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明 《新疆医学》1999,29(1):38-39
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1983年1月~1997年12月15年来资料齐全的23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42~73岁,中位年龄54岁。术前疾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大出血5例;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13例;慢性胃炎并胃窦部慢性溃疡3例;胃窦部慢性溃疡并十二指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均作胃大部分切除、Polay法结肠后近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 5 4例 ,全部病例除具有胃脘部饱胀、不适、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等临床症状外 ,皆经胃镜检查确诊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2 1~ 30岁 4例 ,31~4 0岁 2 0例 ,4 1~ 5 0岁 2 1例 ,5 1~ 6 0岁 9例。 4 0岁以上共 30例 ,占 5 5 .6 % ;5 4例中浅表性胃炎 36例 ,萎缩性胃炎 9例 ,肥厚性胃炎 9例 ;病变部位属胃体部 15例 ,胃窦部 2 3例 ,胃体并胃窦部 16例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 )者 31例。2 辨证分型与治疗2 .1 肝胃不和型 胃脘疼痛无定处 ,胸胁…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64年9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甲状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例中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38岁(6~62岁)。病史1月至6年不等,平均23月。表现视力减退3年,术前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术中发现系异位甲状腺组织压迫视神经1例。表现为舌根部肿块影响进食与说话行舌根部肿瘤切除2例,病理报告系舌根部异位甲状腺、表现为会厌部喉肿块行气管切开,肿瘤活组织检查为异位甲状腺1例。表现为右脑上叶占位病变,占位病变切除后病理为异位甲状腺1例。表现为胃窦小弯侧隆起病变疑块状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病理诊断胃窦部异位…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5年8月-1998年5有治疗胃溃疡94例,其中50例用硫糖铝加阿莫西林与44例用雷尼替丁疗效作比较。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经胃镜及粘膜活检证实为活动性胃溃疡94例,A组50例为硫糖铝加阿莫西林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40.1岁,病程6.8年,溃疡直径3mm-24mm,胃小弯溃疡38例,胃窦部8例,幽门前区及胃体2例,复合溃疡2例。B组44例为雷尼替丁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16岁—65岁,平均41.5岁,病程5.5年,溃疡直径5mm-20mm.胃小弯溃疡32例,胃窦部6例,幽门前区4例,复合溃疡4例。上述两…  相似文献   

5.
一、治疗对象和方法本组病例经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息肉患者32例,共38枚。男21例,女11例,年龄25~69岁。单发息肉29例,多发息肉3例。息肉分布:胃息肉26枚,其中贲门1枚,胃窦部20枚,胃体部4枚及胃底1枚;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0枚,球后2枚。有2例胃窦部有3枚息肉,1例球部有3枚息肉。息肉直径≥0.5cm 30枚,<0.5cm 8枚,最大直径为1cm,最小0.3cm。本组息肉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良性息肉。38枚息肉中亚蒂息肉3枚,其余均为广基息肉。本组病例使用国产MTC—1型微波仪进行治疗。微波天线尖端分顶部和根部两极,  相似文献   

6.
胃癌急性穿孔2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振盛 《广西医学》2001,23(3):638-639
我院 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胃癌急性穿孔 2 3例 ,现就其诊治过程做一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 9例 ,女 4例 ,年龄 36~ 68岁 ,平均 51 .8岁。穿孔诱因 :饱腹后穿孔1 3例 ,酗酒后穿孔 5例 ,剧烈咳嗽后穿孔 1例 ,无明显诱因穿孔 4例。穿孔就诊时间 3~ 1 8小时 ,平均8.5小时。术中探查发现癌肿穿孔部位 :十二指肠球部 2例 ,胃窦部前后壁 8例 ,胃小弯 9例 ,胃大弯 4例。癌肿体积最小为 4cm× 5cm× 4cm,最大 7cm×8cm× 5cm。肝转移 2例 ,胰腺浸润 3例 ,广泛腹腔转移 2例。1 .2 手术方式 :根据病人全…  相似文献   

