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江苏省6家哨点医院首次被诊断为伤害的18岁病例资料,对伤害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地点及部位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61 367例,占同期总伤害病例数的12.06%;男女比为1.9∶1;0岁~组占0.71%,1岁~组占32.42%,6岁~组占32.67%,12岁~组占34.19%。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伤害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为主,分别占31.03%、38.63%、42.79%和37.67%;0岁~组、1岁~组和6岁~组其次为动物伤,分别占24.60%、20.94%和16.66%;而12岁~组其次为交通伤,占20.44%。0岁~组、1岁~组和6岁~组伤害发生地点多为家庭,分别占70.11%、62.60%和37.60%;12岁~组为学校和公共场所,占31.97%。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时多在进行休闲活动(64.91%)和驾乘交通工具(13.92%)。0岁~组、1岁~组和6岁~组主要受伤部位均为头部,分别占36.32%、38.37%和34.08%;而12岁~组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占62.15%。结论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伤、交通伤和动物伤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创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急救中心2011—2015年所有创伤患者调度出车及院前电子病历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院前创伤患者逐年增加,在纳入的79 480例创伤患者中,20~49岁青壮年占76.5%;一年中,以10—12月份创伤患者较多,二月份最少;每日就诊,以夜间20:00—22:00较多,凌晨4:00—6:00较少;急救反应时间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中位数为9.12 min,救护车到达医院时间中位数为23.31 min;各区急救反应时间不均衡;致伤原因前3位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伤,交通伤占42.74%,55岁之前的致伤原因前3位均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56岁之后顺位改变为跌倒、交通伤和斗殴伤,跌倒居首位,占39.51%;下肢和脊柱受伤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重伤原因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刀砍刺伤、斗殴伤、酗酒致伤为主。结论深圳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其移民城市的性质密切相关,深圳市急救资源的配置依然不均衡,老龄人创伤的流行病学分布不同于其他人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丽水市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救治状况,为提高本地区创伤预防和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 146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致伤部位、致伤原因、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以及ICU治疗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9.96%;年龄分布以20~60岁年龄组居多,占到77.62%;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占53.72%,头面部损伤达42%;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为8-20时。67.99%的创伤患者院前时间在1 h之内;急诊室滞留时间不超过2 h的比例达95.39%以上;住院时间超过两周的病例高达34.37%,住ICU超过2周的病例占11.28%。结论创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头面部为最常见损伤部位,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较薄弱。应加强创伤预防与干预,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老年人伤害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期间,就诊于江西省农村地区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老年伤害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老年伤害病例6 011例,男女性别比1.23∶1,伤害发生年龄组以60~和65岁~组最多,占62.15%,老年人伤害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伤(69.32%)和交通伤(13.12%),以意外伤害为主(97.52%),多发生在休闲、家务、有偿工作、驾乘交通(96.84%),多为轻度(65.90%)和中度(32.10%)。结论跌倒/坠落伤和交通伤是农村老年人伤害的主要原因,应从意识与行为、安全监护、营养膳食、公共设施、科学锻炼、心理疏导、预防宣传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提供证据.方法 从北京儿童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收集了2007-2013年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全部0~14岁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后果及外因分类,使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意外伤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收集7 334例住院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4.81%)占大多数;1岁儿童(25.43%)所占人数最多;创伤(50.75%)是意外伤害的最主要后果;跌落(26.60%)是最主要的意外伤害外因;伤害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头部(32.70%).意外伤害的主要外因在婴幼儿中是呼吸道异物吸入和烧烫伤,而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则是跌落,交通伤.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应从烧烫伤和异物逐渐转移到跌落和交通伤,重点预防的部位应从头部躯干转移至肢端.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严重创伤的特点与救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青中年和老年两年龄组严重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结果,以提高严重创伤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本院7年间共救治严重创伤患者2069例,老年组(≥60岁)102例,青中年(18~59岁)1726例,随机选出125例作为对照组。入选病例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结果2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交通伤是首要致伤原因,第二、三位致伤原因,老年组是跌倒和坠落伤;青中年组是械斗、工伤和坠落伤。老年组以多发伤为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常有伴发病。2组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滞留时间,在抢救脱险病例和死亡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组严重创伤患者在致伤原因不同于青中年组,老年患者伴发病多,在遭受严重创伤后易误诊、漏诊,死亡率明显增高;观念上要重视“黄金1 h”,“白金10m in”,缩短急诊滞留时间;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  相似文献   

7.
