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出血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56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产程延长、胎盘因素等。影响产后出血因素:分娩方式、产程、胎盘因素、心理因素等;结论: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1-293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该院发生的116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3%,有流产史者占62.07%,是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93.10%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h内。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占60.34%。结论:重视孕前保健,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少琼  马永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466-3467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65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产程延长,胎盘因素等,影响产后出血因素等. [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因素所致,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49例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49例,发生率2.58%,观察组分娩前诊断为病理妊娠33例,占所有产后出血病例的67.35%;对照组诊断病理妊娠10例,占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9,P<0.01);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34例,占69.39%。结论:病理妊娠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正确、及时处理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计算产后出血的几率和其发生原因,分析临床相关因素.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过去一年中收治的产妇2500例,统计出现产后出血的人数,计算产后出血率并分析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将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划分观察组,将剩余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50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01例,约占4.04%;其中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粘连、产后宫缩无力及软产道损伤,发病率分别为50.49%、35.64%、5.9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得知产妇的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生产方式、婴儿重量及妊娠期间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都是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论:产后出血在生产中过程中较为常见,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为胎盘粘连,而导致产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在日后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度产后出血2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1999年3月~2008年3月223例重度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57%。出血原因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结论:正确处理前置胎盘,积极治疗宫缩乏力,正确处理产程,及时采取适宜的抢救方法是重度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少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18-3519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6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和产程情况。结果: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产程、胎盘因素、心理因素有关;剖宫产、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及新生儿性别对产妇心理的影响都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8.
144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深圳市观澜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144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03~2007年发生产后出血144例,发生率为1.12%(144/12852)。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年龄、孕周、第三产程长短、多胎妊娠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等因素相关。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孕期保健,提倡住院分娩,提高妇幼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1995~2004年10年间191例重度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65%,出血原因以胎盘因素占首位,其高危因素与流产史、分娩次数多、产前检查少、院外分娩及待产等有关。结论:重视产前高危情况和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并提高产科抢救能力,从而减少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 452例产妇,对其中93例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72.04%)、胎盘相关因素(23.66%)、子宫切口出血(4.30%).结论: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降低剖宫产率,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②积极有效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及子宫切口出血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洁琼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71-5472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发生的重度产后出血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368%,出血原因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结论:产前做好高危因素的筛选,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正确处理产程,积极治疗宫缩乏力,正确处理前置胎盘,及时采取适宜的抢救措施,是重度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7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结果: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67.95%),其次为胎盘因素(14.10%)。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在孕期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存在。出血的原因有: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剖宫产、感染、心理因素等高危因素。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减少医疗干预,提高助产技术与质量能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该院分娩的3 000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病例80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7%,产后出血病例中初产妇占75.00%,分娩前诊断为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巨大儿等并发症占产后出血的65.00%,2χ=87.4,P<0.05;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占75.00%。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护理。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48例,其发生率为3.40%。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0.41%,胎盘因素占22.92%,软产道损伤占12.50%,凝血功能障碍占4.17%。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的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4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原因、多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及加强产时、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158在我院生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在156名产后大出血中,软产道损伤比例为21.15%;凝血功能障碍比例23.73%;胎盘因素比例21.79%;子宫收缩乏力比例为33.33%;结论: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为减少其发生率,可在产前进行相关检查同时注重产妇心理疏导,离院后叮嘱产妇定时来院复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市1988~1997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络上报及南京市妇保所调查及专家组评审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25例,占孕产妇死亡的40.32%。引起产后出血死亡的前3位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危险因素有病理妊娠、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产程处理不当、经产妇以及文化、职业、经济、保健服务情况等。结论:正确对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运用科学实用的方法测量产后出血量,治疗产后出血原发疾病,正确处理产程,抓住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时刻,加强流动人口和贫困孕产妇的管理,对降低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和212例未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胎盘因素、巨大胎儿是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胎盘因素、巨大胎儿为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控制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78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敏  王芬芬  吕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2-409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9月奉化市住院分娩的产妇2 268例,其中产后出血78例。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4%,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67%,胎盘因素占19.23%,软产道损伤占14.10%。产后出血发生与年龄、孕产次及孕妇户籍地呈相关性。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初产妇,流动人口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产妇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29岁,低年龄及高年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