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IH小鼠全身热疗及热耐受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肿瘤热疗的热剂量学研究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有确切的生物学基础,但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热剂量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热疗专家和热疗物理学家进行了许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试图找出一个合理的热疗剂量单位,以便于临床热疗处方剂量的设定和治疗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身热疗对机体的损伤、与热剂量的关系及全身热疗热耐受现象的量化。方法:分别以405℃、410℃、415℃、420℃、425℃、430℃,不同时间对NIH小鼠进行加温治疗,观察其死亡情况。热耐受实验以415℃25分钟作为引导加温,然后每隔24小时按不同温度-时间进行治疗,记录其死亡率。结果:415℃、42℃、425℃和43℃不同加温时间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4081min、2252min、1823min及1378min。热耐受研究证实热疗后24小时最强,之后每24小时消减近50%,但415℃24小时热耐受接近无穷大。405℃加热至3小时未见有死亡,41℃产生最大死亡率为40%。结论:小鼠全身热疗415℃以下约2小时后产生热耐受;24小时产生最大热耐受,每24小时约递减50%。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不同磁场强度条件下磁热籽阵列的热场分布与升温规律.方法 单纯琼脂模体实验:在体积10 cm×10 cm×10 cm琼脂体模内分别按照直径3.0 cm、体积3.0 cm×3.0 cm ×2.6 cm和直径5.0 cm、体积5.0 cm×5.0 cm×2.6 cm的圆柱体阵列植入磁热籽.将其置于频率为100 kHz的交变磁场中,磁场强度从60 Gs开始按5 Gs分档直至120 Gs,依次实施分档升温测定实验.离体肌肉一琼脂混合模体实验:以不规则形琼脂体模模拟肿瘤靶区,分别使用90 Gs和120 Gs的磁场强度实施升温实验和温度场测量.结果 单纯琼脂体模升温实验显示40 min的加热时间内不同直径圆柱体区域内植人磁热籽阵列中心点的最终温度随磁场强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升温至50℃的时间相应缩短,升温规律相同.离体肌肉-琼脂混合体模的升温热场分析显示不同磁场强度下磁热籽植入密度与靶区内的升温关系密切,热场均匀度与植入磁热籽密度和分布相关.结论 磁场强度对磁热籽升温影响明显;在磁场达到一定强度后对磁热籽的升温影响减弱.提高磁场强度只在一定程度上对磁热籽加热有益;温度场分布与磁场强度和磁热籽植入密度关系密切.欲达到处方温度,低中磁场强度磁热籽植入密度较中高磁场强度时要密;在一定体积区域内需有足够的磁热籽密度方能达到处方温度值;磁热籽按照一定排序才能使温度场分布均匀,并非简单有序排布,但基本符合外密内疏的大原则.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aws of heating and thermal field of heating seed arrays in different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during the magnetic induction hyperthermia.Methods 3.0 cm×3.0 cm ×2.6 cm and 5.0 cm ×5.0 cm×2.6 cm of magnetic heating seed was implanted respectively in 10.0 cm×10.0 cm ×10.0 cm pure agar phantom.The regions was divided into one file per 5 Gs in the range of 60-120 Gs magnetic induction.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experiments were implemented in each sub-file.Muscle-agar mixture model was used in the magnetic induction 60 Gs and 90 Gs to implement GTV-heat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rmal field analysis.Results The pure agar phantom heat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heating is of basically the same rule when seed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were implanted in the magnetic thermal array.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magnetic induction,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the focal point heated for 40 min increased accordingly.and time required for heating to 50℃ was shortened correspondingly.The thermal field analysis of muscle-a mixture agar mixture model showed that the implantation density of magnetic heating see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arget area and thermal field in difierent magnetic field intcnsity.Conclusions The magnetic indu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eating of the seeds,as the magnetic modium,and this impact is trending downwards when the magnetic field reaches a certain intensity.Within a certain size,adequate magnetic heating seed density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required for the temperature value.The heating seeds should be put in a certain order to heat the venue evenly,not in a simply order,but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outer dense and inner sparse.  相似文献   

5.
智晓玉  李卫威  王少伟  燕翔  汪进良 《癌症进展》2021,19(15):1513-1516
热疗是一种利用人为诱导发热生物学效应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其通过联合放化疗来增强机体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热疗可以通过导致热休克蛋白(HSP)水平升高来促使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呈递;诱导T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向肿瘤组织转移和浸润;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多方面免疫效应来提高抗肿瘤疗效.本文总结了热疗和HSP对肿瘤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旨在为热疗临床及基础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热化疗、热疗对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CEA、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 热化组 17例 ,热疗组 15例 ,观察其近期疗效 ,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CEA、TSGF水平。结果 热化组、热疗组有效率分别为 70 .5 %、4 6 .6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血清CEA、TSGF水平治疗后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热化疗较热疗治疗晚期肺癌有更好的疗效 ,热疗与化疗相结合能防治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7.
8.
