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枫  颜新 《江苏中医》2001,22(10):7-10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学”经典著作“疑经辨伪”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他谋求中医脉学创新、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对推动中医脉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3.
李毅  刘艳 《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2-913
《伤寒杂病论》对脉学极其重视,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在诊脉中重视采用“寸口诊脉法”诊断疾病;诊脉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诊脉方法;仲景脉学应用“阴阳学说”思想,认为脉诊以阴阳为纲;凭借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预后,并确立相应的治法,体现“脉证合参”的诊脉辨证思想;注重因人辨脉,人的体质胖瘦与脉象有一定关系;注重因时辨脉的思想,认为脉象受四时之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诊脉可解读脉象中的“谜”,解开生命密码,揭示患者内心世界,心理脉象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包括一部分中医师不了解心理脉象,认为医者脉诊像是在“算命”,是“迷信”,不相信通过诊脉可以发现人内心想法,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本文将通过笔者从师经历,带领大家一块认识心理脉象,解读“脉谜”,破除迷信。  相似文献   

5.
《史记·扁鹊传》言及扁鹊服用长桑君送与的药物三十日后,“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其中最后一句,几乎所有的注文都释为“只是以诊脉作为名义罢了”,从未有人提出疑义。对此,笔者持有不同之解,现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仁。首先,从文义看不合适。扁鹊服药后,具有了洞悉病人五脏症结之本领,行医足迹遍及数国,名声大振。其诊断疾病的方法有脉诊(赵简子医案)、门诊(铁太子医案)、望诊(齐桓公医案)等,诊断方法多样,治疗手段多种.但从何处能看出“只是以诊脉作为名义\?令人费解.从下文的“…  相似文献   

6.
《素问·脉要精微论》:“特脉有道,虚静为保”一句,《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12月第一版)译为:”诊脉有一定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到虚心安静。”并在按语中指出了“虚静”的含义是指医生在诊脉时要虚心安静。去除杂念。然纵观全篇,细思经旨,余认为本句之解虽非为错。但欠全面,今陈管见,以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人迎脉”在颈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迎脉”所指部位在颈,还是在手?在中医脉学有分歧。语源学研究提示“人迎”一词从“亢”字分化而来,“亢”这颈动脉的象形字。据此,“人迎”应指人体颈动脉搏动处,《内经》的观点似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8.
“转识成智”这个词源自于佛学,也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之中,“识”由梵文意译而来,有较多的含义。一般是指一切精神现象;“智”亦音译为“般若”“波若”.一般是指人们通过修行佛教道理所产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善恶的智慧。我们借用佛学的词汇进行新的释义。  相似文献   

9.
章虚谷言:“望、闻、问、切,名曰四诊,医家之规矩准绳也”。诊脉是切诊中的主要内容,因而诊脉绝非可有可无,但由于受前代眼科著作中:“目不专重诊脉说”和现代眼科检测仪器的引进,以及四版《中医眼科学》教材中,只有诊断概要,而无眼科诊法,更无望、闻、问、切,四诊;五版《中医眼科学》教材眼科诊法中:“至于切脉多居问诊与眼部望、问诊之后,以作参考,……,相对来说,眼科的诊断舍脉从证者确实不少”。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诊脉在眼科领域内的作用似乎不很重要,即使应用也多应付,故有讨论的必要,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晚清经学大师廖平认为,《难经》之所以提出诊脉“独取寸口”,是与中国古代妇女缠足而不便诊足部脉有关。作者研究发现《难经》成书时间的下限不会晚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而中国古代妇女缠足风俗的流行是在五代十国(南唐)以后,因此《难经》诊脉“独取寸口”与中国古代妇女缠足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阳浮而阴弱《伤寒论》第十二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浙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对于“阳浮而阴弱”,成无已谓:“阳以候卫,阴以候荣。”成氏虽言阴阳是指脉,然未明确是指诊脉的部位及诊脉的手法。方有执认为:“关前阳”,“关后阴”。而程应旄说:“阴阳以浮沉言,非以尺寸。”五版《伤寒论讲义》则模棱两可地说:“阴阳指切脉的指力……。但从后句  相似文献   

