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相关指标CD34^+、白细胞介素5(IL-5)、EOS,探讨外周血一骨髓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组:①试验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7~68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②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L-5水平及CD34^+细胞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5含量、CD34^+数分别为(88.25±33.47)ng/L、(9.24±2.15)个/10^5,显著高于治疗后[(44.34±16.32)ng/L、(6.31±1.83)个/10^5]及健康对照组[(31.24±8.43)ng,/L、(3.47±1.32)个/1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与其cD0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P值均〈0.01)。患者血清IL05水平与其EOS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外周血EOS、IL-5及CD34^+细胞参与AR发病过程,提示AR患者病变局部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存在。通过检测外周血IL-5及CD34^+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为工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病因复杂且有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发病过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3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Th2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趋化因子家族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对EOS有特异性趋化作用,并且对EOS的趋化作用强于其他趋化因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初步探讨Eotaxin和IL-1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nasal polyps, NP)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发病,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多年来认为与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AR)及感染关系密切。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3,IL-5,GM-CSF,IL-4,IL-6,IL-8,TGFα、β1,IGF1,IFN,PAF等均在NP中存在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NP的病因研究概况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cells,ILC2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鼻-鼻窦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9例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外周血及鼻腔黏膜组织中ILC2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SD)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33、IL-25、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鼻腔黏膜组织中的ILC2呈正相关,ILC2表达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VAS评分及CT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1)。外周血中ILC2比例与T2型炎症因子EDN、ECP、IL-25、IL-33、IL-13、IL-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 <0.01),上述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也不同程度的高于CRSsNP患者。结论 初步证明ILC2在2型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ILC2及其上下游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呈现相关性,ILC2可能是潜在的未来新型疗法的指导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 5 (IL 5 )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的表达对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聚集的作用及IgE与IL 5和GM CSF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连续两步免疫酶法 (Sandwich)检测 31例鼻息肉标本 (鼻息肉组 )和 11例下鼻甲黏膜标本 (对照组 )组织匀浆中IgE水平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组织匀浆中IL 5和GM CSF水平 ,同时观测两组组织中EOS的浸润程度。结果 :鼻息肉组IgE、IL 5和GM 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圴 P <0 .0 1) ,且三者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EOS浸润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3、0 .5 4和 0 .4 8,均P <0 .0 1) ,且鼻息肉中IgE与IL 5和GM CSF水平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5和 0 .4 2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IgE局部水平的上调提示鼻息肉中存在局部变态反应 ,其对鼻息肉中IL 5和GM CSF的表达上调和EOS的聚集具有重要作用 ;IL 5和GM CSF在鼻息肉中高表达 ,对EOS的浸润聚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007 1520.202003008·论著· 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在肥胖成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照体重指数(BMI)随机选取肥胖CRSwNP患者40例,体重正常CRSwNP患者30例,选取同期肥胖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局部鼻黏膜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患者组织中EOS细胞浸润程度。另Pearson相关性分析Leptin水平与EOS相关指标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CRSwNP患者的血清与局部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均升高,血清中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SwNP患者中肥胖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患者(P<0.05),且Leptin及其受体水平与EOS相关指标、EOS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Leptin在CRSwNP患者中水平显著升高,且肥胖患者组更高,并与EOS浸润及其促进因子显著相关,提示Leptin可能通过促进EOS增殖浸润参与肥胖成人CRSwNP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健康人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相关指标CD34+、白细胞介素5(IL-5)、EOS,探讨外周血-骨髓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2组:①试验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7~68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②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L-5水平及CD34+细胞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5含量、CD34+数分别为(88.25±33.47)ng/L、(9.24±2.15)个/105,显著高于治疗后[(44.34±16.32)ng/L、(6.31±1.83)个/103]及健康对照组[(31.24±8.43)ng/L、(3.47±1.32)个/1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与其CD34+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P值均<0.01).患者血清IL-5水平与其EOS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 外周血EOS、IL-5及CD34+细胞参与AR发病过程,提示AR患者病变局部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存在.通过检测外周血IL-5及CD34+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NP)发病及复发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方法 根据HE染色,选取80例ENP(ENP组)、24例嗜酸粒细胞性复发鼻息肉(RENP)患者(RENP组)的鼻息肉组织及同期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黏膜。所有患者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数通过HE染色观察并计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NLR含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beta(IL-1β)、IL-1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NP、RENP组中NLRP3炎性小体与EOS浸润数的相关性。 结果 IL-1β和IL-18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ENP与RENP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NLRP3炎性小体在RE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ENP组和对照组(P<0.01),且EOS浸润数明显多于ENP组(P<0.05)和对照组(P<0.01)。NLRP3炎性小体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与EOS浸润数呈正相关。 结论 NLRP3炎性小体、IL-1β和IL-18均与ENP发病密切相关,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ENP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sIgE、总IgE浓度梯度、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指标的筛选。方法:将15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和CRSwNP组,行体外20种过敏原筛查,测定血清sIgE、总IgE、EOS百分比。结果:①CRSs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1级,而CRSw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2、3级(Z=0.906,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g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wNP患者EOS百分比明显高于CRSsNP患者(F=4.337,P=0.039;t=3.315,P〈0.01)。