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方法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治疗。结果所有3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手术成功,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部治愈。结论经蝶手术切除是大多数垂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肿瘤微小可完整切除。如果肿瘤巨大位于鞍隔以上者,也可通过经蝶入路将肿瘤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78例垂体腺瘤均经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7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2例,大部分切除36例。78例分泌腺瘤病人中术后激素水平降至正常59例,43例暂时性尿崩,低钠血症13例,脑脊液鼻漏7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单侧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 115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 ,其中垂体微腺瘤 7例 ,大腺瘤 79例 ,巨大腺瘤 2 9例 (其中累及海绵窦者 6例 ,肿瘤卒中 2例 )。结果  10 0例肿瘤获全切 ,目前4例复发 ,其中 3例二次手术 ,10例大部切除 ,5例部分切除。所有病人术后内分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尿崩症 15例 ,经治疗出院时均恢复正常 ,1例术后单眼视力较术前明显下降 ,脑脊液鼻漏 2例 ,术后嗅觉丧失 2例。结论 此入路有手术距离缩短、损伤小、省时、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23例经额下入路,10例经翼点入路,1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经显微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无死亡。结论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40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方法38例垂体腺瘤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证实,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本组患者内分泌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肿瘤全切35例(92.1%),其余3例(7.9%)显示肿瘤部分残留,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6例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入路显微切除36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微腺瘤17例,大腺瘤13例,巨大腺瘤6例。结果手术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1例。病人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23例经额下入路,10例经翼点入路,1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经显微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无死亡。结论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技术。[方法]对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垂体瘤患者给予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观察手术情况。[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2±0.3)个月;其中肿瘤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13例;手术时间1~2.5h,平均(85±13.8)min,本组58例患者术后有13例患者出现尿崩症,其中12例短期内恢复,1例经使用垂体后叶素或醋酸去氨加压素(20mg/d)1~2周后恢复;5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脑脊液鼻漏,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视力恶化。[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进修医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3.3%),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理想,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更具优势,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微腺瘤组(直径10 mm)和大腺瘤组(直径≥10 mm),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手术前后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GH、IGF-I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大腺瘤组术后PRL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后微腺瘤组IGF-I水平明显低于大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总有效率为78.7%,术前GH水平是影响手术有效率的危险因素(OR=5.056,95%CI:0.896~28.534,P0.05)。与手术无效组相比,手术有效组术后G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有效降低肢端肥大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与经蝶窦入路分期切除不同生长方式的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颅与经蝶窦入路分期手术的15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案,研究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的手术疗效.本组病例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1)单纯向上呈葫芦形生长经额下入路及经蝶窭人路手术者5例.(2)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经翼点入路及经蝶窦人路手术者7例.(3)向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生长经侧脑室入路及经蝶窦入路手术者3例.二次手术间隔时间l~3个月,均采用显微外科.结果 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前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形态及生长方式、所累及的解剖腔隙和重要结构,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鞍区肿瘤中垂体腺瘤15例,其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大部分切除;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脑膜瘤14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颅咽管瘤10例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颅咽管瘤,2例垂体腺瘤.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额下入路显徽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经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或部分切除10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或痊愈9例,好转8例,无改善1例,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肿瘤复发1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一次性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手术适应证、手术切除过程中风险规避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切除61例垂体腺瘤患者中7例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肿瘤1例,次全切除6例均侵袭海绵窦,其中5例切除肿瘤后均见鞍膈,2例未见鞍膈下落。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术区血肿2例,1例术后36h死亡,1例进行内镜下血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伴随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了新的变化,对于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内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性手术切除的可能,该方法是安全的,可以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侵袭外科及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已逐步发展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手术治疗,采用这种术式可以使手术创伤明显减轻[1]。近年来,在鼻窦内镜辅助下经单侧鼻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使这种微侵袭外科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步。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43例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无输血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0~60(平均40) min.术后住院期限为3 d~1周,平均为5 d.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陈伟轩 《智慧健康》2023,(13):105-108
目的 研究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50例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垂体激素水平以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1)肿瘤切除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切除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垂体激素水平: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各项垂体激素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患者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复发率: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较观察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垂体激素水平,且复发风险更低,故具备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导航指引的经蝶入路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指引手术进行,术中无一例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并发症少。结合术中镜下所见、术后复查影像及随访资料,肿瘤全切率达90.5%,复发率仅4.8%。结论经蝶入路的垂体瘤导航手术能提供实时的三维解剖信息,准确指导手术进行,安全性好,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