12.
蒲昭和 《气功》2009,(10):895-897
“宅男”、“宅女”是近年流行于网络、报刊上的时髦词。“宅男”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是专指那些“整天足不出户,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的男子。由于“宅男”过于沉迷动漫、电玩而不做“正事”,“宅男”一词最初含有贬义,但这个词引入中国后,意思被引申,词性也渐趋于中性,现在人们习惯把那些整日不愿外出、不爱与人交往、沉迷上网、玩游戏、网上聊天的人,通称之为“宅男宅女”。  相似文献   

13.
探讨《灵枢·根结》中“根、溜、注、入”的本意及临床运用。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历代注家见解,深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根、溜、注、入”各穴有两方面的特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脉口——诊脉部位相近;与血络关系密切。说明“根、溜、注、入”可用于诊脉,并可运用泻法包括放血的方法治疗经络实证。  相似文献   

14.
自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本草”一词就有了特殊的含义。中药药物学叫做“本草学”,中药专著被称为”本草书”,中药史被称为”本草史”。经千百年沿用,“本草”成了所有中药材的统称,而其影响最大的乃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5.
诊脉,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诊病手段。《内经》谓“按其脉,知其病”、“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后世医家都将脉诊做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把诊脉做为中医的代名词,所谓“大方脉医生”、“小方脉医生”。自《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以来,历代医家对脉诊也多有创见。仅据《中国医籍提要》载自晋·王叔和《脉经》始,至清·周学海的《脉简补义》止,仅脉学专著就有16部之多。可见,前人对脉诊的重视。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历代医家对脉诊的认识也多有不同。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脉诊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16.
庞国明  张芳  李慧  李霄  张侗  陈文莉  李鹏辉 《中医杂志》2023,(15):1604-1607+1611
通过研习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肝为丛病之脏”的观点。通过探析常见的“气机病丛”“生克病丛”“动风病丛”病因病机与表现,阐释内科杂病“从肝论治”之四要则,即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常用四逆散、逍遥散加减;调和肝脾、清泄郁热,常用丹栀逍遥散、平胃散加减;平肝潜阳、熄风和血,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补肝之体、和血滋阴,常用四物汤或四君子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诊脉,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诊病手段。《内经》谓“按其脉,知其病”、“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后世医家都将脉诊做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把诊脉做为中医的代名词,所谓“大方脉医生”、“小方脉医生”。自《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以来,历代医家对脉诊也多有创见。仅据《中国医籍提要》载自晋·王叔和《脉经》始,至清·周学海的《脉简补义》止,仅脉学专著就有16部之多。可见,前人对脉诊的重视。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历代医家对脉诊的认识也多有不同。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脉诊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朱桂花  张友林 《中医研究》2010,23(10):12-13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方剂中有十多处出现过“熬”字,其意与现代汉语中“熬”有何异同呢?笔者借用《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一书的基本思想,认为《伤寒论》方剂中的“熬”字,不但有“炒”的意思,而且还有“煅、烧”之意,与现代炮制学中的炒法和煅法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19.
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中音词到复昔词的道路前进的(王力语)。这是汉语词汇史上的一大变化。这一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时期已有一定数量的复昔词,但其中多数是单纯词,合成词较少,上古后期的两汉时代,双音合成市就逐渐多I起来,(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撰于付国末期,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又搀入了秦汉医家的部分作品。师经)中的复昔词已只有相当灵涂和多样化的构词方式,(内经》复音同以合成词为较多,也有一创分单纯词,本文对(内经)一书所复音实词(除专有名词外)作了全面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各有关单位:当前质疑中医诊脉的声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诊脉断孕"的约战,又一次把中医推到了新闻热门话题的第一位。作为行业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我们应该引导广大中医会员加强脉学科学研究,提高脉学整体学术水平,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学精髓,促进国内外中医脉诊水平的共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