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目前造影剂肾病(CIN)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血肌酐(Scr)变化,但Scr并非CIN的可靠指标。胱抑素C(CysC)在反映AKI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其对CIN长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一、造影剂肾病概述1.造影剂肾病现状:CIN是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第三大原因~([1-2]),占ARF的11%,占住院期间死亡率的6%~([1])。CIN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同时增加长期透析治疗和死亡风  相似文献   

2.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诊治技术的发展,造影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心血管病介入诊治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常需要使用大剂量含碘造影剂,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应用日益普遍,需要经常应用大剂量含碘造影剂,因此,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造影剂肾病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位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诊疗术的常见并发症。如何防治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引发的造影剂肾病逐渐受到心血管介入医生的重视,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及病情转归至关重要。现就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在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作用以及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和引起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心内、外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980例,于介入治疗前及后第2、5天分别检查肾功能指标,分析CIN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的方法。结果术前血肌酐水平正常者969例,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37024例,CIN发生率为2.5%,CIN与糖尿病、造影剂用量和术前补液量密切相关。术前血肌酐异常者11例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但例数过少,不具说服力。结论造影剂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改变,CIN与糖尿病、造影剂用量和补液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对肾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糖尿病、年龄3项因素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对2006-05至2009-05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3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等渗造影剂组(η=161)与低渗造影剂组(η=205).入选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生理盐水水化治疗,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第1~5天、术后14天分别检查肾功能指标,并同时观测尿量.了解肾功能变化及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IN)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等渗造影剂组与低渗造影剂组患者在术后24~72 h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肌酐水平的升高,且这影响在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为持久(达4~5天),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等渗造影剂组与低渗造影剂组之间在相应的时间段对肾功能影响和CIN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等渗造影剂和低渗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无明显区别.水化治疗仍是降低CIN发生的经济、有效、副作用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造影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造影剂肾病(CIN)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CIN可指导及时有效地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有可能早期诊断CIN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8、肾损伤分子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中被人们所关注的各种CIN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做一综述,通过横向对比,进一步探讨适合用于CIN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造影剂肾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CAG或介入治疗患者1 793例,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CIN总发生率为7.81%(140/1 793),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中的老年患者(≥70岁)、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未水化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及基础肾功能不全居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eGFR<60mL.min-1.1.73m-2、造影剂用量>150mL,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水化是减少CIN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行CAG和PCI的患者CIN率为7.81%,CIN发生率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用量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水化可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进步,对比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介入诊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继手术和感染之后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发生率约为11%。同时CIN也成为介入领域继“再狭窄”、“血栓”后的第三大难题。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往往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风险积分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55~88岁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声测定左心室功能,应用临床CIN危险因素和CIN风险积分评估。结果 7例符合CIN标准(CIN组)。与非CIN组比较,CIN组>75岁者及合并危险因素明显增多,CIN风险积分明显增高,基线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偏低(均P<0.05);CIN风险率预测值与实际病例数相符。患者年龄与基线LVEF、FS负相关,与术后第1天SCr正相关;合并危险因素和风险积分与术后第1、3天的SCr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龄及伴随的心功能减低在CIN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CIN风险积分更为准确地预测中老年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性别对多次接触造影剂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ACS患者166例,检测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内血清肌酐浓度。根据第一次接触造影剂后是否发生CIN,将纳入患者分为CIN组(12例)和非CIN组(15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数据,分别计算第一次和第二次接触造影剂后CIN的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因素与CIN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非CIN组比较,CIN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浓度显著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接触造影剂后,166例患者中CIN的发病率为7.23%(12例),第二次CIN的发病率为12.05%(20例)。第一次接触后男性的发病率低于女性[41.6%(5/12)vs.58.33%(7/12),P0.05],第二次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85.00%(17/20)vs.15.00%(3/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CIN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45,95%CI:1.42~1.78,P=0.000)。结论性别与多次接触造影剂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造影剂相关肾病损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引起造影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易患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多来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 087例,造影后24~72h血肌酐较原来增高25%或者44 μmol/L(0.5 mg/dl)定义为CIN.结果 术前血肌酐正常1 069例,选用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CIN发生率为3%,CIN与造影剂量,术前补液量及糖尿病密切相关(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总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数明显高于非CIN组(P<0.05).术前血肌酐异常者18例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但例数过少,不具说服力.结论 造影剂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改变,CIN与造影剂、补液量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规范口服水化方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脉介入患者水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嘱患者在介入前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的口服水化护理方案:介入前2 h开始饮水;介入后3 h定时、定量饮水;根据造影剂用量指导术后24 h饮水的总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尿量、CIN发生率及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口服水化方案符合造影剂排泄规律,有助于减少造影剂肾病(CIN)发生,也有益于减少胃肠道不良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48~72 h后血清肌酐较原有基础水平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脏储备及代偿功能差,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极易发生CIN。因此,寻求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CIN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症、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等多重生物效应而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预防CIN的发生、合适的剂量及机制,目前仍存较大争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探讨择期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C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碳酸氢钠水化疗法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通市海安县人民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碳酸氢钠水化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 h血肌酐(Scr)、血尿酸(BUA)、胱抑素C(Cys-C)水平及CIN发生率;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24 h两组患者Scr、BUA、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Scr、BUA、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造影剂用量、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24 h Cys-C水平及水化疗法是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碳酸氢钠水化疗法预防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效果较好;应关注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Cys-C水平升高的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并合理使用造影剂,选用合适的水化疗法,以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患者383例。根据术后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60例,非造影剂肾病组(非CIN组)323例,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83例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并行PCI术患者中,术后有60例发生CIN,CIN的发生率为15.6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P<0.01,OR=6.033)、手术前后使用速尿(P<0.01,OR=4.443)和高血压(P=0.001,OR=3.693)。结论肾功能不全,手术前后使用速尿和高血压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在进行PCI治疗前后应进行充分的水化治疗并且做好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1924年美国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做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造影剂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发展类别从离子型、非离子型至高渗、等渗及低渗,应用范围从普通的增强CT发展到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对比剂的应用已不局限于诊断领域,正在逐步向治疗领域发展。使用对比剂在帮助诊断治疗疾病的同时,其副作用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增加医疗费用。目前,对比剂肾病(CIN)已成为医源性肾损害的第3大主要因素,仅次于肾缺血损伤和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肾病。尤其是对于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糖尿病(DM)等高危因素的人群,CIN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增加。为此,了解CIN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CIN的发生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旨在论述CIN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26例高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防造影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评估危险因素,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水化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重视做好生活护理。结果共收治126例的高龄(>80岁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CIN 32例。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对降低高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而在冠脉造影检查中由造影剂的应用导致造影剂肾病(CIN)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群中CIN发生率仅为0.6%~2.3%,但在存在肾功能障碍、代谢功能异常等高危风险人群中CIN的发生率可达到90%以上[1]。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要,具有强大的降脂作用。本组研究通过对56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随机  相似文献   

19.
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IN)是心导管术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损伤的个案报道不断出现,因此对造影剂肾毒性的关注也不断增加。国外报道,传统离子型造影剂有15%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也有研究指出,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急性肾功  相似文献   

20.
造影剂肾病(CIN)是在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引起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它可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现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但其根本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本文就CIN发生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CIN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