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正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的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茯苓、大枣,共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诞。笔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强  宿录贞 《河北中医》2007,29(2):137-13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该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用至4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新用     
李新存 《新中医》1994,26(1):56-56
温胆汤新用李新存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积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  相似文献   

4.
崔永星  贺瑞兴 《陕西中医》2003,24(12):1131-1131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 ,与《千金要方》之温胆汤相比 ,增茯苓、大枣 ,生姜改为 5片 ,主治痰热内扰 ,胆胃不和之虚烦不眠 ,惊悸不安 ,呕吐 ,呃逆 ,胸脘痞闷 ,癫痫狂等证。笔者根据本方宗旨 ,灵活化  相似文献   

5.
谢昌仁运用温胆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药有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的温胆汤在孙氏方基础上加了茯苓、人参、大枣三味药,清代《医宗金鉴》仅加茯苓一味。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临床擅用温胆汤,宗危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最早见于《千金方》,是著名的治痰古方,其后同名而组成不同的方剂较多。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所载之温胆汤,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其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麸炒)各60g,陈皮90g,炙甘草30g,茯苓45g;用法: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大枣1颗,水煎,食前服;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者。此方虽名为温胆,事实上是通过调理气机达到化痰作用的,因气机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类方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胜权 《新中医》2011,(9):148-149
1温胆汤及其类方简介温胆汤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茯苓、炙甘草、陈皮、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组成。主治痰热内扰,心胆虚怯诸症。清代叶天士据本方去生姜之辛热,大枣之甘滞,灵活使用于临床,现代医家亦多从之。近代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付伟  余海保 《国医论坛》2004,19(3):33-34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用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其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等症。笔者近年来用本方治疗脑血栓形成、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备急干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备急千急要方》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等症。笔者近年用本方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苓桂术甘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15g,白术15g,桂枝8g,生姜5片,炙甘草6g,大枣6枚组成,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为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等方  相似文献   

11.
<正> 温胆汤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茯苓、大枣,减生姜之量,是为今日习用之温胆汤。后世医家更灵活变通,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治疗范围广泛,古今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就我们近年来涉阅的部分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体会综述如下。一、温胆汤的方源、组成、方义及类方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要方》,然后世不少方书谓其出自宋陈无择的《三因方》。从历史沿革看,《千金要方》在前,《三因方》在后;从所述主治看,后者全与前者同;从方药组成看,后方只在前方基础上加入茯苓、大枣。故张氏通过考证,认为《三因方》的温胆汤系由《千金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清 《中医研究》2010,23(11):59-60
<正>温胆汤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湿内扰之证。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疗效良佳,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相似文献   

15.
杨堤林 《家庭中医药》2004,11(10):52-52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许多医生认  相似文献   

16.
陈远华 《陕西中医》2005,26(11):1237-1237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与《千金要方》之温胆汤相比,增茯苓、大枣、生姜,主治胆郁化热,胃失和降,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恶心呕吐,呃逆,胸闷,纳差等症,笔者根据本方宗旨,在临床当中,灵活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4例,谈点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8.
黄建西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65-565
温胆汤临证应用体会黄建西福建省厦门法拉总公司医疗门诊部(厦门361005)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最早见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来《三因极一备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加茯苓、大枣,减生...  相似文献   

19.
千金温胆汤治胃脘痛安徽省黄山区中医院张仁桂,蒋腊荣(242700)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甘草、大枣组成。此方原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设,笔者在临床上以本方加减治疗胃脘疼痛,颇为得心应手。现举例如下:患者张某,女,52岁...  相似文献   

20.
实脾饮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其药物组成为:白术、茯苓、附子、干姜、草果仁、厚朴、木香、木瓜、大腹皮各6g,炙甘草3g,生姜5片,大枣1枚。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停气滞之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