)。根据肺部感染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2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4±16.3)d,2例治疗无效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余治愈。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后药物性糖尿病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随着环孢素A(CsA)的应用和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发病率显著增加,据国内外报道在7%~19.1%之间[1,2]。我院1996-12~2000-01共施行肾移植手术304例其中发生肾移植后糖尿病23例,发病率为7.56%。本文结合文献就发病机理、发病情况等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肾移植后继发糖尿病患者共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8~47岁(平均39±6岁)。术前血糖测定全部正常。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胰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105 例胰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1 例)及非糖尿病组(74 例),比较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不良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1 年、3 年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术后更易出现血糖控制不良,但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共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3例,首发症状两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为难治的尿路感染。单发的表浅肿瘤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多发2例,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膀胱的两例患者术后均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3例术后均将免疫抑制剂减量。结果行TURBt的患者术后4个月复发,再行TURBt,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至今未见复发(15个月);行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患者随访至今已9个月,未见局部及远处复发。随访期间,3例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对肾移植后血尿及迁延不愈的尿路感染,除外排异后,早期的膀胱镜检查是必要的。手术是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效果良好。术后将免疫抑制剂减量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与分析肺部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3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收治的未发生感染的肾移植术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及3年时临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痊愈后6个月、1年及3年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Sc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能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采用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移植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398例肾移植术前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分为移植后糖尿病组(PTDM组,n=97)和非移植后糖尿病组(对照组,n=30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脂联素基因T45G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TDM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4%vs.4.6%,P=0.011),GG基因型患者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分别是TT和TG基因型的2.844和3.289倍(P〈0.01)。结论:脂联素基因T45G的GG基因型是中国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A组)和同期173例(1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B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行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随访3个月至半年,比较二者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43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炎性渗出、后发障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相同,术后血糖控制可防止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