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是以左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的罕见遗传性心肌病,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临床上主要依靠家族遗传病史、心电图、影像学和心内膜活检等作出诊断。有时起病隐匿,部分患者以猝死为首发症状,尸检后才作出诊断。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射频导管消融、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移植等。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芪参胶囊在改善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室功能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联合常规药物和芪参胶囊治疗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30例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上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E/A、心排血量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和芪参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对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疾病时取得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他们均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疾病。而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平均有6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使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与尼可地尔,最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及左室舒张功能情况,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所有患者在检查心电图及左室舒张功能时,ST段的压低次数及持续时间都有所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为突出,且间隔舒张等治疗指标也都有所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方面,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1次/d,入院第7天及治疗3月后测量HRV及左室重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对照组患者HRV及左室重构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螺内酯组患者HRV指标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RV及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康复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药物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慢性心衰症状改善时间、慢性心衰心电图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心衰症状改善时间、慢性心衰心电图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将73例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3 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36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超声心动图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并换算成容积指数ml/m2)、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两组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比较有无显著差异。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观察PCI治疗组左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功能的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洛汀新(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CHF老年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75±12)岁。经常规抗心衰药物(利尿剂、洋地黄、扩血管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老年CHF患者,给予口服洛汀新5~1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洛汀新治疗老年CHF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4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Losartan)50 mg~100 mg/ 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氯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治疗慢性心率衰竭新的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从循证医学看CRT治疗适应证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并有殊途同归的趋向,心衰的恶劣预后,以及高比例的致残、致死率已激起临床医生极大的关注及攻关的热望。近年来,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预防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使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得以生存。相应之下,心衰的发生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心衰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两大方面,这两方面的治疗近年来都展现出“质”的提高与飞跃。尤其是非药物治疗,涌现了心脏移植、全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背阔肌心肌成形、左室复形装置,外科左室减容术、干细胞移植、双室再同步化起搏(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协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与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