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8年西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住院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的制定符合西藏经济发展的卫生规划、健康老龄化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2018年西藏第五、六次卫生服务调查老年人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结果 第六次调查的1735名老年人一年内住院率为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是:是否患有慢性病(参考:否,患慢性病OR=3.072,95%CI:1.726~5.468)、职业(参考:公职人员,农牧民OR=0.496,95%CI:0.271~0.908;其他OR=0.300,95%CI:0.14~0.639)和每周锻炼情况(参考:从不锻炼,每周锻炼1~2次OR=0.379,95%CI:0.174~0.824;每周锻炼3次以上OR=0.828,95%CI:0.517~1.325)。结论 西藏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仍处于低水平,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的住院服务,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昆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昆山市锦溪镇15~69周岁农村常住居民健康素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预防素养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8.48%,95%CI:14.56~22.31。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为5.30%,95%CI为3.10~7.50。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2.26,P0.05)。较高的年龄(OR=0.60,95%CI:0.39~0.94)、文化程度(OR=0.51,95%CI:0.30~0.86)、事业单位工作(OR=5.50,95%CI:1.27~23.86)与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昆山市农村居民2014年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需加大健康促进措施提升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尤其在45岁以上人群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资料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农村居民4 801户,共13 498人,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调查户的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并收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情况、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运用SAS9.2软件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照人数和例数计算,分别为252.4‰和349.4‰,其中男性为312.9‰,女性为38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小于35岁相比,年龄35~65岁(OR=7.604,95%CI=6.077~9.516,P=0.000)、年龄65岁及以上(OR=17.254,95%CI=13.195~22.563,P=0.000)是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与未婚相比,已婚(OR=1.884,95%CI=1.312~2.704,P=0.001)、离婚或丧偶(OR=2.246,95%CI=1.504~3.353,P=0.000)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与文盲相比,文化程度(均OR1,均P0.05)越高,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越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OR=1.587,95%CI=1.060~2.376,P=0.025);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与小于1 km相比,大于5 km(OR=1.567,95%CI=1.103~2.227,P=0.012)患病率高;与人均住房面积小于20 m2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大于36 m2(OR=1.500,95%CI=1.295~1.737,P=0.000)慢性病患病率高;人均年收入(均OR1,均P0.05)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低;饮酒(OR=1.160,95%CI=1.042~1.986,P=0.030)慢性病患病率高。结论 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其中女性、老年人、离婚或丧偶、文化程度低、未参保和经济收入低的人群是卫生服务需求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制定适宜于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经加权调整,2017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为10.7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城市高于农村,OR值为1.584 (95%CI:1.424~1.763);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水平较高(OR=1.521,95%CI:1.359~1.703),中部较低(OR=0.863,95%CI:0.752~0.991);文化程度越高,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少识字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具备素养的OR值分别为1.843 (95%CI:1.559~2.178)、2.768 (95%CI:2.337~3.278)、3.870 (95%CI:3.216~4.656)和5.060 (95%CI:4.018~6.372);与自评健康状况"差"的人群相比,健康状况"好""比较好""一般"的人群素养水平较高,其OR值分别为1.529 (95%CI:1.006~2.324)、1.973 (95%CI:1.311~2.969)和1.639 (95%CI:1.094~2.456)。患慢性病数量、年限及健康状况与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且与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城乡、地区、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农合补偿政策(补偿比、封顶线的提高以及起付线的设置)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山东省济南市三县区(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获得2006、2008和2011年个体水平非均衡面板数据(9 020人),利用二元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以人数计,山东省济南市三县区2006、2008和2011年的住院率分别为4.68%、3.99%和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补偿比越高,住院服务利用率越高(OR=2.775),经济状况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相对于低收入组利用更多的住院服务(OR=1.838、2.475、5.057),年龄≥65岁、年龄≤5岁、已婚组、患有慢性病、家庭规模≥4人住院服务利用率较高(OR=1.434、5.109、1.727、3.345、1.305),户主性别为男性、健康自评状况一般组与较好组相对利用较少的住院服务(OR=0.589、0.472、0.324)。结论新农合政策中补偿水平的提高能够影响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增加,经济状况与健康自评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卒中患病率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社区筛查点≥40岁常住居民12 908例,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筛查,利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率性别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2 908例社区居民,脑卒中粗患病率4.06%,脑卒中标化患病率3.70%,男性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4.79%)高于女性(2.76%)。