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古汉养生精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给予古汉养生精治疗,对照组应用滋肾健脑液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47.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古汉养生精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结合百合宁神汤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加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百合宁神汤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经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LC-90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宁神汤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电针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精神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神经衰弱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电针刺激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神经衰弱临床疗效并比较。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入组前SCL-90总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SCL-90总均分、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7.14%,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率为17.14%,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对神经衰弱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山萸二枣汤治疗神经衰弱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方法:选取2016.3-2019.3于我院就诊的神经衰弱性失眠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予以山萸二枣汤,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临床在对神经衰弱性失眠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山萸二枣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以及体虚乏力、精神症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衰弱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为8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神经衰弱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主穴:神门、心、交感、脑;配穴:皮质下、脾、胃、肝、肾、神经衰弱点,采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8%,治疗前后失眠及神经衰弱症状量化积分表有显著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神经衰弱疗效好,无痛苦,无副作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刺五加片合谷维素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神经衰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或氟西汀治疗,8周为1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医证候量化评分(STCM)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HAMD、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CM、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与氟西汀整体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吕哲  程会娟 《四川中医》2003,21(5):30-30
目的:观察益智健脑汤治疗中学生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85例用益智健脑汤治疗,对照组62例用安定片、谷维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9%,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率为18%,总有效率为4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智健脑汤治疗神经衰弱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枣仁安神颗粒结合脑安颗粒治疗老年神经衰弱的超声评估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医治的老年(年龄≥60岁)神经衰弱病例中,抽样选取82例且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即对照组41例患者予以枣仁安神颗粒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再结合脑安颗粒进行治疗,术后超声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显效率高达92.68%(38/41),对照组患者总显效率仅75.61%(31/41),二者相比,显然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仁安神颗粒结合脑安颗粒治疗老年神经衰弱疗效确切,超声评估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古汉养生精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观察湖南省灰汤疗养院(410622)周成元主题词古汉养生精/治疗应用,神经衰弱/中医药疗法近年来,我们采用古汉养生精治疗神经衰弱42例,并同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图变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与神经衰弱均是临床常见病,且两者常常并见。笔者自2001年3月~2007年2月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合并神经衰弱2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3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26~65岁,所有病例均经本院胃镜室行胃镜确诊为慢  相似文献   

13.
神经衰弱系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痛苦,疗效欠佳。为提高该病治疗之效果,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枣味安神汤治疗神经衰弱患者共5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悸、失眠、易梦等特点。笔者在临床上所见以心脾两虚为主。自2002年起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金玉芳 《新中医》2015,47(6):242-24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按摩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和按摩治疗,比较2组患者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4.2%,高于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按摩治疗神经衰弱可改善临床症状,标本兼治,治疗效果得到强化,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百宝胶囊治疗神经衰弱28例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叶盈,方素钦,陈美华,林求诚1993~1994年间,我们采用百宝胶囊治疗神经衰弱28例,并与多糖蛋白作对照,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例神经衰弱患者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采用传统的耳压或针刺方法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一定疗效。本课题进行耳压加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长卿治疗神经衰弱3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并验证徐长卿治疗神经衰弱有较高疗效,现将资料总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1970~1984年收治的300例神经衰弱病人,男性126例,女性17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益脑胶囊治疗神经衰弱(肝肾不足、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益脑胶囊,对照组脑灵素胶囊),试验组342例,对照组111例。结果益脑胶囊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52.1%,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临床愈显率为36.0%,总有效率为82.8%。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脑胶囊治疗神经衰弱(肝肾不足、气阴两虚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等临床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以及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不寐”、“虚证”、“郁证”等范畴。本病临床常见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胃不和、心虚胆怯等4种比较典型的证型。笔者采用灵芝糖浆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1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