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妊娠期妇女糖尿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某地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接受糖尿病筛查的妊娠期妇女1 267例,均来自农村地区,其中153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作为GDM组,孕检且糖代谢正常的1 114例妇女作为非GDM组,分析该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GDM的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1 267例妊娠期妇女中153例诊断为GDM,GDM发生率为1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BMI、产次、从事体力劳动、喜爱肉食/甜食、糖尿病家族史与GD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孕前BMI≥24 kg/m2、喜爱肉食、喜爱甜食、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事体力劳动为保护性因素(P0.05)。GDM组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地区妊娠期妇女GDM发生率较高,GDM妇女剖宫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较多。高龄、肥胖、喜爱肉食甜食、有糖尿病家族史会使GDM发生率升高,从事体力劳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发病因素,旨在为临床疾病治疗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96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90例(对照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孕次、产次、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与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等,并观察其妊娠结局,包括妊娠并发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以及围生儿并发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孕妇产次及糖尿病家族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29~35岁、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等,加强早期干预和治疗,可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该院接诊的120例GD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孕检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析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次、产次、生活习惯、喜欢吃甜食、糖尿病家族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25 kg/m~2、喜欢吃甜食、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产次、生活习惯与GDM发生无明确相关性(OR<1);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轻度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7. 50%、51. 67%、3. 33%,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1. 67%、22. 50%,无轻度子痫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羊水过多、产后感染、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高龄、肥胖、喜欢吃甜食、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生的高危因素; GDM会增加剖宫产率,易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轻度子痫前期,同时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孕期体检的1 642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分析GDM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 642例孕妇中检出62例GDM患者,检出率为3.78%。单因素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BMI≥30 kg/m^2、CRP≥8 mg/L和孕期增重≥15 kg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DM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较多,且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采取针对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岭地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该地区孕妇早期防治该病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温岭地区1 65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GDM筛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温岭地区1 658名孕妇中有85例发生GDM,发病率为5.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35岁)、产次(≥1次)、孕前BMI≥25 kg/m2、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H-b>130 eL、C反应蛋白增高者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产次(0次)、孕前BMI<25 kg/m2、既往无不良孕产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Hb< 130g/L、C反应蛋白正常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25 kg/m2、既往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C反应蛋白增高及孕早期Hb> 130 g/L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及时进行血糖筛查,早发现、早诊断GDM,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高危孕妇中GDM的发生风险,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妊娠结局,为预防疾病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双胎妊娠未合并GDM孕妇)和观察组(为双胎妊娠合并GDM孕妇),各80例。统计两组孕妇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年龄≥35岁、孕前BMI(Pre-BMI)≥28.0 kg/m2、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75 g OGTT空腹血糖(FPG)、服用葡萄糖后1 h血糖(1 h PG)、服用葡萄糖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re-BMI≥28.0 kg/m2、存在PCOS病史、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均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及膳食营养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降低GDM发病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G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孕妇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而对照组孕妇未进行任何营养干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GDM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以及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早产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发病率与年龄、孕前BM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能够降低GDM的发生,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刘宁  牟跃峰  奥英  郭卫红  路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3-37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425例(汉族1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GDM和GIGT发病的影响。结果:①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0%)低于维吾尔族(44.34%)(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58%)高于汉族(10.30%)(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②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汉族VVC、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而孕妇BMI≥25、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在GDM组中,孕妇BMI≥25、VVC发生率为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在GIGT组中,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05),而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结论:①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②≥35岁和增重>18kg的维吾尔族孕妇、VVC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汉族更易发展为GDM,而肥胖、不良孕产史是两民族共同的GDM高危因素。维吾尔族肥胖、VVC,汉族增重>18kg,更易使GIGT向GDM转化,特别是维吾尔族VVC更应引起重视。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对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对汉族GDM发病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81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17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是否合并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IR)、脂联素和瘦素。单因素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独立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年龄≥35岁、孕期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IR、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孕期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IR、脂联素和瘦素为影响独立危险因素。GDM组胎儿窘迫、巨大儿、羊水量过多和剖宫产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7分和5 min Apgar评分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妊娠结局不良,年龄≥35岁、孕期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IR、脂联素和瘦素为影响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围生期孕妇11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3例GDM患者为GDM组,9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收集对比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受教育程度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病史、妊娠前超重、日运动时间≤1 h、妊娠期营养过度与GDM发病相关(P0.05);而孕次、吸烟史及高胆固醇血症与GDM发病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日运动时间≤1 h、妊娠期营养过度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DM组剖宫产、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日运动时间、妊娠期营养过度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准确筛查高危妊娠期妇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的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因素以及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NT)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保健的孕妇300例,按照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病例组(200例)。