且CRSwNP患者E0s百分比95%可信区间为3.90%~5.26%,5%TM值为4.3%,高于CRSsNP组及正常值。CRSwNP组患者EOS百分比,按sIgE值分梯度(分级)后,CRSwNP各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RSwNP患者变应原多为混合型变应原,并且随着变应原浓度梯度的升高,混合型变应原过敏的CRSwNP组患者比例高于CRSsNP患者(χ2=8.595,P〈20.05)。结论:CRSwNP的发牛与EOS、混合变应原的存存有关。且当EOS百分比在3.90%~5.26%范围内CRSwNP更易发生。而血清总IgE、sIgE浓度不能单独作为CRswNP的发生因素。利用过敏原筛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能更早地了解并远离过敏原,利于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息肉组织中IL-9、IL-17及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Th9、Thl7/Treg细胞失衡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4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20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中IL-9、IL-17及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9、IL-17阳性率分别为75.0%、80.0%,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5.0%和50.0%),而Foxp3表达(37.5%)明显低于对照组(80.0%),均P%0.05。结论:IL-9和IL-17因子明显与鼻息肉的发病有关,推测鼻息肉组织中有明显Th9浸润,并存在Thl7/Treg失衡,二者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R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R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研究设立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和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E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31、IL-33及ST2蛋白的相对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IL-31、IL-33及ST2蛋白的表达;外周血检测血清总IgE的表达水平。 结果 (1) 难治组、初治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IL-31、IL-33在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难治组、初治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在mRNA表达水平上, IL-31、IL-33在难治组及初治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外周血总IgE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尤其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在难治性鼻-鼻窦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息肉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15例对照组织(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分别进行IL-17及其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检查发现IL-17主要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浆细胞胞质内,少量表达在上皮细胞棘细胞层和浆液腺泡内,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7、2.176、2.246,P值均〈0.05)。而且免疫印迹检查发现IL-17及其受体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IL-17通过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对其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鼻息肉是鼻腔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持续性炎症反应,GM-CSF对维持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发挥重要作用,相关领域研究有助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探讨及鼻息肉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I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在单发鼻息肉组织及多发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单发鼻息肉组30例、多发复发鼻息肉组23例及对照组15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中GM- CSF及IL-5的表达状况。结果多发性鼻息肉组中GM- CSF及IL-5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发鼻息肉组,单发鼻息肉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息肉的多发、复发机制可能与GM- CSF及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它们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手术前后鼻窦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表达,探讨IL-5、GM-CSF在CRS患者手术前后术腔黏膜转归过程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采用ElivisionTM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HE染色方法检测1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同时以1 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CRS术后第1周IL-5和GM-CSF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4~6周IL-5和GM-CSF的表达达高峰,术后第8~10周IL-5和GM-CSF的表达下降。结论IL-5和GM-CSF在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鼻窦黏膜组织中表达呈一定的规律变化,提示IL-5和GM-CSF可能与CRS病变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中总IgE及IL-5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总IgE、IL-5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情况及其相关关系,以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鼻息肉,15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鼻息肉中IL-5含量;Chromotrope 2R特染法检测鼻息肉中EOS浸润情况.结果①鼻息肉组织中总IgE、IL-5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鼻腔黏膜组织,P均<0.01;②鼻息肉组织中总IgE与EOS、IL-5与EOS以及IL-5与总IgE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3,0.642,0.667,P均<0.01.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IgE及IL-5则对鼻息肉中EOS浸润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和白介素5及嗜酸粒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浸润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有关EOS在鼻黏膜中持续增多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学者认为变应性鼻炎和骨髓问可能存在一种反馈机制。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EOS的生成和趋化,其中以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最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法和外周血EOS常规计数等方法,观察28例健康人和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IL-5、EOS计数的变化,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息肉 ( nasal polyps,NP)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病 ,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多年来认为与变态反应 ( allergic reaction,AR)及感染关系密切。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 IL- 1,IL- 3,IL- 5,GM- CSF,IL- 4 ,IL-6,IL- 8,TGFα、β1,IGF1,IFN,PAF等均在 NP中存在并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 NP的病因研究概况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在鼻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及其在息肉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集取鼻息肉及正常对照组共30例患者的息肉组织及鼻甲黏膜,采用ELISA法检测局部组织内IL-2及IL-2R,免疫印迹检测组织中的磷酸化STAT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oxp3mRNA在局部组织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局部组织内Treg细胞的比率;同时分析IL-2通路相关因子及Treg细胞的相关性。结果:鼻息肉患者局部组织中IL-2、IL-2R及pSTAT5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鼻息肉患者的Foxp3mRNA及Treg细胞的比率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且鼻息肉局部组织内IL-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Treg细胞比率及Foxp3mRNA水平呈正相关(均P〈O.01)。结论:IL-2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在鼻息肉患者局部组织中发生了变化,且与Treg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IL-2信号通路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鼻息肉中Treg细胞的下调可能是由IL-2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慢性鼻-鼻窦炎是发生在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受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调节。白细胞介素-19(IL-19)可引起上皮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并维持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同时,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对疾病的发展具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27(IL-27)可抑制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本文基于IL-19和IL-27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