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壳聚糖在抗敏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壳聚糖作澄清剂代替原来的醇沉法制备抗敏口服液,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采用TLC法及HPLC法比较了2种工艺的层析行为及其中芍药甙的含量,结果证明无明显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澄清方法。  相似文献   

2.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澄清过程中对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采用天然澄清剂澄清法代替原来的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方法:比较了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Ⅲ型澄清剂与乙醇澄清的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比较了芍药甙的含量。结果:3种天然澄清剂均可达到与乙醇同样澄清效果,且对芍药甙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天然澄清剂特别是单用壳聚糖可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既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平疣口服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壳聚糖澄清法代替原工艺的醇沉法,制备平疣口服液,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采用TLC法及HPLC法比较了两种工艺的层析行为及芍药甙的含量,亦无明显的影响,为壳聚糖作澄清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ZTC1+1澄清剂法与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蕊  刘葆琴  钟红玲  陈雨安 《中草药》1998,29(11):734-735
采用澄清剂法及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口服液色泽、澄明度及质量均符合该产品的标准;澄清剂法与水醇法相比,具有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复方北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了4种澄清方法进行比较.结果:4种方法均可以使提取液澄清.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和ZTC澄清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LC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片的含量左文坚(天津300070天津市药品检验所)硫酸沙丁胺醇片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法,但本品的吸收系数仅为59,溶液在滤过时不澄清,必须用同一滤纸反复滤过,不易得到满意结果。本文采用HPLC测定其片剂的...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复方参苓口服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参苓口服液由人参、茯苓、鳖甲、枸杞子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养血安神、益气健脾、扶正抗癌的功效。原生产工艺采用水煎醇沉法工艺,需耗用大量的酒精,成本较高。现改用水煎壳聚糖澄清法,取得了较好的澄清效果。为考察其对有成效成分的影响,采用TLC法比较了两种工艺对其中人参等成分的层析行为,并采用比色法比较了两种工艺所得产品人参总皂甙的含量。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Lambda-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公司);CQ-250超声波提取器(上海音波声电科技公司);玻璃层析法(1×13cm)。1.2 试…  相似文献   

8.
康脑舒口服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彪  王刚  陆星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354-1355
康脑舒口服液主要由徐长卿、何首乌、稀莶草、淫羊藿等8味中药组成。其制剂的澄清度主要取决于水提浓缩液的澄清度,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来澄清浓缩液,其澄清效果不理想,现改用水提壳聚糖工艺来澄清水提浓缩液,可使水提液迅速变澄清,经过滤达到精制目的。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康脑舒口服液两种除杂工艺过程和含量测定及成品稳定性,从而为水提壳聚糖澄清工艺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处理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浸提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壳聚糖作为澄清剂对主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浸提液的影响,并与水煎液、醇沉液作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中药都可达到澄清目的,淀粉含量高者澄清效果较差,沉淀除去大部分淀粉后仍有一定的澄清范围,达到澄清所需要的澄清剂量与生药量有关,而与药液体积关系不大,澄清效果与中药的药用部位及药物所含生物碱的类型无关。TLC定性表明,在实验所采用的展开条件下,壳聚糖沉淀法、醇沉法与水煎液样品的成分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法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比较研究;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喉咽灵对5种常用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ZTC 1+1天然澄清剂法除杂能获得澄清的液体,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所得的喉咽灵口服液对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与对照药清开灵的差异不大。结论:证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可以代替乙醇法除杂。  相似文献   

11.
林更新 《中成药》2003,25(4):331-332
益母草口服液由益母草加工制成 ,是清热凉血 ,化瘀调经的临床常用药 ,本品的澄清度及盐酸水苏碱含量是生产控制的主要质量指标 ,乙醇提取法制备的益母草口服液 ,其澄清度、盐酸水苏碱含量容易发生偏差而不稳定 ,我们用NCA澄清剂法 ,解决了上述问题。1 设备、仪器及试药板框压滤机 (浙江海宁红星化工厂 )75 6 MC紫外线分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盐酸水苏碱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NCA澄清剂 (天津市爱勒易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盐酸、乙醇均为分析纯2 制备方法2 .1 取益母草 10 0 0 g ,置多能提取罐中 ,加水煎…  相似文献   

