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资料为对我院一年中,从孕期到产后仍在此院诊治的218例孕期无危险因素者产时、产后发生的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防治探讨,以期提高孕产期保健高危管理的水中。研究发现孕期无危险因素者产时、产后发生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有危险因素者。其中产妇主要异常为因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所致的手术产;其次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围产儿方面主要为新生儿窒息及早产、低出生体重。本研究对产时产后所出现异常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的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4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原因、多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及加强产时、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U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27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后SUI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SUI危险因素。结果分娩方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孕前存在尿失禁、孕期发生尿失禁是产后SUI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是产后SUI的保护因素(P=0.000,OR=0.5091);阴道分娩和孕期发生尿失禁是发生SUI的危险因素。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后SUI的发生率较高,孕期发生尿失禁可增加产后SUI发生的几率,采取积极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产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程丽珍 《现代保健》2009,(18):64-6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病死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4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5.1%,发生在2h内占80.6%;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有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或阴道手术操作不当、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罗冰  马丽 《健康必读》2009,8(4):32-3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4.22%,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发生在2h内78.1%;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有妊娠并发症及引产流产史、瘢痕子宫、未进行孕期保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彩容 《现代医院》2010,10(11):38-4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治疗,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231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7%;其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有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人流引产史和孕产史、未进行孕期保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谭庆华  吕荣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61-516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  吕荣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27-222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代谢的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6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进行围产保健、住院分娩及产后随访的21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于产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根据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1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01例,分析两组孕妇糖代谢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4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53. 02%,101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占46. 98%;其中糖尿病15例,空腹血糖受损15例,糖耐量受损71例;两组孕妇的年龄、民族、孕产次、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孕期运动锻炼的比例、孕期使用胰岛素、产后母乳喂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及OGTT 2 h血糖值、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CRP、OGTT 1 h、OGTT 2 h血糖值是引起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血糖值、孕期OGTT 2 h血糖值及CRP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产后出血病人出血原因、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常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与人流引产史。结论加强孕前宣传教育及孕期管理,降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对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地预见性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马君静 《工企医刊》2009,22(3):39-4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站自2002年-2007年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及护理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为主要原因,产前、产时、产后的积极护理对防治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后出血积极预防、监测、抢救、护理,可以使产妇尽快康复,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36例严重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基层医院严重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增城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符合严重产后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36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各因素(年龄≥33岁,流产次数≥2次,末次分娩年限≥7年,产前出血,中重度贫血,胎盘异常,不良产程干预,产前宫缩剂的应用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待产中宫缩剂应用,流产≥2次,胎盘异常,剖宫产是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诊断明确后,及时应用欣母沛对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结论:孕期及产时的相关暴露因素是引起严重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子,本研究为制定严重产后出血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晓惠 《现代保健》2009,(26):177-17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3752例分娩患者中的191例产后出血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37.70%,胎盘因素占12.04%。软产道损伤占2.09%。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及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性瘫痪(CP)的高危因素,为早产儿脑性瘫痪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医治的70例早产儿CP患儿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70例CP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单因素分析表明:既往不良产史、孕期反复阴道流血、高龄产妇、羊水异常、孕期感染、脐带绕颈、胎位不正、父亲饮酒、出生体重≤1.5 kg、难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肺炎均与CP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不良产史、羊水异常、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为CP的危险因素。结论 CP的发生受产前、产时、产后各个时期的多种因素影响,应结合已发现的CP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做好孕期监测,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以期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85~1994年10年中134例产后出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仍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3.85%;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前置胎盘、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因此强调应加强产程观察,缩短第三产程,正确地应用催产素,并适时施行会阴侧切及剖宫产术,均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另外在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中,有一半病例有人工流产史,应引起注意。同时作者还对产前和产时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预见到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给予正确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8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产程异常、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阴道助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产时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科技术,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1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李金凤 《现代医院》2009,9(1):49-5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结果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残留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治疗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5~2009年温州市6~11岁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儿童的病因构成特点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就诊患儿采用儿童韦氏智力量表进行诊断,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及COX回归分析。结果:诊断MR儿童268例,病因明确者202例,占75.30%。其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致164例,占61.10%;社会心理因素38例,占14.17%。农村MR儿童染色体病的人数高于城市,城市MR儿童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致病的人数高于农村(P均<0.01)。产前、产时和产后各种病因在农村和城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对照生物危险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出生时窒息、母孕期接触化学物质和近亲结婚可使MR发生的风险增高。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防治后天获得性疾病是预防M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生产妇女盆底肌损伤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旨在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42d在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6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及住院病历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及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并检测盆底肌力,分析损伤情况。结合病历资料及问卷调查,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640例产妇进行盆底肌力的阴道触诊和盆底功能的筛查,结果显示:盆底肌力正常的产妇175例(27.34%),肌力异常的产妇465例(72.66%),尿失禁173例(27.03%),盆腔脏器脱垂278例(43.44%)。其中,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465例(72.66%)、盆底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异常396例(61.88%);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93例(77.03%)、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27例(66.72%),阴道动态压力异常489例(76.41%)。将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有关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加、文化程度、会阴裂伤6个变量引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分娩产次多、孕期体质量增加多、巨大儿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显著相关(P0.05,OR=8.518、1.713、1.032、1.142)。结论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盆底肌损伤与分娩方式、产次、孕期体质量增加、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在早期进行预防治疗,减少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围产保健中危险因素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在我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995例孕产妇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孕期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8.09%,产时危险因素发生率为14.37%,产后为3.82%。并分析了各阶段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