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各种疼痛已被广泛研究,但如何避免其产生的副作用依然是疼痛治疗研究中的难点.而外周阿片系统的研究发现为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选择性在受伤组织中靶向产生阿片肽,通过基因干预增强阿片肽的合成,或者通过外周阿片类药物来发挥外周镇痛作用.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外周阿片受体的应用以及基于外周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的新型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片受体MOR主要负责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已能够被系统地阐述。本综述通过系统地整理近几年来的文献,较详细地介绍了阿片受体MOR产生镇痛作用的完整信号转导过程及调节其信号转导的多种蛋白质。本综述总结了已知影响阿片受体MOR功能发挥的MOR基因OPRM1剪接异构体、离子通道、外周性阿片肽和晶体结构的最新知识,以探讨阿片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都已证实:阿片类药物可以在外周组织中产生局部镇痛效果,尤其是炎症时。通过对炎性动物模型的研究,人们推测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所产生的局部镇痛作用,与外周组织存在阿片受体有关。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 ytometer,FCM)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慢性成人膝关节炎滑膜组织中μ-阿片受体(MOR)含量的变化,从蛋白质及mRNA水平探讨外周炎性组织局部镇痛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尽管阿片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大部分癌痛患者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后镇痛效果欠佳,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需要进行阿片类药物转换治疗。此外,部分癌症患者合并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等,需要增加辅助用药以增强镇痛效果。美沙酮作为一种重要的强阿片类镇痛用药,同时具有μ受体激动效应和NMDA受体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美沙酮在癌症镇痛方面的临床应用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癌症疼痛。  相似文献   

5.
脑啡肽代谢抑制剂在外周炎症时的镇痛作用近来有些报道表明内源性阿片肽可通过炎症组织中的外周阿片受体产生中枢系统以外(非中枢性)的镇痛作用,即内源性阿片肽参与控制这种外周水平的疼痛。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和强啡肽可能在炎症组织的免疫细胞内合成加工并在炎症...  相似文献   