将病例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实施个体化MNT和传统化MNT干预。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个体化MNT组和传统化MNT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人均月收入、不同孕次、被动吸烟、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喜爱甜食等因素均存在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7.529、5.250、6.792、22.924、6.638、20.334、46.567和65.022,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人均月收入<4000元、孕期增重≥12.5kg、孕前体质量指数≥25kg/m2、经历被动吸烟、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2.061,95%CI=1.151~3.688;OR=1.372,95%CI=1.008~1.866;OR=6.253,95%CI=1.478~26.458;OR=1.828,95%CI=1.703~1.961;OR=1.571,95%CI=1.199~2.060;OR=12.782,95%CI=5.068~32.237;均P<0.05),睡眠质量好和孕前运动频率高是保护因素(OR=0.764,95%CI=0.633~0.922;OR=0.737,95%CI=0.633~0.886;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在个体化MNT组、传统MNT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体化MN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MNT组(χ2=7.143,P<0.05),但是巨大儿、足月小样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宫内感染、胎儿窘迫、产钳助产、剖宫产(疤痕子宫除外)等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年龄≥35岁、人均月收入<4000元、孕期增重≥12.5kg、孕前体质量指数≥25kg/m2、经历被动吸烟、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睡眠质量好、孕前运动频率高是保护因素,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时进行干预,特别是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干预,以降低GDM的发生率,并预防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试管婴儿孕妇合并GDM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试管婴儿孕妇648例为研究对象,包括合并GDM 112例,非GDM 536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试管婴儿孕妇GDM的危险因素。试管婴儿孕妇合并GDM的妊娠结局分析以106例试管婴儿孕妇合并GDM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20例试管婴儿孕妇非GDM和120例自然受孕GDM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从纳入的112例试管婴儿合并GDM孕妇中选取,排除资料不全病例,最终纳入研究组共106例;按照实验对照1:1:1原则,排除年龄、双胎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干扰,对照组试管婴儿孕妇非GDM、自然受孕GDM组分别纳入了120例,分析三组妊娠结局、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管婴儿孕妇的GDM发生率为17.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65,95%CI:1.06~2.58)、孕前BMI≥24 kg/m2(OR=1.55,95%CI:1.004~2.38)、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OR=2.25,95%CI:1.40~3.61)史、糖尿病家族史(OR=2.96,95%CI:1.61~5.44)、接受胚胎移植次数≥3次(OR=2.25,95%CI:1.40~3.60)、睡眠时间≤6 h(OR=1.94,95%CI:1.14~3.31)均为试管婴儿孕妇GDM的独立危险因素,日活动量≥1 h(OR=0.55,95%CI:0.35~0.86)为试管婴儿孕妇GDM的保护因素。试管婴儿孕妇合并GDM的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试管婴儿非GDM、自然受孕GDM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管婴儿孕妇及早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足够睡眠,能有效预防GDM的发生;试管婴儿孕妇合并GDM产生多种不良妊娠结局,需加强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对其的诊治。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诊治及住院分娩的GDM孕妇(GDM组)90例,随机选取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孕妇(对照组)90例作对照,对比两组的母婴预后。结果对照组90例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剖宫产率、妊高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0例围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对母婴预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孕妇围生期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及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8 264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 2018年12月在海南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 264例,参考2010年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协会(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n = 1 207)和非GDM组(n = 7 057)。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 264例孕妇发生GDM 1 207例,GDM发病率为1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 = 2.337,95%CI:1.512~5.480)、孕前BMI≥25 kg/m2(OR = 3.193,95%CI:2.485~10.108)、孕次≥3次(OR = 2.104,95%CI:1.382~4.927)、产次≥3次(OR = 1.862,95%CI:1.204~3.218)、流产次数≥2次(OR = 2.902,95%CI:2.114~7.913)、高能量摄食(OR = 5.714,95%CI:4.526~12.685)及饮食不规律(OR = 3.319,95%CI:2.905~10.794)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5岁、孕前BMI≥3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流产次数≥2次、高能量摄食及饮食不规律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孕妇加强GDM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及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74例确诊的GDM孕妇进行随访研究,根据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为控制良好组228例和控制不良组146例,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74例GDM孕妇中血糖控制不良发生率为39.04%(146/374);控制不良组孕妇治疗后的FPG、2 h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控制良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通过治疗后仍有较高的血糖控制不良发生率,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产生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影响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促进GDM双胎妊娠的健康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医院建档、住院分娩合并GDM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1例,随机抽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母儿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双胎不同一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孕方式、双胎绒毛膜性、分娩方式、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DM孕妇经规范管理治疗后没有增加双胎妊娠不良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不同诊断标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更适合本地区GDM的诊断标准。方法选择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围产保健门诊孕妇6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1例为观察组,采用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的标准诊断GDM;350例为对照组,采用两步法GDM标准诊断GDM,比较两组孕妇GDM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GDM检出率为13.20%,对照组GDM检出率为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结局方面,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畸形发生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方面,对照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DPSG诊断标准后,GDM检出率明显增高,通过严格控制孕期血糖,可以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现状及围产结局。方法对2012年10月一2012年12月期间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2.92%。GDM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均高于血糖正常的对照组;②在孕早期和孕中期,GDM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础血糖、糖耐量筛查(OGTT)结果是GDM组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标准诊断管理孕产妇,围产结局较为满意;孕早、中期体重增加过快可能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在孕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林红  覃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01-3503
目的:了解南宁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评价50g葡萄糖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24例孕24~28周的孕妇进行50g糖筛查,1h血糖≥7.8mmol/L者再行OGTT检测。结果:2324例中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为2.67%,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发生率为2.15%;高危因素有巨大儿、肥胖、异常孕产史、反复霉菌性阴道炎、糖尿病家族史、反复尿糖阳性等。结论:对妊娠期所有孕妇进行50g糖筛查可减少GDM漏诊,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