临床肿瘤热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鼎九 《中国肿瘤》2003,12(8):439-440
肿瘤热疗已经从热对药物增敏,热对放射增敏的研究走出。近年来全身热疗引起机体免疫的研究逐渐深入,热休克蛋白-肿瘤抗原肽疫苗的开发和初步应用,对临床热疗的方案设计将会有很大的改变。作者对肿瘤热疗特别是全身热疗的发展,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脑瘤的热疗     
濮季行 《抗癌》1996,(2):39-39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热切除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切除(TA)治疗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微创或无创的肿瘤治疗技术。该类技术是利用射频、微波、激光、超声波等能源,在组织内经能量转换,在极短时间内产生60℃~100℃的高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原位灭活或局部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热参数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热参数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寻找1个更有效的评价热疗疗效的热参数或热剂量。方法对54例晚期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加超声热疗。热疗每周加热2次,每次60分钟,在放射治疗后30分钟内进行,共6~10次,每次都行肿瘤内测温,测温点平均5个,每10秒记录1个温度数据。最终进行肿瘤反应与肿瘤内最高温度(Tmax),最低温度(Tmin),平均温度(Tav),T90,T50,T10,%T以及肿瘤中央区测温点温度大于42℃,42.5℃的持续时间(CumminTcenter>42℃,42.5℃)等热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可评价的45例中,总有效率为8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umminTcenter>42.5℃与肿瘤反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umminTcenter>42℃,41℃和T90等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放射治疗加超声热疗可进一步提高巨块肿瘤的局部控制率。CumminTcenter>42.5℃是一个评价热疗疗效的重要热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深部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01月-2012年10月56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独给予顺铂腹腔内灌注化疗(单纯组),一组进行顺铂热灌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实验组),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热灌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总有效率(RR)为64.3%,单纯顺铂腹腔内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为3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与化疗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安全有效,毒副反应低。结论:热灌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明显,已成为治疗恶性胸腹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热切除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切除(TA)治疗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微创或无创的肿瘤治疗技术。该类技术是利用射频、微波、激光、超声波等能源,在组织内经能量转换,在极短时间内产生60℃-100℃的高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原位灭活或局部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鼎九 《中国肿瘤》1993,2(10):10-11
肿瘤热疗研究从70年代重新为人所重视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总的来看,可以认为热疗的生物学基础牢固,远远超出热疗临床的需要。热疗的专用设备虽已更新换代但仍不成熟。设备仍是热疗前进的主要障碍;测温设备没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学理论为依据的热疗,随着加温技术的进展,可能成为继癌症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种疗法。过去,由于浅表肿瘤加温容易,临床报道较多,而深部肿瘤热疗因加温受限制而少有研究。目前随着深部加温技术的发展,有关深部热疗的文献增多,本文对此做一综述。一、加温技术概况深部肿瘤热疗主要有外部、腔内和组织间加热等方法。环状排列系统(annular phased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是很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与化疗,但患者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上述方法的一些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热疗是一种局部或全身加热,利用高温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在胶质瘤治疗中有着如创伤性小、精确性高等优点,与放化疗联用可以改善预后。目前已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在优势的胶质瘤治疗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热疗方法,热疗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应用现状,以及研究相对成熟且已上市的、可应用于胶质瘤热疗的设备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热化疗及其在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热疗及热化疗的发展,热化疗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现介绍热化疗的作用机制与其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磁感应热疗所用于体内的金属热籽在植入机体后对放疗剂量分布产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放疗人体仿真模型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通过模拟照射评估用于磁感应热疗的金属植入物处于放疗条件下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所植入的金属棒热籽材料对人体仿真组织的吸收剂量影响≤1.5%.结论 由于在组织中所植入的铁磁热籽对吸收剂量的影响很小,符合靶区剂量总不确定度<5%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放疗处理中可以忽略不考虑其对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射频加温的临床热物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NRL-001型深部热疗机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NRL-001型深部热疗机对151例患者进行2对极板相互垂直交叉加热。热电偶测温点分别放置于直肠、耳膜、食管、瘤内或腹腔进行测温。结果:对测温系统准确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用水银温度计在停止治疗后测量与机测温度对比误差为0.1-0.7℃。肺肿瘤内测温结果显示瘤内温度比全身温度高约2℃。腹腔热盐水灌注后加温,腹腔内温度比直肠约高0.5℃。腹腔热盐水灌注后热疗,观察其温度的均匀性,发现随加时间的延长腹腔温度渐趋向均匀,在约50min后基本均匀;另外腹部按摩会缩短时间。结论:该机测温系统与标准水银温度计误差较小可以接受。在食管癌肪腹腔热灌注加温时测耳温、食管、直肠温度可基本表达实际温度。腹部肿瘤局部热疗时食管腔内温度比肺肿瘤温度可能低2.0℃。局部加温时,治疗区可能比全身温度高2.0℃左右。腹腔热盐水灌注后加温方法可行,各处温度随时间延长趋于均匀。加温时间应该适当延长,推荐在120min以上。在有条件时尽可能行瘤内测温,1次测温不代表该患者今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与肝肿瘤热消融的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消融治疗肝肿瘤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还能改变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水平和定位分布,甚至使之释放到细胞外,而HSP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参与获得性和天然免疫过程,HSP的细胞膜表达增加和细胞外释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