在男性人群中,年龄越大(OR=1.65, 95%CI:1.46~1.88);非在婚(OR=2.58 95%CI:1.57~4.24);无医疗保险(OR=1.61, 95%CI:1.02~2.17);有卒中家族史(OR=2.84, 95%CI:1.94~4.14);吸烟情况(现在吸烟:OR=1.58, 95%CI:1.17~2.15;戒烟:OR=2.57, 95%CI:1.74~3.79);饮酒频率(偶尔:OR=0.58, 95%CI:0.40~0.85;经常:OR=0.58, 95%CI:0.34~0.96);水果摄入不足(OR=1.69, 95%CI:1.30~2.19);奶类和奶制品摄入不足(OR=1.43, 95%CI:1.09~1.87);口味偏咸(OR=2.73, 95%CI:2.09~3.55);患有高HCY血症(OR=1.82, 95%CI:1.39~2.39)是影响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因素。在女性人群中,年龄越大(OR=1.42, 95%CI:1.19~1.6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12, 95%CI:1.18~3.79;高中:OR=1.94, 95%CI:1.04~3.64);有卒中家族史(OR=3.07, 95%CI:2.03~4.66);缺乏体育锻炼(OR=1.73, 95%CI:1.21~2.49);水果摄入不足(OR=1.86, 95%CI:1.35~2.55);口味偏咸(OR=1.87, 95%CI:1.33~2.63);患有高血压(OR=1.40, 95%CI:1.01~1.95);患有高HCY血症(OR=1.59, 95%CI:1.15~2.20)是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仍较高,不同性别之间的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性别的人群特征制定干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政策制定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法,对全市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厦门市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8.13%(95%CI:24.90%~31.60%)。对骨质疏松的知识、豆制品的好处及运动对健康好处的认知这3类问题知晓率均低于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OR值为1.68 (95%CI:1.06~2.67);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值分别为2.26 (95%CI:1.31~3.92)和2.75 (95%CI:1.52~4.97)。结论厦门市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提升的重点问题是骨质疏松方面的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重点人群是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居民的住院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市崂山区12个村(居委会)的74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崂山区农村居民的住院率为40.10‰;76.57%的病人住在市级及以上医院,因病住院者占67.82%;居民住院率与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就诊距离等因素有关。结论: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居民住院服务的利用率较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重视高年龄组人群的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西部区域藏族人群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阿里地区西部四县1453名藏族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藏族居民患病率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7.6%)、高尿酸血症(51.5%)和血脂异常(45.2%)。性别、年龄、体型、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是藏族居民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是高尿酸血症(OR=0.547,95%CI:0.438~0.682)、肝功异常(OR= 0.482, 95%CI:0.369~0.628)、肾功异常(OR= 0.020, 95%CI:0.011~0.040)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0.434, 95%CI:0.327~0.574)的保护因素;超重/肥胖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平湖市敬老院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就诊情况,为提高敬老院老年人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平湖市10家敬老院17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患病、近半年就诊及近1年住院信息;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价调查对象自理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敬老院老年人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问卷有效率为92.57%,敬老院老年人轻度自理障碍18人,占11.11%,明显自理障碍23人,占14.20%,慢性病患病108人,占66.67%,近1年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11.11%,近半年内就诊比例为55.55%,近1年住院比例为47.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OR=0.280,95%CI:0.091~0.858)较文盲就诊率低;五保供养老年人(OR=2.418,95%CI:1.161~5.036)较寄养老年人就诊率高;患有1种慢性病的老年人(OR=2.656,95%CI:1.247~5.659)较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就诊率高;女性老年人(OR=0.457,95%CI:0.228~0.913)住院率较低;明显自理障碍的老年人(OR=0.330,95%CI:0.170~0.931)虽较自理功能正常老年人就诊率低,但轻度自理障碍(OR=2.86,95%CI:1.092~7.502)和明显自理障碍(OR=8.278,95%CI:1.753~39.085)的老年人住院率则明显较高。结论文化程度低、五保供养、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就诊需求相对较大;存在自理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住院需求大;建议进一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行为危险因素。方法将南京市3次路面拦截机动车调查酒后驾驶行为获得的摩托车驾驶员数据合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符合条件的摩托车驾驶员468人,酒后驾驶57人(12.18%),饮酒驾驶44人(9.40%),醉酒驾驶1人(0.21%)。外地牌照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为20.25%,高于本地车辆(χ2=5.792,P=0.016);周末和节假日酒后驾驶发生率分别为17.79%、25.00%,高于工作日(χ2=9.287,P=0.010);教育程度越高酒后驾驶发生率越低(χ2=18.88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18~30岁年龄组为参照,31~40岁年龄组OR值为4.342(95%CI:1.582~11.912),41~50岁年龄组OR值为12.560(95%CI:4.578~34.455),51~66岁年龄组OR值为12.616(95%CI:3.594~44.281);次驾车时间0.5 h为参照,驾驶时间≤0.5 h的OR值为3.884(95%CI:1.262~11.954);以一般点为参照,高危点的OR值为2.549(95%CI:1.122~5.794);以下午时间(13:00—14:30)为参照,晚上(20:00—22:00)OR值为9.702(95%CI:1.275~73.811),深夜(22:00~)OR值为23.389(95%CI:2.752~198.753);以戴头盔为参照,不戴头盔OR值为2.706(95%CI:1.366~5.359)。