7.
张福文 《广西医学》2003,25(6):997-999
我院自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采用食道静脉曲张结扎器及肠道内痔结扎器 ,结合电凝电切治疗 2 0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及广基息肉等疑癌前病变患者 ,并随诊 6~ 1 2月。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中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38~ 71岁 ,平均年龄 47.5岁。隆起性病变患者 9例 ,其中胃底部 1例 ,胃体部 2例 ,胃窦部 6例。广基息肉 1 1例 ,胃底部 2例 ,胃体部 2例 ,胃窦部 4例 ,直肠 1例 ,乙状结肠 2例。病变直径 0 .5~ 2 .0 cm。常规活检浅表性胃炎 3例 ,萎缩性胃炎 2例 ,胃炎伴中重度…  相似文献   

8.
胃假性淋巴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内窥镜、X 线易误诊为胃癌,病理组织学上有时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现将我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52岁。中上腹疼痛1年余,近3个月加剧伴呕吐。入院前2次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粗糙,结节状,蠕动减少,拟诊胃癌;两次粘膜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胃窦部”慢性溃疡伴腺体轻~中度不典型增生。GI 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体检腹  相似文献   

9.
多原发性胃癌是指在同一胃内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灶。我院1979年1月~198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956例胃癌中,多原发性胃癌6例,占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的0.6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4~5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半年,1年内4例。常见症状为上腹胀痛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吐、黑便。2例行胃肠钡餐检查,诊为胃窦癌及食道下段贲门癌,5例行胃镜检查,发现单癌灶2例,双癌灶3例,共8个癌灶。癌灶位于贲门部2个,胃窦部4个,胃角及幽门部各1个,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6例行手术探查,术中见5例为双癌灶,1例为3癌灶,癌灶部位基本与胃镜检查相符。除1例(例2)未能切除外,2例行胃切除、食道空肠吻合术;3例行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91年来用WNZ-B型微波治疗仪,经日本产GIF-Q_(20)、CF-10L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共40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材一、病例选择:30例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9岁。单发性息肉24例,多发性息肉6例,除一例结肠息肉有长蒂外,其余均为广基息肉。息肉内径≥2.0cm3颗,占7.5%,1.0~1.9cm 15颗,占37.5%,0.5~0.9cm22颗,占55%。息肉分布:食管3例8颗,胃体部4例5颗,胃窦部13例20颗,幽门管8例3颗,十二指肠球部2例3颗,降段1  相似文献   

11.
王妙生 《河北医学》2002,8(11):1054-1055
为了提高我市儿童的健康水平 ,降低体弱儿的发生率 ,采取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现将我市城区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 3岁以内儿童体弱儿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南通城区各卫生所进行系统管理的 3岁以内儿童中筛查出来的 3391例体弱儿。  相似文献   

12.
<正>我院自1991~1995年使用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共48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47岁。息肉分布:食道2例,贲门3例,胃体部5例,胃窦部31例,幽门5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息肉直径:<0.5cm26例,0.5~1.0cm15  相似文献   

13.
男11例,女2例,年龄18~69岁,平均41岁。修补后再穿孔时间:5例分别为术后3~8天,8例为术后8个月至3年。溃疡及穿孔情况: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胃溃疡穿孔4例,其中1例胃溃疡穿孔再次术后确诊为胃窦部腺癌。首次穿孔直径0.5~2.0cm,再次穿孔直径0.3~1.0cm。高危因素:首次穿孔入院时伴休克4例;合并慢性疾病5例,其中糖尿病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心病3例;穿孔至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者8例。同时存在两个高危因素者4例。  相似文献   

14.
198 6年 9月— 1997年 11月 ,我院共收治胃淋巴瘤患者 2 9例 ,其中 2例为早期胃淋巴瘤。例 1,女性 ,16岁 ,学生 ,6年前主因中上腹疼痛、恶心、呕吐 7天来我院就诊 ,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大弯侧有 3个 1.5~ 2 .5cm大小半球状粘膜隆起 ,表面光滑、完整 ,色泽略苍白 ,质地中等 ,病理检查为恶性淋巴瘤 ;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病理为恶性淋巴瘤侵及粘膜下层 ,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好 ,生活正常。例 2 ,男性 ,6 3岁 ,退休工人 ,3年前主因中上腹不适、消瘦1月入院治疗 ,上消钡餐诊断为胃癌 ,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部…  相似文献   

