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经标准三联1周根除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其中Hp根除组108例,Hp未根除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结束时、1个月、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变化.结果 108例成功根除H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明显减少,其CRP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则无显著变化(P>0.05).50例未根除Hp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CRP水平增加,表明Hp感染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是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这五种白细胞的百分率,这就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在人体中起监察防御作用。白细胞的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吞噬、杀灭病菌和参与免疫反应来完成的。在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淋巴细胞次之,占总数20~40%;单核细胞约占2~8%;嗜酸性粒细胞约占  相似文献   

3.
CCl_4诱发肝损伤过程中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学性肝损伤对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且体重为 2 7.80± 0 .73g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四氯化碳 (CCl4)组 ,通过腹腔注射 0 .1ml/ 10 0 g CCl4诱发肝损伤 ,隔日 3次连续 2周 ,于染毒第 1、2周观察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小鼠注射 CCl4以后 ,体重在第 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 ;CCl4组红细胞总数 (RBC)、比容 (PCV)、血红蛋白 (Hb)含量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 ;RBC- CR1 花环率在 CCl4注射后的 2周内均极显著下降 ,而 RBC- IC花环率升高或极明显升高 ;白细胞总数 (WBC)在整个实验期显著上升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则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 ,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变化不明显 ;T-淋巴细胞极显著下降 ,而 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相反。结论  CCl4诱发肝损伤明显影响血细胞免疫功能 ,导致整体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新玲  孙毅  郭景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86-208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1例MP感染患儿和51例同期健康儿童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比较,MP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存在MP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镉暴露对大鼠白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取36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每组12只,分别按0、0.5、1 0 mg/kg腹腔注射CdC12,连续7 d.分别在注射后第4天和第7天宰杀大鼠,采集血样.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Ⅰ、Ⅱ组大鼠体重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Ⅰ、Ⅱ组的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别在染毒第7天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则变化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血中T淋巴细胞和IL-2水平低于对照组,B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在染毒第7天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急性镉暴露可影响白细胞免疫功能,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活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蒋珍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64-1666
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92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46例仅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PEF水平明显升高(P<0.05),Eos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Eos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吸入型激素治疗小儿哮喘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降低外周血Eos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应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各标本进行全血通道检测,并同时进行手工镜检。结果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差。对某些白血病标本,仪器存在不分类现象。结论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准确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而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该仪器作为血液筛查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异常标本,手工镜检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哮喘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bergamo)对哮喘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发的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用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10 g/kg)对哮喘小鼠进行干预,并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比较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同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或P<0.01),而地塞米松组、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改变: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支气管及伴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肺间质及肺泡腔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气道上皮可见粘液分泌;而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上皮未见粘液分泌.结论 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都市环境各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WHO推荐的神经毒理学行为试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进行检测。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射组青少年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得分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 ,而其 (16~ 18岁 )目标追踪试验的总点数和正确点数均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的手工操作敏感度及眼手协调能力、视觉感知、记忆、模拟学习能力无不良影响 ,但对青少年 (特别是 16~ 18岁的女性 )心理运动稳定性、手部运动速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铁路电力牵引工频电磁场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铁路电力牵引工频电磁场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铁路电力牵引接触网和变电所周围环境进行工频电场和磁场强度的测定,通过问卷对工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液学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析。结果 铁路电力牵引接触网和变电所周围环境均存在不同强度的工频电场和磁场。接触组工人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及IgA和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铁路电力牵引工频电磁场可影响工人的免疫功能,可能与工频电磁场引起淋巴细胞DNA损伤、从而启动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只健康4~6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第0天)组(10只)及0(对照)、0.1、0.5、2.5 mT辐照组(各30只)。采用50 Hz极低频电磁场辐照小鼠,每天照射8 h;分别于第1、10、30天,测定小鼠血清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MCP-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IP-1β、MIP-2、γ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MCP-1、GRO-α的水平及0.5、2.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MIP-1β水平以及各剂量辐照第10天、0.5 mT辐照第20天和0.1、0.5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EOTAXIN-1的水平均较高,而0.5 mT辐照第10天时小鼠血清IP-10的水平和0.1 mT辐照第30天时小鼠血清RANTES的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辐照不同时间小鼠血清MCP-3、MIP-1α、MIP-2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MCP-1和EOTAXIN-1有刺激作用,EOTAXIN-1有可能作为一种稳定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铁路电力牵引工频电磁场对职工健康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铁路电力牵引工频电磁场对不同工种的铁路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电力机车司机、接触网工、线路工和电力牵引变电所人员192名作为观察组。另抽取非电力牵引铁路职工106名为对照组。检测作业环境的电场、磁感应强度、人体血液学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结果:电力牵引相关工种作业环境中有不同程度的电磁场强度存在。变电所人员的白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电力机车司机、接触网工、线路工和变电所值班人员淋巴细胞数均低对照组,电力机车司机,接触网工和变电所值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工频电磁场对不同工种的铁路作业人员的免疫系统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小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45-1647