结论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相关部门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人群干预和加强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找出素养水平薄弱环节及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9489名15~69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21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4.3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47.65%、35.81%和31.90%。六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66.26%、科学健康观59.45%、健康信息43.63%、慢性病防治38.82%、传染病防治32.59%、基本医疗28.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识字/少识字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OR值分别为3.512(95%CI:2.211~5.577)、7.609(95%CI:4.845~11.951)、15.256(95%CI:9.627~24.174)、40.478(95%CI:25.142~65.168);以机关/事业单位为参照,农民和工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583(95%CI:0.481~0.707)和0.710(95%CI:0.574~0.878);以15~24岁年龄段为参照,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1.764,95%CI:1.280~2.433)。以吸烟者为参照,不吸烟者的健康素养水平OR值为1.204(95%CI:1.054~1.375)。结论浙江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文化程度较低者、农民和吸烟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血压、农村、危险因素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年龄(OR=1.07,95%CI:1.06~1.08)、BMI(OR=1.36,95%CI=1.27~1.45)、高血压家族史(OR=1.79,95%CI=1.34~2.39)、吸烟(OR=1.20,95%CI=1.07~1.34)、饮酒(OR=1.20,95%CI=1.14~1.27)、嗜盐(OR=1.28,95%CI=1.17~1.41)、高脂肪摄入(OR=1.17,95%CI=1.05~1.31)、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71~0.87)、经济收入高(OR=0.90,95%CI=0.86~0.94)、锻炼(OR=0.81,95%CI=0.69~0.94)、腰臀比(OR=1.51,95%CI=1.2~1.89)、性别(OR=1.28,95%CI=1.15-1.42)。结论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BMI、嗜盐、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肪摄入、年龄为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锻炼、经济收入高则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辽宁省14个城区抽取31 825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主要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1 825份,回收有效问卷30 953份,问卷有效率为97.26%。辽宁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9.25%,标化患病率为32.29%。慢性病患病率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13%,9.48%和5.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266~7.325)、超重或肥胖(OR:1.107~2.982)是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和血脂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且3种慢性病互为危险因素(OR:2.424~3.121);低收入(OR=1.320,95%CI:1.241~1.404)、吸烟(OR=1.123,95%CI:1.038~1.215)、饮酒≥1次/周(OR=1.102,95%CI:1.003~1.212)、盐摄入过多(OR=1.118,95%CI:1.056~1.184)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OR=0.884,95%CI:0.830~0.94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675~0.785)、身体活动量≥6千步当量(OR=0.870,95%CI:0.818~0.926)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油摄入过多(OR=1.243,95%CI:1.153~1.339)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身体活动量≥6千步当量(OR=0.843,95%CI:0.777~0.915)是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404~1.888)、高收入(OR=2.335,95%CI:1.804~3.022)、吸烟(OR=1.212,95%CI:1.073~1.369)、饮酒≥1次/周(OR=1.298,95%CI:1.124~1.500)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影响辽宁省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年龄增加、超重或肥胖是其共同的危险因素,且这3种慢性病相互影响,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职业病诊断患者在职业病诊断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相关因素问卷对2016年6—12月间,在深圳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完成职业病诊断并收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1~2个月内)的89例患者进行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评,并对数据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职业病诊断患者焦虑总均分为10.43±4.73,抑郁总均分为9.62±4.94。焦虑症状55例(61.8%)、抑郁症状53例(59.6%),其中焦虑合并抑郁41例(46.1%)。职业病诊断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值0.145(95%CI:0.032~0.658);疾病认知分,OR值4.004(95%CI:2.068~7.750);单位客观支持评分,OR值0.406(95%CI:0.252~0.652)。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值2.457(95%CI:1.182~5.107);收入开支情况,OR值0.133(95%CI:0.042~0.425)。焦虑合并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收入开支情况,OR值0.239(95%CI:0.080~0.712);疾病认知分,OR值2.040(95%CI:1.264~3.293);单位客观支持评分,OR值0.590(95%CI:0.403~0.863)。结论职业病诊断患者在职业病诊断后焦虑抑郁状况患病率高,自觉疾病严重预后差、年龄增大是罹患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开支平衡而有结余、用人单位主观支持度高可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虹妍      刘亚欣      顾典  陈小丹  沈阳      赵勇      袁军      赖维云  曾缓<  / 《现代预防医学》2020,(7):1262-1266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6个监测点的15~69岁慢性病人群,采用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共3388人。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03%;在三方面中,健康技能素养最低(5.99%);在六类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总体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64,95%CI:1.144~2.338)和职业(OR=0.46,95%CI:0.304~0.706);健康技能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OR=2.96,95%CI:1.635~5.339)、文化程度(OR=0.65,95%CI:0.304~0.706)、职业(OR=0.60,95%CI:0.386~0.919)和地区(OR=2.11,95%CI:1.287~3.451);慢性病防控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OR=1.41,95%CI:1.019~1.947)和地区(OR=2.65,95%CI:1.605~4.360)。