张益霞  叶红兵  孙良先 《现代预防医学》2014,(8):1522-1524,1529
目的了解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Excel2010、SPSS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4 142例,平均死亡率61.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7/10万,占总死亡的10.14%,居全死因第4位。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构成比依次为38.36%、14.61%、13.13%、8.69%、8.11%,合计共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2.91%。伤害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11.06%到2012年8.89%(χ2=21.87,P0.001)。0岁组以机械意外窒息为主,占0岁组伤害死亡的67.53%,1~14岁组以溺水为主,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8.65%,15~34岁组和35~59岁组均以交通事故为主,分别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51.03%和43.79%,60岁以上年龄组意外跌落为首位,其次为交通事故,分别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26.66%和23.50%。结论伤害已经对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造成危害,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2009年部分地区老年人群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老年人群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安徽省7市(县)的监测点医院65岁及以上意外伤害病人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4 515例老年人意外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值为0.84;老年人群意外伤害发生以7~10月份最多;老年人意外伤害以跌倒/坠落和交通伤为主;各性别、年龄组和地点之间的伤害原因不同(P<0.001);意外伤害绝大多数为轻度和中度伤,多发部位为下肢、头部和上肢,重度伤害以头部常见。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健康。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干预,有效地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09-2011年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意外伤害儿童为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4 661例意外伤害儿童所填写的《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登记表》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伤害的10.07%,男童占63.25%,明显高于女童;2~3岁儿童的意外伤害为高发年龄段;10月份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最多月份;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跌伤/坠落(54.2%)、交通伤(13.5%)、异物入眼耳鼻咽(8.7%);导致严重伤害的主要以交通伤为主。 【结论】 相关部门应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采取有重点的各类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482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以期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14 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2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致伤原因及特征,探讨其伤情特点和防范措施。结果 482例意外伤害患儿中,学龄前期患儿意外伤害所占比为42.1%(203/48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跌倒摔伤分别占81.8%(18/22)和49.3%(100/203),学龄初期和中期儿童打闹伤分别占63.0%(80/127)和60.8%(79/130),明显高于其他损伤类型(P<0.001);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儿童口腔颌面部损伤分别占68.2%(15/22)和44.8%(91/203),学龄初期和中期的儿童四肢损伤分别占59.1%(75/127)和60.8%(79/13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损伤(P<0.001)。所有伤害类型中,交通意外伤98.0%(48/49)合并骨折或脏器损害,93.9%(46/49)为重度损伤,人均救治费用为21 038.4元,其伤害程度和人均救治费用均高于其他伤害类型。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与年龄关系密切,应根据儿童所处年龄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部队人员平时因伤住院情况及致伤因素,预防部队伤害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部队医院2004~2008年住院军人伤员的全部病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某部队年均因伤入院率为1.65%,住院17.8±14.5 d,战士伤员占92.45%。军龄以1年和2年者居多,分别占55.87%和29.96%。四肢骨折、组织肌肉损伤和关节损伤居前3位,分别占23.34%、17.85%、和16.93%;训练伤主要发生在1~6月和12月,摔伤、扭伤、过劳分别占59.11%、18.22%、9.31%;非训练伤5~11月较多,摔伤、撞击伤、锐器伤分别占21.05%、19.47%、12.63%。[结论]训练伤是部队伤害的主要因素,战士是发生伤害的重点人群,平时应科学训练,做好易伤部位的防护,同时,加强行政管理,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21 421名居民,对其2012年5月—2013年4月的伤害发生状况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21 421名对象中,共发生伤害590次,伤害发生率为2.75%;其中男性323次,女性267次,男、女性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89%和2.61%。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率为3.11%,高于城市的1.73%(P0.05)。文化程度越低,吸烟、饮酒越频繁,伤害发生率越高(P均0.05)。男性伤害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65岁~组(4.88%),女性为75岁~组(5.94%)。前3位伤害类型是跌伤/坠落伤、交通伤和刀/锐器伤。非故意伤害占92.20%,自己伤害占2.20%,他人故意伤害占1.86%。轻、中、重度伤害分别占63.56%、25.76%、10.68%,男性发生轻、中、重度伤害者分别占58.82%、28.17%和13.00%,女性分别为69.29%、22.85%和7.87%。受伤后处理方式以医院门诊处理(53.39%)为主,伤后情况以痊愈(78.47%)为主。结论温州市老年、居住农村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对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控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安义县2004-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中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257例病例。结果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41.91/10万,占总死亡的57.75%。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男童伤害死亡率高于女童(P0.05)。0岁组儿童伤害死亡以窒息为主,占86.84%;其他年龄组主要死因是溺水和交通事故,分别占63.93%、18.26%。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成为安义县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预防儿童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分布特征,探讨伤害发生原因,为预防与控制意外伤害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通过广州市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络,调查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儿童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1~5岁组,以3~4岁组所占比例居多,男童多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为跌伤,其他依次为烧烫伤、道路交通伤、动物伤。