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慢性肝病患者在逐年增多, 评价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长期以来, 临床多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盲目性.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常规影像学方法在肝纤维化的研究中未发现较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 而近年磁共振弥散成像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带来了曙光. 本文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探索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进行肝纤维化的诊断成为众多肝病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检测磁共振成像(MRI)中的T1值、T2值和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部分血清生化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RI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影像学方法诊断肝纤维化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超声波、CT、磁共振等,但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对肝纤维化的检测缺乏敏感性。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弹性成像技术可较敏感地检测肝纤维化,成为传统影像学方法诊断肝纤维化的重要补充。此文将对这些影像学方法的优劣分别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VST患者22例。使用PHILPS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SE序列及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的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两者结合是无创的、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的有效诊断对于防止发生肝硬化、监测肝脏疾病的转归及疗效评价非常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估手段,通过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及波谱成像对中重度肝硬化作出分期,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分期尚有明显不足,而弥散张量成像在轻中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大优势。现就肝纤维化MRI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无创的影像学在肝硬化肝实质评估、侧枝循环评价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反映肝脏形态学、肝实质密度和信号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补充价值。CT和磁共振(MR)功能成像如灌注加权成像、MR弹性成像、MR弥散加权成像等,可提供量化的信息,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特别是非增强MR血管成像,可显示门静脉分支情况,有助于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发现早期预警指标。综合运用CT及MRI技术,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潜力,可以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共同过程,由于临床运用有创肝病理学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运用无创检查对肝纤维化进行评价,对病情发展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目前弹性成像技术被认为是能够较好地评价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最近研制开发的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的评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临床多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盲目性。MR功能成像研究如MR灌注成像、MR弥散成像、MR波谱分析、磁化传递对比、磁共振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各具优缺点,应进行合理的选用及相互对照验证。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可反映活体内水分子扩散特征的功能成像方法,能间接反映细胞的密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毛细血管灌注情况。介绍了该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主要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在肝细胞癌、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肿瘤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指出这种无需注射对比剂的技术虽仍有不足,但随着软、硬件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与缺血性卒中的最后临床诊断相比,MRI的诊断敏感性为83%,而CT的敏感性仪为26%。只要有可能,多数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MRI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最初诊断工具。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关于早期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演变、脑血管病变程度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外科技术发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肾移植术后一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但术后多种原因仍可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及早发现病因并合理治疗可以避免肾功能的丧失,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创伤性、无放射性及优越的软组织对比等特点,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可以对移植肾同时获得结构和功能信息,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胆管囊肿非常少见,其以远端胆总管囊柱状扩张为特点,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临床主症,部分或完全胆管或胰管阻塞可引起胆汁淤滞、胆管炎、急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以往对其诊断主要靠超声(US)、计算机体层摄影(CT)、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光电子发射体层摄影(ECT)。近来随着EUS、CT胆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的应用。发现和报告增多。我院自1990~2000年共1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得以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经MRI+MRCP诊断。本文重点就其MRI+MRCP的影像学特点和胆管囊肿的形成机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病诊断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MRI不仅能满足心血管形态学诊断的临床需要,而且能对心血管功能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世峰  盖永浩  赵斌 《山东医药》2005,45(13):75-76
近年来,磁共振显像(MRI)已成为乳腺癌检测、诊断和分期的可行性方法,但部分病变仍有重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能从分子水平反映人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交换水分的功能状况,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现将其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栗雯霏  张捷  栗建辉 《肝脏》2023,(7):875-880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当今社会的常见健康问题,且患病数量不断增加。本病预后不良,这就需要有一些可靠的诊断方法来进行评价。业内专家也需要对正在临床上应用的非侵入性、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达成共识。本文对目前在临床上用于评价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了综述。有几种不同的影像技术用于评价脂肪肝病,如CT的密度分析、常规超声检查、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剪影及可控衰减参数。肝纤维化阶段可由磁共振弹性成像及基于超声技术的瞬时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声辐射力脉冲技术进行评价。虽然上述技术相对于肝活检来说只是可供参考的标准,但其准确度也较好,磁共振波普分析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剪影技术对脂肪变性的评价优于其他技术,磁共振弹性成像对纤维化的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波谱(MRS)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前列腺癌、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MRI及MRS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手段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前列腺癌MRI、MRS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3.2%、94.7%(P〈0.05)。结论MRS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0例IHPCC患者,均行螺旋CT和MRI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检查,比较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影像学上病灶为1.3 cm×2.0 cm~7.3 cm×9.0 cm (平均4.6 cm×6.4 cm);位于肝左叶58例,肝右叶22例;呈肿块型46例(57.50%)、浸润狭窄型17例(21.25%)、腔内生长型10例(12.50%)、肿块不明确7例(8.75%);CT平扫病灶呈略低密度,增强扫描时病灶分别呈轻中度的边缘强化50例、中央轻度条状或片状强化12例和无强化18例,延迟扫描时呈不均匀性片状或分隔状强化47例、均匀强化5例和无强化28例;MRI平扫较CT显示病灶更为清晰,延迟后73例病灶逐渐强化;MRI诊断正确率为91.3%,CT诊断正确率为8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延迟扫描可提高螺旋CT和MRI诊断IHPCC的准确性,诊断IHPCC时可优先考虑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王俭施增儒  刘光华 《肝脏》1997,2(4):232-232
磁共振成像(MRI)投入临床应用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发展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成像新技术,在肝病诊断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并进行诊断。结果b=1000 s/mm2时检出ADC图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PPV)为87%,阴性预测值(NPV)为67%;b=2000 s/mm2时分别为87%、92%、95%和75%。不同b值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PPV具有显著性差异。b=1000、2000 s/mm2时肿瘤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7±0.38和0.75±0.19,与非肿瘤前列腺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 T2WI结合高b值DWI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甚至逆转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早期准确识别CHB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在临床极为重要。因肝活体组织检查存在创伤性、取样误差、重复性差等缺点,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研究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磁共振弹性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