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湖南省185例狂犬病人个案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讨湖南省近年狂犬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制订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湖南省各地2001年上报的部分狂犬病人个案调查表。结果 185例狂犬病人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为54.1%,男性占63.4%,平均年龄为31.8岁;7~10月病例较多,占63.2%;91.0%的病人通过犬只感染,所有伤人动物都没有接种狂犬疫苗;81.6%的病例受伤后伤口没有处理或没有正规处理,75.1%的病例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 为有效控制狂犬病在我省的流行,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教育人们受伤后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加强犬只的“管、免、灭”。  相似文献   

2.
台州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台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收集疫情、免疫效果和家犬自然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1~2003年共报告狂犬病42例,1例鼠伤发病,其他均为犬伤;16例伤口未作任何处理;35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所有病例均未注射抗血清;平均潜伏期71d,病程3~36d;犬伤者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阳转率93.13%;家犬血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8.10%。结论养犬数增加,伤口处理不规范,未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永州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全市报告的所有狂犬病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永州市2002—2006年共报告狂犬病365例,发病以农村为主。分布全市11个县(区),西北地区发病偏高;常年散发,夏、秋季(占74.8%)较多;农民和学生(占81.5%)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6:1),40岁以下年龄(占76.4%)发病较多。报告病例平均潜伏期为53d,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较短(28d),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5d);犬(占86.0%)是主要的传染源。结论 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是控制人间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普及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暴露后人群的免疫率,规范伤口处理,是目前急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欧柱宁 《职业与健康》2013,(22):3002-3003,3006
目的通过了解钦州市10年来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该市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州市2003--2012年的狂犬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3--2012年该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62例,年均发病率1.14/10万;农民发病219例,占60.50%;学生74例,占20.44%。男女性分别占72.93%、27.07%。1岁~组70例,占19.34%;50岁一组60例,占16.57%。6-_9月份发病153例,占病例总数的42.27%,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乡镇和农村地区,共259例,占总病例数的71.55%。结论预防控制狂犬病要重点抓好乡镇和农村地区农民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狂犬病发病较集中的夏秋季节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严格落实对犬只的“管、免、灭”综合措施和狂犬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黔西南州67例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引起局部暴发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67例狂犬病,发病率为2、21/10万。报告病例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2.33倍。平均潜伏期为69d,91.07%的病例潜伏期在3个月以内;67例病例中,均无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史,只有12例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犬只密度高而缺乏有效管理,犬的病毒携带率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疫苗管理混乱是引起暴发的原因。各级政府加强领导,依法对犬类动物进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是防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阳江市近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阳江市2001--2010年的疫情年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143例狂犬病,年发病率在0.04/10万~1.3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8/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5—10月共89例,占病例总数的62.2%;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分别占55.94%、21.68%、14.69%;男性、女性分别占65.03%、34.97%;15岁及以下、16—49岁、50岁及以上组分别占23.78%、25.87%、50.35%;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分别占63.64%、15.38%、8.39%。有明显的犬咬伤或抓伤史的133例,占93.01%;潜伏期中位数为53d;143例病例中,只有5例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无1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结论阳江市近年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和免疫,持久深入开展防制狂犬病宣传工作,提高暴露后预防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狂犬病发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2~2005年临海市共收治狂犬病13例,1例为家猫咬伤,12例为犬伤。潜伏期最短18d,最长300d,病程最长17d,平均4d左右。首诊误诊9例,误诊率69.2%。病死率100%。结论狂犬病疫情上升,各级医务人员需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加强管理,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2004年贵州省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2004年贵州省狂犬病病例监测,分析流行状况,以探讨控制方法。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4年共报告狂犬病206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53/10万。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病例占全州病例数的65.67%。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时间为3月和7~10月。7~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12%。男女发病比例为2.68:1。发病以农民为多,占57.28%,其次是学生,占27.18%。高发年龄为10~44岁组,占66.50%。发病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76岁。结论 贵州省狂犬病发病主要以农民和学生为多,7~10月病例较多。高发地区是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和安顺市。建议进一步加强犬类的“管、免、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在被带狂犬病毒的犬类咬伤后及时获得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尽可能地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开展暴露前免疫,降低贵州省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张俊蕊 《卫生软科学》2008,22(5):417-418
[目的]了解富源县狂犬病发病态势,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的蔓延。[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对富源县境内狂犬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2006年富源县发病20例,死亡20例,发病率为2.76/10万,病死率为100%,其中犬伤占95%,猫咬伤占5%。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2年,中位数27.5天;病程最短2天,最长8天,中位数3.5天。病例分布于7个乡镇19个村。临床表现主要以伤口周围蚁走感,患者怕水、怕风、怕光为主。[结论]富源县狂犬病疫情态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目的 分析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全国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通过对流行特点以及与流行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整理,Excel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与流行的关系。结果 2005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例2548例。其中5个省调查885例病例中未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血清注射的比例分别为60.56%、49.04%、96.16%。暴露治疗人群中89.95%进行了伤口处理,94.93%接种了疫苗,8.56%接受了抗血清注射;在接受疫苗接种者中,94.86%的门诊暴露者完成了全程接种,仍有5.14%未完成全程接种。病例致伤动物88.50%是犬,暴露治疗人群致伤动物92%是犬;犬密度最低为3.20只/100人,最高为13.37只/100人;犬免疫率最低为5.31%,最高为75.11%;两个高发病省犬感染病毒率最低为2.93%,最高为6.40%。结论 病例暴露后预防治疗率低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全程治疗,门诊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不规范,主要宿主动物犬的免疫率低和感染病毒率较高可能是造成2005年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84—2002年海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海安县狂犬病病人分布于17个乡镇,犬是主要传播宿主为92.31%,1984—2002年9月报告的26例狂犬病病例平均潜伏期35天,平均病程4天,其中42.31%的犬等动物致伤者未经任何医学预防性处置。结论 严格犬类管理,规范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防止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激素、抗肿瘤等药物导致念珠菌引起的疾病,尤其是继发性深部真菌病也日益增多。尤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本文讨论用氟康哩治疗15例煤工尘肺(CWP)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71岁,平均64岁。接尘史7~34年,平均16.6年。确诊CWPll~24年,平均16.1年。1.2基础疾病Ⅰ期CWP合并结核1例;Ⅱ期9例,其中5例合并结核,2例肺心病,1例糖尿病,1例脑出血后遗症;Ⅲ期5例,其中2例合并结核,1例肺心病,1例肺癌,1例慢支。在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96~2003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近8年来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狂犬病报告卡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3年共报告狂犬病55例(死亡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9/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98.18%的病例发生在农村;人群分布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为多,占50.9l%;致伤动物犬类占90.91%(50/55);85.45%的病例无暴露后免疫史。结论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规范处理伤口、迅速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毒血清(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以及为广大居民提供廉价高效的免疫制品,加强对乡镇防疫医生的培训等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核实湖南省末阳市狂犬病疫情,估计狂犬病实际发病率,初步评价狂犬病疫情报告系统,分析发病分布及有关因素。在耒阳市随机抽取4个乡镇,应用“捕获.再捕获”(CMR)法捕获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样本1)进行标记;再深入疫区召开知情者座谈会确定样本2,对两个样本的病例采用统一问卷入户面对面访谈病例家属和其他知情者,估计实际发病率,分析个案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博白县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博白县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县2001—2007年人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博白县2001—2007年共报告人间狂犬病病例95例,全部死亡。96.8%的病例发生在农村地区,职业为农民的占52.6%(50例),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9.5%和14.7%,其他占3.2%;全县25个乡镇均有发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93.7%的病例为犬伤所致。分析91例病例中64.8%的病例未及时对伤口进行冲洗,82.4%未及时进行清创消毒处理,仅17.6%(16例)的病例暴露后接种了狂犬疫苗,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只有5例。结论博白县人间狂犬病防制形势严峻,应加强农村卫生宣教,严格规范处理犬伤伤口,建议把免疫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提高犬伤者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12例狂犬病免疫失败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狂犬病免疫失败原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l调查方法以疫情报告为线索,查对疫苗使用登记,核对免疫情况,并逐一家访,查阅住院病历。2结果12例病人中狂犬咬伤8例,“健康”犬咬伤4例,均为男性,年龄在6~52岁之间。伤及头面部4例,上肢6例,下肢和阴囊各1例,均属中、轻度伤。潜伏期最短11天,最长34天,平均23天。头面部伤者平均潜伏期为20天,上肢为26天。本组病例中有3例对伤处只涂抹碘酒,2例只用清水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其中4例全程接种,7例未及接种第5冲洗.其余未作任何处理。所有病例均只采用狂犬疫苗支,l例未及接种…  相似文献   