12.
吸附澄清法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杜成安  严襄陵 《中成药》1993,15(11):2-5
采用吸附澄清法使中药水提液澄清,从工艺稳定性,成分分析,药效学实验及效益分析四方面分析了两种工艺,吸附澄清法同水提醇沉法相比,能更有效地保留中药总固体物含量及有效成分,提高制剂成品的内在质量;成品稳定性好;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劳动强度低,可望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天然澄清剂在冲剂提取液中澄清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冲剂在提取中普遍采用水煎醇沉法.以除去杂质,澄清药液.此法耗用乙醇量大,工艺复杂.成本费用大。近年来对天然澄清剂的应用研究较多,我们对板蓝根冲剂提取液分别进行了醇沉法和天然澄清剂澄清法对比试验,并在试验中选择了澄清剂法的最佳药液浓度、澄清剂用量和填加顺序。1试验材料 药材:板蓝根购自齐齐哈尔药材公司;ZTC1+1天然澄清剂:由天津正天成澄清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乙醇;医用95%乙醇;试剂:按95版药典规定。2试验方法2.1药液的制备 按药典板蓝根冲剂制法.将粗滤液浓缩至生药:水(2:1)的浓缩液备…  相似文献   

14.
中药液体制剂的澄清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中药液体制剂质量控制重点,也是生产工艺难点。目前可采用醇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法(吸附澄清法)等澄清技术来处理,但针对有效成分合理选择澄清技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二仙合剂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庆军  王永 《中成药》1999,21(11):559-560
选择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以淫羊藿甙含量及药液固体内容物含量为指标对二仙合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工艺为加15倍水,煎煮3次,每次1.5h,并对澄清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选用ZTC1+1 IV天然澄清剂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澄清剂对麻黄煎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曙东  陶建生 《中成药》1999,21(5):220-222
用乙醇,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处理麻黄水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基于无影响,与醇沉法处理的样品含量相当,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处理后样品含量图低于无壳聚糖处理的样品。  相似文献   

17.
天然澄清剂与乙醇沉淀对中药口服液中钙含量影响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杏口服液主要由英麻黄、金银花、杏仁、石膏等多味中药组成,临床多用于外感发热、咳喘等症,有较好的疗效。原生产工艺采用水煎醇沉法工艺,需耗用大量的酒精,操作麻烦,成本较高,现改用水煎壳聚糖澄清洁,取得了较好的澄清效果。为考查其对有效成分有无影响,采用滴定法比较了两种工艺对其中石膏的含量影响。1实验用试液及样品的制备1.10.05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氢氧化钠试液、钙黄绿素指示剂,按药典法配制标定。1.2壳聚糖澄清剂的配制:取壳聚糖1g,加1%醋酸液至100mL。1.3样品的制备1.3.1麻杏口服液:按处方称取各药…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水醇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各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水醇法与其它工艺的比较,证明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既能更有效地保留水提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不同提取工艺丹参浸膏的TLC比较及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峰  王千菊 《中成药》1994,16(7):9-10
采用TLC法比较了2种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丹参浸膏及不同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所含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区别,提出为确保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及疗效,应增加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TLC鉴别项。  相似文献   

20.
蛋黄油不同炮制品磷脂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沈海葆  张平俊 《中成药》1996,18(2):19-21
首次对三种不同炮制品蛋黄油所含磷脂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单向薄层层折、Dittmer试剂显色,检出6种磷脂组分,以薄层扫描──吸收度比色系数校正法对各磷脂组分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总磷脂含量(mg/g)CHCl3提取法254.50,烘法15.25,传统法10.89。其中LPC,SM两组分除CHCl3提取法少量检出外,其余二法均未检出。3种样品中PE,PA,Pl含量依次为烘法>传统法>CHCl3提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