溺水和道路交通伤是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结论】防止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发生,是伤害干预的首要任务。跌伤、烧烫伤是伤害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动物伤是广州市伤害控制一个新的课题。控制儿童意外伤害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家庭配合,采取综合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常山县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常山县哨点医院所有门急诊首诊伤害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害监测病例的基本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发生地点、伤害意图、伤害部位及伤害严重程度和结局。结果 2017年常山县哨点医院累计报告伤害监测病例18 457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主要集中在15~65岁,13 493例占73.11%。伤害发生原因前四位分别为跌倒/坠落、交通伤、刀/锐器伤和钝器伤,分别占33.48%、21.12%、17.53%和12.76%。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分别为家庭、公路/街道和工业/建筑场所,分别占30.68%、24.00%和15.43%。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17 391例占94.22%。伤害部位前三位分别为头部、下肢和上肢,分别占42.24%、21.59%和18.33%。重度伤害156例,占0.85%,以交通伤、跌倒/坠落和中毒为主,分别占40.38%、33.97%和12.82%。死亡19例,占0.10%,以交通伤、跌倒/坠落和窒息/悬吊为主,分别占47.37%,26.32%和10.53%。结论 2017年常山县伤害监测病例以15岁~65岁人群为主,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坠落和交通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珠海市全人群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系统和伤害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病例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伤害死亡2 937例,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6.34%,位居全死因顺位第5位,年均死亡率为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9/10万。伤害死因前5位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溺水、意外中毒,分别占伤害死亡总数的30.2%、19.5%、16.5%、9.1%和7.7%,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3.0%。城市、农村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5.4/10万、32.9/10万,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29.0/10万)高于城市(1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0.9/10万、15.4/10万,男性伤害标化死亡率(27.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14岁年龄组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占35.6%),15~29、30~44、45~59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伤害(分别占42.0%、31.2%、35.0%),≥60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占33.1%)。结论 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等伤害死亡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户籍人群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负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于都县动物致伤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门诊部登记的动物致伤就诊者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于都县2007~2009年累计动物致伤15 732例。其中,男性占62.22%,15岁以下儿童占59.19%;受伤时间在5~10月的占61.26%;致伤四肢者占89.38%,Ⅲ级暴露者占61.11%;受伤后6~12 h就诊者占74.97%,自行处理伤口的占1.24%;全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占99.18%,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占30.30%。致伤动物为犬只的占82.23%。[结论]于都县动物伤人现象较严重,以犬伤为主。  相似文献   

18.
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562例5岁以下意外伤害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小儿意外伤害集中在2~5岁之间,占全部病例的70.64%。男童比女童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96%、48.04%。排在前3位的致伤原因依次是烧(烫)伤、跌(摔)伤和锐器伤,分别占19.04%、16.55%和14.41,且3种致伤类型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而溺水、交通意外和爆炸伤发生率均在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越来越高。区域比较,农村乡镇略高于市县城区,分别为52.14%、47.86%。[结论]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与小儿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家庭是意外伤害最易发生的场所,加强看护及其他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发生率,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09-2010年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报告的方式收集2009-2010年浙江省9个地区28家哨点医院的首诊老年伤害患者(≥60岁)的信息,对老年伤害的三间分布、伤害情况及后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老年伤害病例19412例(性别比1.14∶1);主要直接原因是跌/坠落伤、交通伤、动物伤;伤害地点构成前3位为家中、街道/城区、工作场所;伤害发生集中时段为上午8~10点与下午1~4点,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老年人受伤部位前3位为下肢、上肢和头部;受伤严重程度主要以轻到中度为主,严重伤害比例男性高于女性(χ2=11.650,P<0.001),结局以处理后回家为主;伤害意图大部分为意外伤害,自伤/自杀仅占0.58%,自伤的主要原因为中毒。结论老年人伤害在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伤害类型等因素上较其他年龄组有其特殊性,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哨点监测医院急诊14岁以下儿童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山区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12年急诊首诊儿童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报告0~14岁伤害儿童8 316例,男女童性别比1.73∶1,0~5岁组所占比例为最高(48.77%);伤害原因前5位分别为跌倒/坠落(64.10%)、动物伤(16.45%)、钝器伤(9.96%)、锐器伤(4.81%)、交通伤(2.40%);家中、学校、公路/街道依次为儿童伤害发生的3大地点;活动类型以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居首位(94.14%);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最多(99.30%);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98.80%)为主;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占98.02%。结论 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儿童伤害病例以家中和学校等地点休闲活动中跌倒/坠落等意外伤害为主,应针对性地开展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