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力事业的发展,环境中极低频电磁辐射已超过了自然界中的几个数量级,在高压输电线附近的居住环境和与电职业有关的工作场所的辐射强度更是明显增高,由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居住环境和职业暴露极低频电磁辐射与人类肿瘤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文综述了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造成生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由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频段、不同强度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该文对极低频(ELF,3 Hz~3 kHz)电磁场和射频(RF,100kHz~300GHz)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手机辐射对孕鼠和胎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作用,旨在探讨手机辐射可能对孕妇及胚胎发育造成的影响,为研究手机辐射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32只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每次接受手机辐射10min)、中剂量组(每次接受手机辐射30min)、高剂量组(每次接受手机辐射60min),自受孕日起每日接受辐射3次,连续2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孕鼠及胎鼠脑组织中NE、DA、5-HT的含量.结果 孕鼠和胎鼠脑组织中NE、DA含量均呈现低剂量组增高、高剂量组下降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的NE、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辐射组孕鼠和胎鼠脑组织中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鼠在孕期中接受手机电磁辐射达一定时间,对孕鼠和胎鼠脑组织的神经系统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cellular phone On pregnant and offspring's brain tissue in rats by detecting the level of NE,DA,5-HT an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mitted by mobile phone on brain tissue of pregnant woman and fetus.Methods Thirty-two pregnan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A,B,C and D.Group A was as control group;group B as low intensity group,which was radiated by the cell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or 10 minutes every time;group C was radiated for 30 minutes as middle intensity group;group D was radiated for 60 minutes as high intensity group.The three exposure groups were radiated for 3 times a day for 20 consecutive days and then the content of noradrenaline(NE),dopamine(DA)and 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T) in pregnant and fetal rats'brain tissue were tes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ith a fluorescence detector.Result The significant difi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NE,DA both in pregnant rats and fetal rats'brain tissue were found among low,high intensity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s(P<0.05).with the low intensity group increased and high intensity group deereaseA.But,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iddle intensity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P>0.05)after irradiation.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four groups in the content of 5-HT both in pregnant rats and fetal rats'brain tissue(P>0.05).Conclusion Receiving certain period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cellular phone during pregnancy has certain harm on nervous system of pregnant and offspring's braintissuein rats.  相似文献   

18.
李改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9,(13):2359-2364
目的 对比不同方式一次运动对哮喘儿童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6名轻中度哮喘儿童及18名健康儿童均分别进行一次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和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和运动后60min取静脉血,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以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记录不适症状。结果 (1)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不同方式运动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不适症状均较轻微。(2)哮喘儿童进行不同方式一次运动均可使外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血浆IL-6升高(P<0.05),且MCT的变化幅度高于HIT(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在运动后1 h内恢复(P>0.05),血浆TNF-α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健康儿童,除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浆IL-6外,其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哮喘儿童基本一致。结论 不同方式一次运动均未加重轻中度哮喘儿童临床症状以及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饮水添加不同水平硼对大鼠血细胞计数、形态结构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96只28±2d清洁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饮用添加0、40、80、160、320和640mg/L硼的蒸馏水,试验期2个月。试验结束时,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右心房采血,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涂片制作、瑞氏-吉姆萨氏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1)试验Ⅰ、Ⅱ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Ⅴ组红、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网织红细胞数不同程度升高。(2)试验Ⅰ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粒细胞胞核体积增大。试验Ⅱ~Ⅴ组,随硼添加剂量增加,变形、破碎的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胞核先固缩后肿胀;粒细胞胞质内的特殊颗粒减少甚至消失,细胞核难以着色,其中试验Ⅴ组多叶型中性粒细胞较多。结论饮水添加40 mg/L硼对大鼠血细胞的发生、增殖及形态结构与功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80 mg/L硼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有一定不良影响;添加160~640 mg/L硼对大鼠的血细胞则有不同程度损伤,甚至表现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企业变配电场所工作人员的工频电场和磁场暴露情况及其对神经行为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HI-3604低频电磁场测量仪对18家公司工频作业场所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进行测量。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105名暴露组和110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使用问卷对两组人员的神经系统方面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并对两组人员进行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中性粒细胞数(NEUT)、单核细胞数(MONO)、嗜酸粒细胞数(EO)、嗜碱粒细胞数(BASO)、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量(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IgA、IgG、IgM测定。[结果]220kV变电站电场强度明显高于35kV配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者磁场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情感方面,暴露组的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及慌乱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暴露组的有力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视觉保留记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确打点数和总打点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神经系统不适症状方面,暴露组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暴露组LYMPH高于对照组,而MCHC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M、IgA浓度均值在暴露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别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频电场可能对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长期接触可能造成工人的神经系统不适症状和血液系统的轻微改变,但尚不能肯定工频电场对作业人员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