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喜寅  任志文 《包头医学》2009,33(4):227-228
目的:规范儿科用药。方法:根据儿童生理及儿科用药特点,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加强门诊药房对儿科用药的指导。结果:儿科合理用药值得注意。结论: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了解目前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现状,介绍儿科临床用药的自身特点,阐明儿科用药的潜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促进我国儿科医师根据我国国情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黄荣 《中外医疗》2011,30(36):192-192
目的 针对儿童用药现状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坐诊时与家长沟通及观察,了解现今儿童用药现状.结果 儿童体制不同于成人,儿科用药也应有其自身特点.结论 针对目前儿科用药的安全及隐患,提出了儿科用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门诊处方入手,分析我院儿科用药使用情况,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儿科处方,分析用药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监护儿童的合理用药.结论 通过改进医生不合理处方,临床药师做好用药咨询和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总结儿科临床用药的特点,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年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33 232张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前5位的是中成药、抗菌药、免疫调节剂、医院自制中药制剂、止咳药,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情况.结论 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当加强管理,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儿科临床实践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儿科医生配备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重点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国家级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鼓励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8.
小儿用药带有普遍性,如何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根据其发育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用药特点。针对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应严格按照小儿用药注意事项的要求,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促进儿科用药的合理化.方法 通过大量查阅儿科患者的病历,发现儿科用药存在4种不合理的现象: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②解热镇痛药有滥用现象;③有些医师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做绝对安全的营养药;④有些医师把10%葡糖糖注射液作为新生儿常用的基本液.结果必须加强儿科用药的合理化指导,促进儿科用药的科学合理.结论 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多,必须加强管理、科学的合理指导,促进儿科的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8年门诊儿科处方评价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8年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儿科疾病分布的主要特点及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研发的处方评价系统提取门诊儿科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所有处方,根据处方评价表对儿科用药及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年处方共计36034张,基本药物的使用率56.98%,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7.24%,平均每张处方金额42.96元.结论: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基本合理,抗生素应用基本准确,还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儿机体的生理及免疫特点,所以小儿发病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儿科用药方面也有不同于成人患者之处。现将儿科用药的特点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1994年全年门诊儿科药房的处方,每月随机抽取3日(星期日除外),共2125张,使用药品共计129种。统计出每种药品出现的机率,以每种药品的机率除以处方总数再乘以100,即为该药在处方中出现的百分率。现将百分率在前二十位中的品种列表如下。2材料分析2.l从附表可以看出,青霉素在儿科用药中占第一位,在处方中出现百分率达22.丫%。其虽为老药,但由于疗效确切,除过敏反应外,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用药的有关因素,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结果:儿童用药时,抗生素使用过多,儿童专门用药较少,缺乏一个统一的用药规范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13.
马岿 《河北医学》2003,9(2):182-183
由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程度、不适当的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目前儿科用药复杂化 ,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用药 ,如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 ,适应症过宽或失控 ,药物品种选择失当 ,用药方法不当等[1] ,现就儿科用药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1 用药剂量不准确1.1 由于目前药品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力度不够 ,不少药物需通过成人剂量折算后应用。有些医师没有经过认真剂量折算而是凭臆断开处方 ,使用药过量现象较为常见。1.2 由于新生儿生理因素所致 ,如新生儿酶系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做好儿科用药的药学服务的对策。方法 通过对儿科用药的特异性、依从性、安全性和儿科用药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儿科患者用药在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依从性等方面与成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重视儿科用药的药学服务,以尽量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分析儿科患儿年龄分布及合理用药情况.②方法 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医生处方1000张进行调查,项目为:年龄,单处方用药种数,抗生素的应用率及中成药应用情况.③结果 儿科门诊儿童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76.5%,单处方用药种类<6种占68.1%.应用抗生素占75.6%.其中联用2种以上占48.8%,中成药应用占36.0%,不合理用药主要与抗生素有关.④结论 应根据婴幼儿的特点,注重开发<3岁的儿童药物剂型,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充分考虑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6月自费处方16 176张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喉炎5 502张处方,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前5位为:利巴韦林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27%。结论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但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现象,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科病人用药状况,评价儿童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随机抽查2006年儿科处方对一般性资料和药物的应用资料做统计。结果3000张处方人均药费:82.38元。平均用药4.1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27.4%。不合理用药8.76%。结论用药情况基本符合三甲医院特点,但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强监管,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儿科特点定位药学服务模式,提高临床药师认同度。方法:深入临床,参与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用药干预和临床药学服务。结果: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增加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保证了药物疗效,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提高了临床药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了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春惠 《大家健康》2016,(8):276-277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3203张,对用药剂型、药物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中西药联用、不合格处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主要用药途径为口服给药;处方剂型的78%适应儿童用药特点;中成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清热解表、消食健脾、止咳化痰平喘方面;西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抗病毒、肠道菌群调节剂方面;不合格处方主要集中在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方面,处方不合格率占4.93%;中西药联用处方的占63.0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联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控,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儿科用药(儿童用药)即儿科患者专用药品,是专门针对儿童患者群体设计生产的药品.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他们不同于成年人.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儿童药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应该与成年人药品严格区分开来.然而,目前我国儿科用药发展十分滞后,药品的特征并不鲜明,也没有与成年人药品作严格区分,这就给儿科用药带来一定的风险,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儿科用药的鲜明特征,强化对儿科用药特征的认知和把握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