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钙反应性反式激活因子(CREST)、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不同TNM分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乳腺癌组织90例,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结合临床资料确定TNM分期,分为乳腺癌TNMⅠ期20例,Ⅱ期40例,Ⅲ期30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REST、MMP-2、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不同TNM分期的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REST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CREST、MMP-2、MMP-9蛋白在TNM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Ⅰ、Ⅱ期,且在TNMⅡ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Ⅰ(P均0.05),且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CREST mRNA在TNMⅢ期乳腺癌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NMⅠ、Ⅱ期,在TNMⅡ期乳腺癌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NMⅠ(P均0.05)。CREST和MMP-2、MMP-9的高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CREST、MMP-2、MMP-9的高表达可能与其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对乳腺癌预后判断可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7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以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外周血NK细胞(CD56)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56、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肿瘤分期中,CD56、CD8水平呈递增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在CD3、CD4水平呈递减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下降趋势与肿瘤病情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魏民 《山东医药》2010,50(18):64-65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D44V6、E-cadherin,以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AE1/AE3)作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79%、55.05%,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100%,两者相比,P均〈0.05;CD44V6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E-cadherin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2,P〈0.01)。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08例,淋巴结微转移64例。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73,P〈0.05),而与淋巴结微转移呈负相关(r=-0.329,P〈0.05)。E-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6、-0.407,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增高,二者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骨巨细胞瘤(GCTB)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GCTB老年(年龄≥60岁)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标本中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VEGF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Ⅱ级和Ⅲ级(P0.05);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有关(P0.05);E-cadherin与VEGF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93,P0.05)。结论 E-cadherin和VEGF在GCTB中的表达会发生变化,这与GCTB的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微小RNA-103a-3p(miR-103a-3p)、SIX同源盒蛋白4(SIX4)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胆囊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03a-3p、SIX4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SIX4表达差异,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miR-103a-3p、SIX4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SIX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肝脏浸润、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03a-3p表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SIX4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胆囊癌患者miR-103a-3p表达与SIX4表达呈负相关(r=-0.532,...  相似文献   

6.
梁静  邢鲁奇 《山东医药》2013,(18):35-37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肿瘤抑制因子(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20例导管内癌组织(DCIS组)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腺病组)中的CD147、p-ERK及nm23蛋白,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D147、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IDC组>DCIS组>腺病组,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IDC组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K)5/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K5/6的表达情况。结果 TNMⅠ期23例,TNMⅡ期44例,TNMⅢ期11例;淋巴结转移36例;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证实,CK5/6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性(r0,P0.05)。结论检测CK5/6表达可判定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D147和整合素α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及126例胃癌组织中CD147、整合素α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D147和整合素α3在胃癌组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均<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TNM分期Ⅲ~Ⅳ期者中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均<0.05),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CD147与整合素α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147和整合素α3表达升高,两者可能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新指标及胃癌靶向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和p21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其中,至今未发生骨转移者88例,发生骨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BMP-2和p21的表达进行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84.2%( 32/38).临床Ⅰ期、Ⅱ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3.2%、34.2%、52.6%.Ⅲ~Ⅳ期与Ⅱ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BMP-2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5.79%和54.5% (P<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15.2%和58.75% (P <0.01);而在临床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为20.59%,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BMP-2阳性表达率(66.67%)(P<0.01).乳腺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8.4%和53.4% (P <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34.8%和83.75% (P<0.01);而在临床Ⅲ~Ⅳ期的乳腺癌组织中为23.53%,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p21阳性表达率(64.58%)(P<0.01).BMP-2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原发灶中为21.74% (5/23),而骨转移灶中下降至0(0/23),P<0.05;虽然p21在乳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4.35% (1/23)也低于乳腺癌原发灶26.09% (6/23),但无统计学意义.BMP-2及p21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结论 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临床分期越晚,骨转移的发生率越高;BMP-2和p21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少、发生骨转移的机会较少;而BMP-2和p21的低表达预示具有形成骨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发现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期明显高于T1、T2期,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期明显高于T3、T4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胃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5),与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γ=-0.126,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蛋白有助于胃癌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SATB)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以距肿瘤组织超过5 cm外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ER、PR的关系。