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全麻下用三孔线扎法实施51例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分别和两个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比较术中副损伤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观测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分别切除术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患者使用经脐单孔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并与35例常规腹腔镜术患者比较,术中、术后患者的相关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手术前后抑郁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总长度和术毕缝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的比率仅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抑郁视觉模拟评分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阑尾和胆囊同时病变的患者,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术后美观,减轻患者对术后伤口的疑虑。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女,14岁。主因右下腹痛16小时伴恶心、低热,无呕吐,以急性兰阑炎在某院治疗。平素体健,月经规律。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腹平坦、软,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未及肿块,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109/L,尿常规(-)。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表面轻度充血无脓苔,呈轻度炎症表现,术后恢复顺利,一周拆线出院。阑尾切除术后20天,右下腹痛,伴发热,体温38℃,伴恶心,转我院。腹部X线平片检查,未见气液平面,右下腹密度增高,经过抗炎治疗观察2天,腹痛无减轻,体温38.5℃,考虑:1腹内有残留物。2阑尾切…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40岁,因"右下腹持续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前于外院静脉输注抗感染药物治疗2周(具体药物不详),效果差。6个月前因右下腹痛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恢复良好,至本次发病前无腹痛、发热等症状。专科体格检查: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3 d前于外院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腹腔包裹性积液。入院当日腹部CT诊断:右下腹腔脓肿。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5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4℃,腹平坦,全腹压痛,有反跳痛及肌紧张,以右下腹明显,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活跃。血常规检查:WBC 16·6×109/L,N 97%。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立即于持硬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探查见膀胱直肠陷凹、右髂窝及右结肠旁沟混浊渗液300 m l,有恶臭味,阑尾充血、肿胀,无化脓及坏疽,进一步探查腹腔,见大网膜积聚于右上腹,包裹胆囊,胆囊明显肿大约10 cm×6 cm×5 cm,已坏疽,张力极度增高。行阑尾切除术、胆囊造瘘术。术后2周行胆囊造影术,提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结石及蛔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2月本院30例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45-140min,平均(65.0±33.0)min;住院时间4-7d,平均(5.2±2.1)d;手术成功率100.0%,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后做好疼痛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及戳孔的护理,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及胆瘘、阑尾残端瘘等并发症,并及时予以处理,其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孔与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式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及临汾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三孔和单孔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Brown手术满意度评分、手术前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用时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孔腹腔镜术式,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改善手术美观性和术后负面情绪,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耳穴压豆局部无不良反应,皮肤略有红肿,酸、麻、胀属正常得气感。观察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耳穴压豆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2岁。因右上腹不适入院。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肝脾肋下未触及。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于胆囊颈部附壁可见一直径0.9 cm的息肉,中等回声,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无扩张。临床诊断: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胆囊9 cm×4 cm×4 cm大小,胆囊壁增厚,于胆囊颈部黏膜面可见息肉样肿物一个,直径0.8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10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患者173例,保胆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均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各组患者胆石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患者的胆囊壁厚、胆囊功能水平和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47.1%、21.8%、100%,胆囊壁厚为(3.42±0.49)mm,手术后1年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9.2%、2.3%,胆囊壁厚为(2.57±0.69)mm;胆囊结石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43.11±20.82,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00±10.77,正常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65±13.45,患者手术前后胆石症状、胆囊壁厚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胆囊结石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2%、2.3%,对照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6%、25.5%、17.3%,两组之间胆石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固醇结石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阑尾切除致右输尿管损伤较少见。我院曾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2岁。住院号19845。1977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72年开始每当剧烈活动后感右下腹不适,钝痛,痛不向它处放散,休息后缓解。排尿正常。检查:腹平软,麦氏点内侧压痛,无反跳痛,腰大肌征阳性。白细胞计数正常。诊断:慢性阑尾炎。10月21日行兰尾切除术。经麦氏切口进腹,触回盲部固定,阑尾位于腹膜后,与周围组织粘连甚紧。逆行切除阑尾。切除之兰尾完整,长约4—  相似文献   

12.
陈兰  沈红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09-8909
女,43岁.因右下腹痛1d就诊.查体:患者体温正常,右下腹有明显触痛.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超声所见:右下腹腔内可探及大小71 mm×23 mm囊性结构,壁较厚,形态尚规整,内透声尚可,壁上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无回声一炎性包块?术中情况:右侧部分大网膜布满大小不等质韧结节,阑尾大小约8.0 cm×2.0 cm,中远端膨大,呈囊性,阑尾根部质软.术后病理:原发性阑尾黏液性囊腺癌.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69岁.因双膝关节活动困难15年,加重1年入院,于全麻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心电图、肺功能均无异常,无心、脑疾病史.访视时发现患者张口度较小,可容二指.患者自述曾8次手术,具体麻醉不详(右中耳炎手术3次,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左肋部皮膈腺囊肿切除术、左膝关节滑膜切除、右膝关节镜清除术各1次).  相似文献   

14.
孙萌  刘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9):2941-2942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来我院就诊,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以慢性阑尾炎、胆囊息肉收入院,无其他并发症以及伴随症状.术前常规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明确无手术及麻醉禁忌.于2008年9月1日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管型腺瘤,伴上皮轻度性增生,阑尾伴官腔闭锁.术后予以禁食、抗炎、补液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腹痛、腹胀及发热,进食后无不适,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于5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年来收治乳腺淋巴瘤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43岁。患者于2005-06发现右乳外上方黄豆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差,无痛,无乳头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12月份肿物长至核桃大小,患者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右乳腺恶性肿物,遂患者就诊于北京301医院,行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右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CD 20(+++),CD 5(-),CD 3(-),CyamD(-),BC 1-2(-),cyA(-),EM A(-),lim en tim(-),CK(-),术后于301医院以美罗华、CHOP化疗2周期,化疗后肿块消失,后于我院上述方案化疗4周期,后从2006-11/2008-03单药美罗华治疗,目前一般情况好,无不适。例2:女,72岁。患者于2008-08初发现右乳内上象限直径约3 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差,无痛,无乳头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同时发现右腋下肿物,直径约3.5 cm,质软,有触痛,患者2008-08-21就诊于我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8-08-25型右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考虑右乳腺恶性肿瘤待石蜡确认,不排除恶性淋巴瘤,故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未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阑尾炎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开腹式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止痛药使用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3/38)低于对照组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腹腔置管引流后对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阑尾切除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且病史在1年以上的右腹股沟斜疝患者32例作为术后组,同期无上述病史的右腹股沟斜疝患者35例作为常规组。两组均行TAPP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TAPP术。两组患者仅在手术时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PP术能安全地应用于有阑尾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病史的右腹股沟斜疝患者,但手术所需时间长于无相应病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并发胆囊阑尾良性疾病的42例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30-90min.术后3-5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治疗胆囊阑尾良性疾病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例1:女,35岁。入院前2 d感觉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时轻时重,可以忍受,轻微恶心,低热,无盗汗,既往健康。查体:T 37.5℃,体态偏瘦,呼吸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中下腹部压痛,以右下腹部为重,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WBC11.5×109/L,N 0.58,L 0.37。诊断:急性阑尾炎。术中所见:阑尾细长,无明显炎症改变,小肠及系膜未见异常,盲肠正常。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体温波动于37.3~37.8℃之间,出现胸闷乏力。胸片示:右胸腔中量积液。经结核菌素试验及胸穿抽液化验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好转,转结核病院。阑尾病理:正常阑尾。例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施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2/47)低于对照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