17.
对1988~2002年报告的狂犬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共报告狂犬病95例,分布于21个镇,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占97.89%;以男性为主,20岁以下占47.39%;93.68%致伤动物是犬类;80%的病例无免疫史。  相似文献   

18.
重庆煤矿尘肺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重庆煤矿尘肺发病规律,对重庆1986年在册的47038名接尘工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重庆煤矿尘肺患病率为13.0%.平均发病工龄为20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尘肺死亡率为24.5%,平均死亡年龄为58.2岁,大块纤维化患病率为1.6%;尘肺的发生与工人接触高合矽量、高浓度粉尘有关;重庆煤矿粉尘中游离SiO2,平均含量为8.5%,尘肺病例以煤矽肺和煤肺为多,矽肺病例相对较少;防尘工作重点应放在采煤工作面。  相似文献   

19.
无锡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80年代后,我市农村养犬、城市养宠物逐渐增多,使曾被消灭的狂犬病又发生流行。为探讨我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和发病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现将我市1983~1996年间的83例狂犬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一、流行概况1发病率根据疫情统计资料,我市狂犬病除1957年和1960年共报告3例外.1961—1981年间无病例报告。1983一1996年全市每年均有病例发生,14年中共报告狂犬病病例83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03-0.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其中1987年发生病例最多汁14例,发病率为0.35/10H,其次为1990年发…  相似文献   

20.
柳州地区35年间狂犬病发病情况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狂犬病流行规律及防制对策。方法:统计、分析1965-1999年狂犬病报表及防制资料。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060/10万,呈现4个周期性发病高峰年,疫区波及70%以上乡镇;发病率以鹿寨、象州两县为高;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5倍;20-岁年龄组以下病人占总病例数的58.96%,农民和学生两种病人占81.50%;八十年代前防制措施被动而且局限,八十年代中期后采取以免疫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效果好。结论:柳州地区狂犬病流行比较严重,放松防制工作导致发病率回升是教训;近8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措施如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可望在本地区消灭人间狂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