结果 SATB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最高,其次为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ATB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_(ER)=-0.387,-0.372,r_(PR)=-0.296,-0.329,均P<0.05)。结论 SATB1、CerbB2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ER及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166、MMP-9表达水平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12月内在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术切除的82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所有患者行CD166、MMP-9表达水平的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CD16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的组内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的组内差异较大,P0.05;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NSCLC患者的CD166、MMP-9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结论 MMP-9以及CD166在NSCLC转移淋巴结中为高表达,其淋巴结转移可能与CD166或MMP-9有关,且CD166及MMP-9的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与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24例的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病例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正常口腔黏膜健康人群12例作为健康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ax、Bcl-2、P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口腔黏膜中有散在阳性细胞出现在基底层细胞8例(66.7%)。病例组Bax阳性60例(48.4%),其中病理分级Ⅰ级、Ⅲ级患者的Bax阳性率均显著低于Ⅱ级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ax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病例组Bcl-2阳性60例(48.4%),其中病理分级Ⅰ级、Ⅱ级患者的Bcl-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Ⅲ级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cl-2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病例组P53阳性40例(32.3%),其中病理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P53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宫奇林  赵霞 《山东医药》2005,45(22):9-10
目的 观察bcl-2、p53和组织蛋白酶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方法)检测bcl-2、p53、CD在86例乳腺癌及33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结果 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其阳性表达水平可反映肿瘤属分化程度,但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p53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CD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53和CD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bcl-2、p53和CD可作为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4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HSP70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HSP70与p53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同时HSP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13)。结论 HSP70与p53在乳腺癌组织呈高表达且关系密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 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与超声征象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194例纳入此次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及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 B-2及Ki-67水平,分析患者的超声特征与ER、PR、C-erb B-2、Ki-67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194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中,肿块边缘均不整齐,且无包膜,超声显示的界限不清。且肿块直径2 cm、有毛刺征、有钙化灶、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无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超声特征表现。ER阳性表达者有毛刺征、无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PR和C-erb B-2阳性表达者无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Ki-67阳性表达者肿块直径≥2.0 cm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ER表达与毛刺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患者的PR及C-erb B-2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患者的Ki-67表达与肿块直径和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的ER、PR、C-erb B-2及Ki-67表达与其超声征象存在紧密联系,临床上可通过监测患者的癌灶超声征象判断肿瘤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42例,留取其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MMP-2和E-cadherin。结果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69、7、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13、1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7、14例,两者相比,P〈0.05。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17、104、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在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6、2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2、25例,两者相比,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2、E-cadherin的表达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骨巨细胞瘤侵袭、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例PDAC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Snail、Slug、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Snail、Slug、E-cadherin、N-cadherin在PDAC和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69.57%,58.70%,36.96%,73.91%;10%,0%,0%,90%,0%.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Snail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Slug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N-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HIF-1α表达与Snail、Slug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05;r=0.231,P=0.027);Snail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23,P=0.033);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8,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elta样配体4(DLL4)、血管内反生长因于(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2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导管癌组,其中Ⅰ级33例,Ⅱ级40例,Ⅲ级49例)和28例导管原位癌组织(原位癌组)中的DLL4、VEGF,分析两指标间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导管癌组Ⅰ级、Ⅱ级、Ⅲ级及原位癌组DLL4阳性率分别为48.5%、75.0%、91.8%、21.4%,VEGF阳性率分别为42.4% 、72.5% 、91.8% 、17.9%,两组比较,P均<0.05;DLL4、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08,P=0.011).结论 DLL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VEGF有关,两者可能共同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并与乳腺癌的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妇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208例,65岁及以上112例,65岁以下96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两年龄组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p53.结果 ≥65岁组患者的ER阳性、PR阳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期病例构成比明显高于<65岁组(P<0.05);≥65岁组患者C-erbB-2、p53阳性、临床分期Ⅱ和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构成比明显低于<65岁组(P<0.05);<65岁组C-erbB-2和p53表达阳性的患者肿瘤大于5 cm、有淋巴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65岁组(P<0.05);<65岁组p53阳性患者Ⅰ+Ⅱ期的比例明显低于≥65岁组(P<0.05);<65岁组p53阳性患者中Ⅲ+Ⅳ期比例明显高于≥65岁组(P<0.05).结论 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ER和PR表达高,C-erbB-2和p53表达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