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特别是健康技能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农民、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年平均收入较低和地区不同的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是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社区参与促进农村老年健康Ⅱ"项目地区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云南2个县的1512名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45.2%,发病时间构成主要是急性病两周内新发(42.5%)及慢性病延续到两周内(40.0%)。其中女性两周患病率为41.7%,高于男性的31.7%;汉族为44.6%,高于少数名族的34.8%;不识字/少识字者为39.4%,高于其他文化程度;与子女同住者为39.1%,高于其他居住方式;患有慢性病者为48.5%,高于未患慢性病者的34.7%。两周患病率老年人中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OR值为0.701(95%CI:0.554~0.904);不识字/少识字相对于小学和初中及以上OR值分别为0.704和0.579(95%CI:0.522~0.951,95%CI:0.364~0.921);女性相对于男性OR值为1.442(95%CI:1.156~1.800);与子女同住相对于独居OR值为1.977(95%CI:1.122~3.484);患有慢性病相对于未患慢性病OR值为1.683(95%CI:1.257~2.222)。两周就诊率为14.4%,与医疗机构的距离越近是两周就诊率越高(P0.001)。两周住院率为2.6%,其中汉族住院率为5.9%,高于少数民族的1.6%(P0.001)。结论调查地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服务利用度有待提高,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云南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健康服务提供依据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4省(直辖市)8个县的3579名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问卷调查,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自理能力水平的因素。结果此次研究对象共3573人,可自理人数3381人(94.63%)、依赖人数192人(5.37%),其中轻度依赖、中度依赖、不能自理分别占44.27%、26.04%、29.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65~74岁年龄段为参照,75~84岁年龄段OR值为2.705(95%CI:1.840-3.977),85岁~年龄段为3.337(95%CI:1.881~5.917);以家务为参照,牧民OR值为4.738(95%CI:2.306~9.736);以已婚为参照,分居或离婚OR值为9.553(95%CI:3.056~29.866);以不患慢性病为参照,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OR值为3.778(95%CI:1.659~8.606);以无跌倒为参照,跌倒OR值为2.382(95%CI:1.514~3.747);以听力正常为参照,听力严重退化OR值为3.707(95%CI:2.087~6.585)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方式为丧偶独居OR为0.363(95%CI:0.169~0.781)和参加锻炼OR为0.308(95%CI:0.209~0.456)是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因素较多,要对生活能力有依赖程度的老人提供合理的健康服务,如康复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及配备合适的辅助设施等,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失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慢性病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慢性病健康传播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温州市抽取1 552名15~69岁常住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慢性病预防素养具备情况、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居民使用新媒体获取慢性病信息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居民最关注的慢性病信息依次为预防措施(68.56%)、疾病危害(63.47%)、临床症状(59.60%)、治疗方法(56.38%)和发病原因(53.93%),对这5类信息关注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3,P0.01)。不同地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上述5类慢性病信息关注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市居民获取慢性病信息所希望的途径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医师(74.87%)、电视(52.38%)、报刊书籍(51.29%)、新媒体(51.22%)及家人(48.20%),对上述5种途径的获取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6,P0.01)。除电视外,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媒体途径的获取意向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获得慢性病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居民,新媒体利用率越低(OR值为2.21~3.37);而高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组为参照,初中者OR=0.14,95%CI:0.07~0.25,高中或职高或中专者OR=0.30,95%CI:0.20~0.45,大学及以上者OR=0.48,95%CI:0.34~0.68),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OR=2.35,95%CI:1.67~3.30)是居民使用新媒体获取慢性病信息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慢性病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行多元化健康传播策略,以有效提升公民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慢性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5-7月在武汉市8个远城区随机抽取2 036名15~69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访调查,问卷依据"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将能正确回答80%及以上题目的居民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应用χ2检验、CMHχ2检验分析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为28.98%,7道慢性病知识题中,"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能超过1两"、"体重快速减轻是癌症早期信号之一"、"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能超过6 g"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8.91%、42.93%和58.10%。"被动吸烟引发疾病"、"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5.71%和91.11%。"合理膳食"、"戒烟的正确说法"知晓率分别为74.41%和77.90%。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CMHχ2值为19.24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123,95%CI:1.046~1.206)、文化程度(OR=1.503,95%CI:1.315~1.718)和家庭平均月收入(OR=0.856,95%CI:0.795~0.921)是影响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武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应根据农村居民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特点,开展高效、有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