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n=45)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n=45)未进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2年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较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具有治疗棘手、预后更差的特点。"七损八益"是以阴阳损益之道来谈保身长全的理论思想。文章将结合"七损八益"的观点,从其损益转化的角度来讨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其中以七损对应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八益为应用雄激素受体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手段。试以《内经》"七损八益"理论来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关系,为研究治疗乳腺癌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多采取综合疗法,即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辅助治疗。而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可对临床内分泌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ER、PR、C-erbB-2因子表达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7例乳腺患者钼靶X线中肿块、钙化、病变区密度和结构扭曲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C-erbB-2的表达的关系。结果87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结构扭曲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肿块大小与ER、PR和C-erbB-2表达均无关。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C-erbB-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C-erbB-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凤膏是否对乳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发展有影响。方法:将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皮下注射接种于BALB/c雌性小鼠腋下制造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乳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模型组、低剂量凤膏组、中剂量凤膏组和高剂量凤膏组,将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凤膏治疗14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凤膏对肿瘤组织体积的增大有抑制作用,模型组与凤膏组的肿瘤重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凤膏组的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乳腺癌肿瘤组织中ER和PR表达明显增高,C-erb-2受体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凤膏可提高乳腺癌组织的ER、PR的表达,降低c-erb B-2的表达,提示凤膏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的发展、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汉钧 《中医药学刊》2003,21(2):168-172
对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指出中医药治疗的适应症,并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回顾了有关乳腺癌的中医文献记载;然后从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阐述了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与治法;最后总结了扶正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辨证和临床经验研究,并指明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阳和化岩汤辅治乳腺癌的效果。方法: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用吉西他滨及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观察组加用阳和化岩汤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3+/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辅治乳腺癌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特需门诊就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35岁,35~60岁,≥60岁)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有无术后转移)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中医临床表现。结果:共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主要接受改良根治术,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6.1%的患者腋下淋巴结阳性,术后转移8例(7.4%)。35岁患者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偏向选择保乳术。与没有发生术后转移的患者比较,有术后转移的患者手术次数更多、病理分期更高、接受中医治疗更晚。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临床表现无差异,而基线有术后转移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未发生术后转移患者更常见。结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差异,但这些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无差异。这些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对长期预后影响尚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扶正祛邪为组方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随症加减治疗。最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76例患者中显效23例,占30.26%,有效45例,占59.21%,总有效率达89.47%。随访患者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97.30%和90.79%。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立峰  韩猛 《四川中医》2015,(3):119-12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TAC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方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李正岚  胡爱侠 《新中医》2022,54(6):148-15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依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肝郁气滞证组(45例)、肝肾阴虚证组(32例)、血瘀证组(23例),比较3组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HER-2、乳腺癌抑癌基因(P53)、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3组患者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TNM分期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TNM分期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3组ER、PR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肝郁气滞证组ER、PR阳性率最高。3组HER-2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HER-2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对不同实际情况的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涛  马金丽 《北京中医药》2017,36(3):251-253,280
陆明教授认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应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程、正邪盛衰、肿瘤部位等,确定不同治法。早期宜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虚实夹杂,宜扶正和祛邪相结合,攻补兼施;晚期正气虚衰,宜内服扶正、外敷祛邪,强调扶正以祛邪,祛邪不伤正。其治疗乳腺癌在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治疗模式",即"术后早期中医药重建修复;术后长期中医药调理清除残余病灶;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与中医药结合;晚期乳腺癌内补外攻,延长生存期"。重视顾护胃气,辨病辨证中西和参,擅用外治法,从遣方用药、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的角度等方面介绍陆明教授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加减逍遥散治疗中晚期乳腺癌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习 《中医药导报》2002,8(6):347-349
采用逍遥散为基本方 ,进行辨证加减 ,配合姑息性化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 32例 ,与单纯化疗治疗 30例进行对照 ,主要观察生活质量、体重、外周血象及心肝肾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比较 ,有明显差异性 (P <0 .0 1,P <0 .0 5 ) ;而两组治疗后瘤体变化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好发的疾病之一,因其难治性、难痊愈性、易复发性而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近5年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相关并发症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干预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总结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耿刚老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耿刚老师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结果:耿刚老师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关键是肝郁脾虚,导致痰、瘀、毒结聚于乳房形成癌肿,临床上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耿刚老师治疗乳腺癌方法独到,临床获益颇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效果。方法:4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化疗后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坚持按疗程口服复方斑蝥胶囊及定期复查,对照组单纯定期复查,观察5年,比较两组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2%、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50.0%、总有效率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治疗三阴乳腺癌疗效肯定,可有效地抑制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杨宇飞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的根本原因为正气亏虚,痰浊、血瘀等毒邪内阻,应用内分泌治疗将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主症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辨证论治思路不同;对于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中医的优势在于减毒增效;对于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可起到带瘤生存、减轻痛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与其他肿瘤一样其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癌进行P21、孕激素受体(PR)检测,研究P21、PR与乳腺癌类型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解毒方预防乳腺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方法:将7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扶正益气解毒方(黄芪、生晒参、白术、茯苓、女贞子、黑芝麻、山慈菇、浙贝母、柴胡、香附、麦冬、当归、鸡血藤、薏苡仁、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稳定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益气解毒方能预防和延缓乳腺癌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