15.
异位胰腺2例     
例1 男,27岁。因上腹部疼痛13年入院。近1年来病情加重,且出现频繁呕址,吐物为隔日餐。体检:上腹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胃潴留征(+)。钡餐透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外科诊断为胃窦部溃疡并幽门梗阻。手术所见:胃窦后壁与胰腺有部分粘连,行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切开胃后见胃窦部后壁溃疡,近幽门处粘膜下有一1cm×1cm×0.7cm 肿块,十二指肠内未见异常。肿块病理检查:呈大量胰腺泡,未见胰岛。术后诊断为胃窦粘膜下异位胰腺合并胃溃疡。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见于内分泌器官 ,也可见于其他器官。 1999年~ 2 0 0 0年 ,我们诊断了 8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 ,现就其病理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2~ 80岁 ;平均 6 1岁 ,6 0岁以上者 6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灼热、疼痛 ,吞咽困难 ,上腹部不适及疼痛 ,腹泻 ,便秘 ,便血 ,肠梗阻 ;部分患者出现颜面潮红 ,哮喘 ,四肢抽搐等症状。肿瘤位于食管上段 2例 ,中下段 1例 ,胃窦部 1例 ,升结肠 2例 ,横结肠 1例 ,直肠 1例。1.2 方法 本组 8例标本 ,…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1] 。术后早期 (2W以内 )并发胃大出血约占 1.6 7%。本院 1983年~ 1996年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 13例 (发生率 1% )。现就其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3岁 ,其中 10例急诊手术 (4例为急性胃溃疡穿孔 ,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2例为胃溃疡恶变穿孔 ) ;3例为择期手术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各 1例 ,胃窦部癌 1例 )。1.2 临床表现  13例中 ,1例于手术结束 1h后胃管抽吸出大量新鲜血 ,病人烦燥不安 ,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82年以米,在内科诊断胃癌患者中有3个家族发生8例胃癌,报告如下。例1,冯某某,女,60岁,于1982年8月因上腹不规律疼痛2个月入院。血型 A。胃镜诊断:胃窦部溃疡型癌。外科术后病理诊断:胃腺癌,浸润深肌层。1986年3月死于胃癌复发。其女儿,38岁。因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血型 A 型。胃镜所见:胃窦部后壁见直径1.5cm 溃疡病灶,白苔附着,边缘整齐,稍隆起,活检病理;见有核分裂活跃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 990~ 2 0 0 0年共行胃镜检查 1 2 0 0 0例 ,检出胃癌 5 87例 ,其中早期胃癌 44例 ,占 7.5 % ;44例均手术治疗 ,效果良好。为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4例 ,男 3 7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为 5 .2∶1。年龄 3 6~ 79岁 ,其中 <40岁 8例 ,40~ 60岁 2 3例 ,>60岁1 3例。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 3 5例 ,嗳气 2 4例 ,反酸 1 7例 ,消瘦 2例 ,黑便 2例 ,无明显不适 8例。胃镜检查 浅表性胃炎 2 5例 ,浅表萎缩性胃炎 5例 ,萎缩性胃炎 1例 ,急性糜烂性胃炎 2例。 44例中共检出 46个癌灶 ,胃窦部 1 9个 ,胃体贲门…  相似文献   

20.
本院在 1985~ 2 0 0 0年期间 ,在所做的毕Ⅱ式胃切除术中 ,对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困难的患者 ,采用了改良的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法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年龄 2 0~75岁 ,平均 46岁。其中胃窦部癌 8例 (5例侵犯十二指肠球部 ,3例胃窦部癌急性穿孔 ) ,十二指肠溃疡 7例。在后者中 ,4例为巨大穿透性溃疡 ,2例合并急性穿孔修补失败后改作胃切除术 ,1例穿孔修补术后 1个月 ,因十二指肠球部严重变形梗阻而再手术。择期手术 6例 ,急诊手术 9例。1.2 手术方法 在毕Ⅱ式胃切除术中 ,当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