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肌腱损伤对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手部屈肌腱断裂患者61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肉眼下行改良Kessler单线缝合后配合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止血膜治疗,观察组显微镜视野中行改良Kessler单线缝合后中药熏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周观察组T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观察组 TAM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实验组优良率90.0%,对照组87.5%,两组优良率比价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肌腱损伤的治疗中显微外科技术配合中药熏洗对肌腱粘连的预防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治疗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将60例屈指肌腱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后3周开始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患处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3、4周末患者疼痛情况、测量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4、6周末各患指主动活动度TAM值以及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患指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后患指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70.91%,对照组优良率为47.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治疗屈指肌腱粘连有较好疗效,能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指屈伸活动恢复的康复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肌腱断裂实施显微外科技术联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探究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肌腱断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手外伤患者,将其以随机投掷法分成两组,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45例作为对照组,联合应用中药熏洗的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TAM优良率及肌腱粘连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AM优良率为68.89%,观察组TAM优良率为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例发生肌腱粘连(28.89%),观察组1例发生肌腱黏连(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减少肌腱黏连,提高患者预后,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部肌腱修复术治疗且术后发生粘连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温水熏洗+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手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近指间关节屈伸功能、掌指关节屈伸功能以及总主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总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指屈伸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的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组27例在常规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4个疗程。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优良率治疗组83.3%、对照组51.8%,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配以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共96指)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温水熏洗联合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和患指功能恢复情况,6个月后随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指TAM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指功能恢复情况在疗程结束时及随访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97.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在痔疮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碘伏温水坐浴,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应用于痔疮术后康复治疗中不仅减轻患者疼痛,而且促进患者术后创口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结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舒筋外洗颗粒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PORM)、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治疗组患者UCL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可明显减轻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关节粘连及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6例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两组症状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肛肠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第1个疗程后以及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老年肛肠术后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会阴侧切术后伤口裂口的临床效果。方法:11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疼痛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会阴侧切术后伤口裂口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中药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手外伤术后拆除缝线后1周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络复方内服,1剂/d及外用复方熏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血液循环状态、上肢功能指数(UEFI)及6个月后遗留症状.结果:观察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循环状态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主动活动度(TAM)及UEF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的52.38% (P <0.01);治疗后6个月,两组遗留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中药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断裂术后减少肌腱粘连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2例屈指肌腱断裂术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手功能达到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功能,优良率92.8%。结论:中药熏洗加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部功能支具配合中药熏洗对手部屈肌腱术后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98例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采用手部功能支具配合舒筋洗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共治疗12周后分别在第4、8、12周末评价两组的手功能TAM。结果:治疗组TAM在4、8、12周末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支具治疗手部屈肌腱术后粘连,能显著改善患者手部的功能且安全系数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康复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术后2周,对照组实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评分改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跖曲活动角度、背伸活动角度较治疗前显著变大,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率为1.54%、肿胀率为4.62%、关节疼痛率为6.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7%、16.92%、2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实施中药熏洗配合康复锻炼,可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中应用关节松动技术配合中药熏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观察组(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配合中药熏洗在促进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肛裂术后辅以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术治疗的肛裂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创口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中药进行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为95.0%(5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第3d、第7d、术后平均疼痛评分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术后辅以中药熏洗有助于缩短治愈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三踝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术后随访并观察Baird-Jackso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0±3.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可改善三踝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情况,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段双重挂线术联合中药熏洗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分段双重挂线术及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再联合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术后1 d及术后4周VAS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术后8周通过Wexner评分、肛门功能指诊评分评估肛门功能;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8%,治疗组9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4周VAS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1 d(P0.05);术后4周治疗组VAS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情况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8周治疗组Wexner评分、肛门功能指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 d,治疗组流脓、瘙痒明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未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段双重挂线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高位肛瘘,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分泌物,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术后流脓、瘙痒及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