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立替康治疗24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大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化疗开始前给予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化疗期间重点做好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护理,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结果本组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无一例因伊立替康毒性反应影响化疗.结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伊立替康(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为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的主要药物[1].有报道,伊立替康严重肠毒性所造成的3~4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20%~40%[2],可导致患者虚弱、脱水、肾衰、电解质紊乱,从而延迟治疗,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以致影响化疗全程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因处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应引起临床护理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醛氢叶酸(5-FU/LV)+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9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19例患者,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在中位生存期、完全缓解率[RR=1.58,95%CI(0.27,9.11),P=0.61]、部分缓解率[RR=0.86,95%CI(0.68,1.09),P=0.20]、总有效率[RR=0.88,95%CI(0.71,1.09),P=0.26]上表现出与5-FU/LV+伊立替康相似的效果,安全性方面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有较高的Ⅲ/Ⅳ级恶心[RR=1.92,95%CI(1.05,3.54),P=0.04]、腹泻[RR=3.23,95%CI(2.14,4.89),P<0.000 01]发生风险和较低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RR=0.72,95%CI(0.53,0.98),P=0.04]发生风险。结论根据当前现有证据,5-FU/LV+伊立替康可能较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更为有利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化疗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4.
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癌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癌症的护理方法:化疗开始前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药物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化疗期间重点做好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干预,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认为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伊立替康(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能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的抗肿瘤药,其活性代谢产物为SN-38.伊立替康对转移性直肠癌有明确疗效,也应用于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1],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延迟性腹泻,严重腹泻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现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期1例联合使用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伊立替康(CPT-11)是DNA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剂,用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一线治疗。此外,对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淋巴瘤等也有一定疗效。然而延迟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用药限制性毒性,临床研究表明,20%~40%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可出现3~4度腹泻,并致化疗方案提前中止。国内外学者在寻找治疗和预防伊立替康延迟性腹泻的措施方面做了较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龚伟  闵娜  刘丽华  廖洪 《浙江临床医学》2014,(11):1770-1771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一线FOLFOX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结直肠癌患者46例,随机入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伊立替康270mg/m^2,静脉滴注90min,d1;雷替曲塞2.6mg/m^2,静脉滴注15min以上(伊立替康后1h),d1;21d为1个周期。对照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90min,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5-Fu 400mg/m^2,静脉滴注, d1;5-Fu 2400mg/m2持续静滴46-48h;14d为1个周期。观察组每2个周期、对照组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观察组最多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最多化疗9个周期。结果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1.74%(5/23)和13.04%(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1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61%和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29)。观察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4.6个月,优于对照组的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0)。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4.0个月,优于对照组的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P=0.00)。观察组Ⅰ-Ⅱ级中性粒细胞细胞减少(43.48% vs 65.22%,P=0.03)和黏膜炎(13.04%vs39.13%,P=0.0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氨酶升高(26.09% vs 8.70%,P=0.00)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化疗中,有效率较高,有延长生存时间的趋势,毒副作用能耐受,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研究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2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20%-2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70%-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效果,但由于伊立替康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该药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一些特殊的毒副反应,如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等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2004年10月-2006年9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通过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力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立替康(CPT-Ⅱ)为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特异性DNA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剂,是近期治疗晚期大肠癌、难治性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疾病的有效新药[1].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依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艾力为国产依立替康,疗效肯定[2,3].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18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应用艾力+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FOLFIRI)方案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方案多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辅以化学治疗。既往消化道肿瘤化疗方案以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为主。而近年来研制出如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细胞毒类药物,使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含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但同时可能发生严重毒性反应,如严重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以往对伊立替康所致严重毒性反应分子水平研究较少。近来大量分子水平研究表明伊立替康化疗严重毒性反应与其代谢过程的某些酶基因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5例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导致域~郁级腹泻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设为实验组,24例未接受奥曲肽治疗的伊立替康所致腹泻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腹泻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腹泻治疗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0.8)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5±1.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立替康所致严重腹泻的患者应及早应用奥曲肽治疗,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替吉奥胶囊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失败并有可评价病灶的患者54例,予以IRIS方案(伊立替康,替吉奥)化疗。评价客观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全部5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20.1%,疾病控制率(DCR)59.3%,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8月。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及胆碱能综合征,无毒性相关死亡病例。54例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为87.0%;治疗后NK细胞活性提高、CD4+/CD8+提高、血清VEGF水平降低。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92-1293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顺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顺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TATA盒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前采集外周血1 mL,提取外周血的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区域中TA序列重复出现的频率;观察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TA6/TA6、TA6/TA7、TA7/TA7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及其与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UGT1A1纯合子TA6/TA623例(71.88%),杂合突变型TA6/TA79例(28.12%),未发现纯合子TA7/TA7型患者。TA6/TA6和TA6/TA7基因型患者出现Ⅲ度以上延迟性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0-Ⅱ度患者(均P<0.05);TA6/TA7Ⅲ-Ⅳ度患者延迟性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纯合子TA6/TA6的Ⅲ-Ⅳ度患者(均P<0.05)。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前行UGTIA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筛查高危人群,预测伊立替康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20%~2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 70%~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1].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效果,但由于伊立替康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该药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一些特殊的毒副反应,如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等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2004年10月~2006年9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通过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化疗广泛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在伊立替康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本文作者从UGT1A1的功能和基因多态性、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卵巢癌伊立替康化疗的毒副作用及疗效进行综述,以指导复发性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肿瘤医院2006年9月-2007年4月对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分子靶向药物爱必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找出一种更合适的化疗方案。方法收集2012~2015年收治的56例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者36例(奥沙利铂组),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者20例(伊立替康组)。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果,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与伊立替康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22.2%和15.0%,奥沙利铂组稍高于伊立替康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组与伊立替康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8%和8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2016年9月1日,奥沙利铂组患者的平均中位无病生存时间(PFS)为8.2个月,95%CI(6.1~9.8)个月;伊立替康组患者的平均中位PFS为7.1个月,95%CI(5.9~7.9)个月,两组中位PFS比较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675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1~2级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与伊立替康方案相比较,对于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能从奥沙利铂方案中获益更多,应优先选择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66-1967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替吉奥+伊立替康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治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 1例失访,其余45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及评价疗效,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4%和43.5%(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4.5%和60.9%(P>0.05);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均可耐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均可作为选项之一,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