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麻醉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局麻药注人到椎管内的不同间隙,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暂时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阻滞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
将局麻药注人到椎管内的不同间隙,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暂时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阻滞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将局麻药注人到椎管内的不同间隙,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暂时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阻滞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LC)手术的人工气腹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1].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手术.近年来对椎管内麻醉下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LC手术也可采用椎管内麻醉.本文观察了LC子宫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的不同间隙,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暂时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阻滞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6.
超声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椎管内麻醉是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使椎管内麻醉走向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用超声在椎管内麻醉穿刺前扫描,可预测穿刺的困难程度、定位穿刺点、测量穿刺深度,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实时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能实时地观察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麻醉穿刺全程可见;将超声应用于困难椎管内穿刺及小儿椎管内穿刺,可降低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及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确切,设备要求低,因此在我国各基层医院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椎管内麻醉后可引起腰背疼痛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内容 从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机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几方面就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趋势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不仅造成患者一定的身心伤害,而且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其弥补了单次腰麻和连续硬膜外的不足之处,明显提高了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得到临床麻醉和手术医生的接受和喜欢。我们经过大量的临床实施和技术经验的积累,CSEA选择范围已从2005年前的70岁以下界限逐渐放宽至90岁以上的高龄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麻醉后的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一旦发生,治疗困难和预后较差.由于近年来我国全身麻醉相对增多,尤其是缺乏对年轻医师椎管内麻醉正规操作的培训,没有按常规和指南操作,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严格,如麻醉后没有及时随访,引起神经并发症后,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等,因此,留下后遗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的原因、临床征象和治疗,为临床麻醉医师防治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及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对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A组,n=40)和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组(B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D-Di、PLC、PAgR、R、K、α角、M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D-Di、PLC、PAgR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中1小时、术后2天B组患者的D-Di、PLC、PAg R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R、K、Α角、MA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中1小时、术后2天A组患者的Α角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R、K、MA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各项参数具有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病变致椎管麻醉后截瘫是独立因素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病变致麻醉后截瘫主要指椎管内麻醉后突然或进行性出现截瘫,经 MRI、CT 或手术证实因为椎管内或椎体肿瘤、畸形和梗塞等造成。这类并发症通常成为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争执的焦点。椎管内病变引起的截瘫与椎管内麻醉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为此,我们复习了近二十多年椎管内麻醉后截瘫的文献,试图寻找椎管内麻醉后截瘫的共性、规律性或某些信息。文献来源:清华同方数据库和 PubMed 数据库。分别用  相似文献   

13.
正椎管内麻醉由于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及对生理干扰小,是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由于老年患者常见腰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并多有服用抗凝药物史,给常规正中入路麻醉穿刺操作带来困难,反复穿刺又可增加椎管内血肿及神经损伤的风险。本研究采用L3~4间隙小关节内缘25G细针侧隐窝入路穿刺行单次腰麻,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0725),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不仅需要达到完善的切口镇痛.同时要达到完善的骶部阻滞和较高的胸脊神经阻滞,以达到抑制交感神经牵涉痛所需要的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麻醉使用利多卡因的安全性问题影响着其临床应用,现就近年来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了综述,并提出了其应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安全剂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下肢骨折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特别是在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患者疼痛恐惧心理加剧.我院自2008年3月在下肢骨折患者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抗凝治疗是椎管内麻醉后形成血肿的高危因素,但椎管内麻醉不是抗凝治疗病人的绝对禁忌证,此类病人椎管穿刺时操作要轻柔,严格掌握置管和拔管时机,同时密切监测ACT时间,出、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中华系列杂志相关文献,收集所有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的文献,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学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结果最终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RCT,共包含1 874例患者。Meta合并分析显示:与全身麻醉比较,椎管内麻醉可明显减少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WMD=-97.52ml,95%CI=-173.60~-21.44,P=0.01),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68,95%CI=0.48~0.95,P=0.02)、肺栓塞发生率(RR=0.58,95%CI=0.35~0.91,P=0.0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74,95%CI=0.60~0.92,P=0.008)。亚组分析显示,未使用抗凝药时椎管内麻醉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51,95%CI=0.38~0.69,P0.001)和肺栓塞发生率(RR=0.34,95%CI=0.18~0.65,P=0.001)。结论椎管内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情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麻醉尤其是外周神经阻滞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引导椎管内穿刺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既往研究表明,穿刺前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正确的椎间隙、脊柱中线、最佳穿刺点、适当的穿刺角度以及椎管到皮肤深度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椎管的超声扫查方法及图像解读,以及超声(包括穿刺前扫查定位和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在临床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采用各型椎管内麻醉施行下肢骨折手术共386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50例硬膜外腔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