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12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和两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科学喂养、脐带护理以及腿臀部护理掌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率及婴儿护理能力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伴有紧张感的产妇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效果较好,不仅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降低了产妇焦虑、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2.
李红云  冯晴  桓兆君 《妇幼护理》2022,2(11):2513-2515
目的 研究分析母婴同室模式对新生儿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分娩的 88 例母婴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各 44 例。A 组产妇进行母婴同室模式,B 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 对婴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喂养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A 组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 B 组(P<0.05);A 组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 B 组(P<0.05);A 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 B 组(P<0.05)。结论 在产科实施母 婴同室模式,可有效改善喂养情况,增强婴儿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产科住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120例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20例采取母婴同室护理,护士兼顾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热、腹泻、肺炎、皮炎的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能调和护患关系,还能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育儿观,降低新生儿早期易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丽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01);实验组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3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母婴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在床旁完成。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频率、乳汁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哺乳时婴儿含接姿势、挤奶手法、处理奶胀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母乳分泌,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2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新生儿及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期间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并在新生儿出院后对两组新生儿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总发生率为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对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将2010年5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产妇育儿信心,更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产妇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6月本院成功分娩的130例产妇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给予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新生儿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评估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为新生儿更换尿布合格率(96. 92%)、新生儿脐部护理合格率(92. 31%)、新生儿喂养方法(93. 85%)和新生儿淋浴合格率(86. 15%)均高于对照组的86. 15%、75. 38%、81. 54%和69. 23%(P 0. 05);观察组产妇适应母亲角色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母婴同室病房中开展护士-产妇共同参与新生儿护理,能增强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和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3月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4~6月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时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出院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出院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用于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分娩的初产妇共188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健康指导。采用本院自制的母乳喂养知识调查表、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于产妇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并在产妇产后42 d返院复查进行母乳喂养情况评估。对比护理后2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产后为母婴同室产妇提供系统化健康指导可以促进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收治产妇共8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在传统母婴同室的基础上,所有新生儿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由产妇及家属目睹并参与护理的过程.分别对2组产妇母婴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婴儿护理技术水平、临床满意度进行调研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对母婴知识了解和护理技术水平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使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更加深入全面,从而提高其出院后家庭中的自我护理及婴儿的照顾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闫君 《妇幼护理》2023,3(4):787-789
目的 探讨在母婴同室护理中运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产妇, 依照数字奇偶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各为 50 例。对照组在母婴同室护理中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母婴同 室护理中运用共同参与式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能力,产妇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科学喂养、沐浴、 脐部护理、臀部护理以及更换尿布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不良情绪指标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预能够缓解对产妇的产后不良情绪,增加护理能力,提高护 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2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2组在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健康教育运用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可以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以及产褥期保健知识水平,增强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新生儿腕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6月—8月20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9月—11月20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常规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采取反馈式健康宣教。利用问卷调查和每周孕妇学校讲课期间产妇回答问题等形式评估两组产妇在新生儿腕带管理中的正确认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腕带滑脱率、损坏及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腕带字迹清晰、松紧适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腕带管理有指导意义,能提高住院新生儿腕带的使用率,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母婴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50-1151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能力、新生儿溢乳呕吐及窒息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评分为(90.6±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更优(75.6%VS 93.3%,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优(95.6%VS 75.6%,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护理能力,减少新生儿溢乳呕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产妇100例设为实验组,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的100例母婴同室产妇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婴儿的能力、角色适应情况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提高产妇相关哺育知识,增加产妇满意度,使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床旁康复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2年6月~2013年3月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54例按住院卡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3例,试验组实行产妇床旁康复性护理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对母婴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婴患病率、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尿潴留、乳汁淤积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士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褥期管理中,可减少母婴患病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模式对产妇睡眠质量和新生儿阵发性哭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模式,比较2组产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哭闹次数与哭闹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母婴同室模式能够提升产妇睡眠质量,降低产妇不良情绪风险,减轻新生儿阵发性哭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理模式在母婴同室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择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8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护士及护工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陪护参与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护患纠纷明显减少,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陪护人员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参与母婴护理,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满足产妇的身心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