6.
罗炜  石翊飒  李涛 《临床医学》2009,29(4):107-108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氯胺酮是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研究显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实验已证明NMDA受体拮抗药可消除伤害性感受器的超敏反应,增强阿片药对神经损害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咪唑安定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安全性、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阿片肽外周镇痛机理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阿片肽外周镇痛机理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在人和动物炎性组织中发现了内源性阿片肽 ,并在外周感觉神经元上发现阿片受体 ,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内源性的镇痛作用。另外 ,外周阿片受体还能调控感觉神经冲动 ,类似于中枢的方式产生激活作用。以往认为当躯体受到伤害时 ,脊髓的初级中枢与镇痛相关的传导神经细胞被激活 ,标志着内在镇痛活动的开始。目前认为内在镇痛作用却早在内源性阿片肽激活外周传入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时之前就已经产生。这种作用的传入信息并不限制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也通过免疫系统和感觉神经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相互作用而起作用。阿片肽的外周活性为控制疼痛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可以避免其中枢性的副作用 ,如呕吐、呼吸抑制、成瘾等 ,也没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局麻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但其疗效不甚满意,而且全身或中枢给药所致的潜在毒性反应导致患者的治疗顺应性明显降低.针对外周阿片受体的研究旨在探求有效的局部给药途径、减轻治疗相关副作用.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了解不同损伤条件下外周神经阿片受体不同亚型的表达情况、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外周阿片受体表达以及研制并采用不同选择性外周受体激动剂,对疗效进行判断和改进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阿片治疗严重疼痛因其容易出现中枢性副作用而受限。最近提出作用于疼痛源的镇痛新方法,探讨近年来疼痛源镇痛研究和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12相关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检索词“Pain,therapy,nervesystem”,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疼痛与治疗。②疼痛和神经系统。排除标准: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8篇关于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篇文献对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疼痛源镇痛方法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受体相关镇痛、以外周受损组织中携带阿片肽的免疫细胞为靶点镇痛和在外周损伤部位基因转染增加阿片肽产生的基因镇痛。急性伤害性、炎症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周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的激活。炎症促进了初级传入神经元中阿片受体的增加,实际上阿片受体正常偶联是发生在轴突还是仅仅发生在神经末梢还不清楚,最后,炎牲组织中内源性阿片配体的分泌可能在外周阿片受体中产生相加和协同作用。通过基因治疗来增加损伤组织中阿片肽的合成和释放,被称为外周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结论:疼痛源镇痛是肯定可行的,但其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最常使用的针对中、重度疼痛的唯一强效镇痛药,但应用后出现的阿片类药物耐受等副作用又会严重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阿片类药物的作用靶点μ受体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被证明和阿片耐受等副作用有着密切联系。microRNAs作为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已被发现参与了阿片耐受的发生及发展,其机制可能与μ受体下调和神经适应性改变有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已发表的microRNAs参与阿片耐受的有关研究,期望能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阿片耐受这一难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OPRM1基因是编码μ阿片受体的基因,OPRM1基因甲基化是其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会影响OPRM1基因的功能及μ阿片受体的表达。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OPRM1基因甲基化在疼痛及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酒精依赖症与阿片类药物成瘾。本文就OPRM1基因甲基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疼痛和阿片类药物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阿片治疗严重疼痛因其容易出现中枢性副作用而受限。最近提出作用于疼痛源的镇痛新方法,探讨近年来疼痛源镇痛研究和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12相关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检索词“Pain,therapy,nervesystem”,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疼痛与治疗。②疼痛和神经系统。排除标准: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8篇关于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篇文献对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疼痛源镇痛方法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受体相关镇痛、以外周受损组织中携带阿片肽的免疫细胞为靶点镇痛和在外周损伤部位基因转染增加阿片肽产生的基因镇痛。急性伤害性、炎症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周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的激活。炎症促进了初级传入神经元中阿片受体的增加,实际上阿片受体正常偶联是发生在轴突还是仅仅发生在神经末梢还不清楚,最后,炎性组织中内源性阿片配体的分泌可能在外周阿片受体中产生相加和协同作用。通过基因治疗来增加损伤组织中阿片肽的合成和释放,被称为外周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结论:疼痛源镇痛是肯定可行的,但其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外周神经存在阿片受体[1],将小量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部麻醉药中行神经阻滞麻醉,能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增强术中镇痛效应,延长术后镇痛时间[2]。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效应强、呼吸抑制轻和药物依赖性低的特点,近年来多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4.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成瘾性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镇痛药物的研究演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随着对阿片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阿片类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是近年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阿片肽、阿片受体及其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可由许多内源性介质、缺氧缺血和炎性反应等诱发,其中内源性神经介质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加,能加重这种损伤,导致语言、肢体障碍及神志改变甚至昏迷.因此,在治疗中除合理使用对因药物、脑保护剂、脱水剂、纠正酸碱平衡及低氧血症外,正确选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片肽、阿片受体及国内临床应用较多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的基础药理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已提出经皮应用芬太尼镇痛可有效缓解癌症相关疼痛 ,并可减少吗啡等药物镇痛而引起的类阿片性便秘。但也需与其他阿片类药物做随机对照实验 ,比较缓解癌症相关疼痛的疗效。某些循证医学指南也提到护理工作中 ,口服吗啡药物效果不明显时 ,可采用此方法有效缓解疼痛。芬太尼的作用 芬太尼属阿片类镇痛药 ,是Mu受体激动剂 ,且是高脂溶性物质。经皮的药物动力学原理是以非侵入性途径允许低分子量 ,高脂溶性物质及阿片通过。临床应用这种非侵入性治疗 ,使人体有效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并可限制进入胃肠道的浓度 ,减少肠道内阿片受…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等镇痛药长期镇痛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鞘内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动物疼痛,仅隔3年,这种镇痛方法即试用于临床.随后,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特别是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后疼痛等急性疼痛的镇痛.不仅如此,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长期给予阿片类等镇痛药还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症剧痛患者镇痛和传统方法镇痛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镇痛.  相似文献   

18.
超前镇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超前镇痛是通过防止外周和中枢敏化来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本文主要阐述超前镇痛的机制、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超前镇痛的方法包括局部浸润、神经阻滞、预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先应用中枢抑制药物如阿片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拮抗药、联合应用镇痛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正>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非常大,研究表明30%~95%的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1]。μ阿片肽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主要作用靶点,由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编码。OPRM1基因一号外显子区域A118G位点的突变是常见的功能性突变。有研究报道OPRM1 A118G突变与术后患者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有关[2,3],但也有研究发  相似文献   

20.
局部应用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有效减轻了辣椒素诱发的机械性痛觉过敏,且未观察到氯胺酮的局部和全身性副作用,但其对热痛觉过敏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近来研究证实末梢的NMDA受体与炎症伴随的热痛觉过敏有关,末梢的NMDA受体对调节正常皮肤的伤害性感受器反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