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永飞  张美心 《贵州医药》2006,30(2):184-186
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 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固定及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中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自1958年Smith和Robinson创制以来,其疗效得到了很大肯定,给众多颈椎病患者带来福音,甚至有人将其称为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变"金标准"。但随着对该手术患者随访年限的延长,发现有些融合节段上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逐年升高,需手术治疗的病例亦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众多骨科医师的关注。Robinson和Smith提出从颈椎前方行椎间盘摘除、椎间盘植骨融合术以来,国内外颈椎前路手术例数日益增多,但由于颈部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手术并发症一般与手术过程及重建方式有关,亦与少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手术方式为目前颈椎疾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骨折、颈椎肿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此术式在各家医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由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显露程度、减压操作和重建方法等技术密切相关。本文对431例颈椎前路术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中59例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病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型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并应用Magerl技术植入侧块螺钉治疗颈椎病17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17例均获得牢固固定。结论在后路颈椎手术中,侧块钢板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确实、并发症少,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疾患、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为植骨提供有效同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7年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Orion及Zephir锁定型钢板系统13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 ,并引起一系列症状或体征者。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颈部解剖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 ,手术操作应谨慎 ,避免喉上神经、血管、胸膜、脊神经等损伤 ,因此 ,不仅要求手术医生手术认真 ,技术高超  相似文献   

8.
颈椎手术是骨外科的大手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这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术,也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及其患者的密切配合.手术前的准备是围手术期的第一步,它非常的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文具体谈一下颈椎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陈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43-444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性损伤,多数由于车祸、坠落等外伤所致,有可能形成对脊髓的继发损伤而出现完全截瘫或不完全截瘫,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最有效的方法[1].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因此,加强对颈椎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率.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颈椎骨折患者2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临床X线分析。方法:本文对2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性眩晕临床X线分析,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颈椎侧斜位X线片和临床体征,结合诱发眩晕的椎动脉扭曲实验。结果:①寰椎椎动脉沟环是人类进化中的形态学的退化痕迹,应归为先天畸形。主要X线表现:完整型(有完整的单、双侧骨性桥板),不完整型(中间骨性桥板不连贯);②寰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椎性眩晕的X线,狭窄的沟环是造成颈椎性眩晕的原因之一[1]。结论:临床颈椎X线片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颈椎椎管内肿瘤32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分成后方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组和经半椎板切除入路组,分别定义为甲组和乙组。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甲组患者颈椎不稳定发生率较乙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规后路椎板切除与半椎板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均会对颈椎生物力学改变产生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钟坚  王文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22-1524
Halo Vest自1959年由Perry和Nickel用于颈椎外固定以来[1],凭借其良好的颈椎稳定功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Johnson等经研究发现头环背心可以限制96%的颈椎屈伸和侧屈活动以及99%的旋转活动,是最有效的颈椎外固定装置,为颈椎疾病的治疗或维护颈椎围手术期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Halo Vest外固定仍是治疗齿状凸骨折、寰枢关节脱位以及颈椎外伤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52年Leroy Abbott首先开展颈椎前路手术以来,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颈椎前路融合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了解决下颈椎不稳定、满足脊髓减压后的修复重建,都涉及颈椎内固定技术。而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专家都认识到:下颈椎前路手术,为获得良好的颈椎稳定性,要求有良好的椎间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该类患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通常采用前入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以恢复重建颈椎正常序列,维护其稳定性^[1]。解除脊位压迫,从而减轻脊位损伤。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影像学参数与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例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CT、MRI等资料.测量术前颈椎Cobb角,纵向距离指数(LDI),手术区域头侧与尾侧节段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颈椎前凸顶点到C2~C7连线的垂直距离.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用平均脊髓前间隙(ACS)表示,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患者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和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密切相关(R2=0.98).结论 测量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前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对预测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评价前路颈椎手术内固定的价值。方法 我们自1983年以来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术后60例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椎间植骨均愈合,其中39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完全瘫痪,5例症状改善。1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所恢复;8例无瘫痪者,症状消失;21例颈椎病患者、3例不全瘫痪明显改善,18例无瘫痪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带锁钢板为前路手术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言虎  柴小青  音樱  章蔚  耿擎天 《江苏医药》2012,38(9):1080-1082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颈椎择期手术患者按插管方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法保持轴线稳定性(MILS);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C组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比较三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相关资料。结果 A组插管费时最少。B、C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7%,均明显高于A组的80%(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手术麻醉宜在FOB引导等技术下实施气管插管,以减少颈椎损伤机率,提高插管成功率。BTII技术可为颈椎损伤患者插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42例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2例经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病人进行手术前必要的技术指导及训练,落实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结果42例病人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折是骨科比较严重的疾病,对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故在围手术期如何配合医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关注的问题。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5~67岁,车祸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2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4年。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JOA平均改善率:(55.8±22.3)%。平均手术出血量205 mL,手术时间75 min,轴性症状1例、椎板骨折1例、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