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抗HEV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汤加减口服对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证)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 110例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茵陈五苓汤加减口服治疗,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等方面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临床客观指标及治愈率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茵陈五苓汤加减口服辅助治疗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证)可抑制病毒所致肝组织炎性反应,改善肝功能,加速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陈五苓散口服,每次6 g,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HA、PCIII、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3周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化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明显的利胆退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运动、饮食指导及西药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NAFLD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有益。  相似文献   

6.
姬素梅 《中医研究》2012,25(6):3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减茵陈蒿汤[茵陈、青蒿、栀子、大黄、枳实、茯苓、车前子(包煎)、柴胡、陈皮、佩兰、虎杖、白花蛇舌草、金钱草、赤芍、甘草、姜枣]治疗,4周为1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73.3%.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茵陈五苓散加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6例给予保肝、维生素对症治疗,抗病毒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肝脾大小、血CMV-DNA定量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指标、肝脾回缩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CMV-DNA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玲  刘小林  陈允旺 《吉林中医药》2008,28(11):792-793
目的:观察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炎合剂1号(茵陈、栀子、威灵仙、六月雪等),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TBIL、ALT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复方茵陈方加减汤用于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出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比对照组患者的77.50%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在肝功能指标值上:TBi L、ALT、AST、TBA值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ALB和CHE值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采用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硫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高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各型高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退黄及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加硫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其它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加硫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各型高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予以甘利欣治疗)与观察组41例(予以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五苓散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择68例免疫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自由基清除、肝损伤组织SOD活性、调节免疫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用药3周前后各项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ALT,TBil,DBil,AST),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结果 治疗组各项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茵陈蒿汤有明显的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冠心痛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心电图、调节血脂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痛变异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情况,并注意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且药物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复方茵陈方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茵陈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54.8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AL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2.90%、0.00%,与对照组的29.03%、19.35%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中药复方茵陈方加减治疗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退、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640例HBeAg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用茵陈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内服及配合穴位刺血拔罐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HBeAg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640例HBeA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中药茵陈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内服,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单用中药茵陈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6个月后作比较。结果:观察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5%、19.5%,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BeAg阴转率虽然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5%、3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中不正常的肝功能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但观察组的ALT值的下降及HBeAg阴转较对照组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用茵陈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即可获得疗效,但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能增强疗效,两种方法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炎后高胆红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相同的护肝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对照组配合胆维他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味为主的治疗组疗效优于用胆维他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3周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改善标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明显的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自拟肝炎方(柴胡、香附、茵陈、陈皮、枳壳、白芍、板蓝根、麦芽、黄芩、车前子、苍术、山楂等)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28例对比,观察治疗两个疗程后主要症状、肝功能(ALT TBI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及肝功能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肝炎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