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9世纪,卒中患者的睡眠呼吸异常就被关注,1818年John[1]首次描述了心脏疾病和卒中患者的呼吸出现周期性现象。1877年Broadbent[2]首先报道了颅内出血患者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的症状。1965年Gastaut等首次采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证实了睡眠中存在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现象。然而,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深刻认识还是20世纪80年代PSG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1999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编写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3],该组织分别在2007年、2012年对这一标准进行了修正和补充[4-5]。根据此标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被定义为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sleep apnea,SA)和低通气(sleep hypopnea, S H),引起低血氧及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PSG是诊断SAHS的金标准。根据PSG监测结果,SAHS可分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HS)、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ixed sleep apnea syndrome,MSAS)及单纯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因研究方法、诊断标准、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等差异而有所不同,美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年人群中女性SAHS的发病率为5%,男性为15%[6]。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及前瞻性研究显示SAHS与卒中关系密切,其中较多的证据表明OSAHS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卒中又可能引起或加重SAHS[7]。以下就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1]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是指患者在每晚的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状态下,口、鼻气流停止至少在10s以上)和睡眠低通气(是指睡眠状态下,口、鼻气流低于正常3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氧饱和度下降或口、鼻气流低于50%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的分类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 papnea syndrome,CSA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rentilation syndrome)。更为广泛的分类还包括Pickwick综合征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即慢性阻塞性肺病与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存在。也有人认为各型睡眠呼吸暂停可能都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建议分为阻塞为主型与中枢为主型。  相似文献   

4.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出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可诱发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反复间歇性缺氧引起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睡眠的中断。OSAS严重程度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评定:轻度OSAS(AHI 5~15次/h);中度OSAS(AHI 16~30次/h);重度OSAS(AHI 30次/h以上)。多项研究显示OSAS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的发病率,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并影响其预后,本文就OSAS与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 OSAS与卒中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定义为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即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之和≥5次/h,且呼吸暂停事件以阻塞性为主,发作时口鼻气流消失,胸腹式呼吸存在,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晨起头痛、夜尿增多、白天嗜睡等症状~([1])。OSAHS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通气不足、气流减少、呼吸暂停,进一步导致通气功能异常、夜间氧饱和度下降、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等~([2])。进而引发各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以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是中、老年人中致残的首要原因。早期识别和干预卒中危险因素是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个可干预的独立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的高危人群中睡眠呼吸障碍的患病率大约为18%;而卒中后其睡眠呼吸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可达70%[1~4],其中约50%的卒中患者为OSAHS。卒中后伴有OSAHS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OSAH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且互为因果[5]。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脑血管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本研究对6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监测,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与SAHS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每晚7h睡眠中,睡眠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超过5次以上,以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主要表现,引起低氧血征、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OSAHS)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7例新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周时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四组,分别为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Ⅰ组,n=52),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Ⅱ组,n=60)、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Ⅲ组,n=59)、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Ⅳ组,n=56)。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及患者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入组满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随访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8%、5.0%、11.9%、16.4%,经卡方检验显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较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的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分别为0.033,0.046),余各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为0.768,1.177,0.490,0.123);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AHI值、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O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优势比(odds ratio,OR)3.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79~4.70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58,95%CI 1.308~8.111,P=0.011)、AHI(OR 1.071,95%CI 1.038~1.105,P<0.001)、SaO2(OR 0.907,95%CI 0.848~0.969,P=0.004)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OSAHS、肥胖、高血压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流行病学上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OSAHS及脑卒中都可以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两者并存有可能加剧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影响恢复,研究和了解OSAHS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卒中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