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者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URSA患者20例(URSA组),选择同期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T细胞中PD-1的表达,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CD3~+PD-1~+T细胞的表达水平、IL-4、IL-10水平更低,IFN-γ、TNF-α水平更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URSA与外周血PD-1、蜕膜PD-1、IL-4、IL-10呈负相关(r=-0.869~-0.619,P<0.05),与IFN-γ、TNF-α呈正相关(r=0.864、r=0.435,P<0.05)。结论 PD-1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而影响免疫平衡,参与URSA的发病,可为治疗URSA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A方法测定24、48、72和120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IL-4+T细胞和CD4+IFN-γ+T细胞以及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比值。各实验均以不加PGE2为对照。结果表明:①随PGE2的浓度增加,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01);T细胞增殖抑制率与PGE2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9,p=0.000)。②实验组培养120小时的IFN-γ浓度与第72小时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917),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浓度随时间持续增高(p=0.046);实验组不同时间的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不同时间产生IL-4浓度无明显变化(p=0.400);对照组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浓度高于48、72和120小时(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2);实验组细胞培养24小时时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细胞培养48、72和120小时与对照组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CD4+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767);实验组CD4+IL-4+T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与对照组CD8+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441);实验组CD8+IL-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PGE2体外抑制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GE2作用24小时即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并且明显影响T细胞IFN-γ的高峰出现,对IFN-γ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IL-4的持续性影响并不明显;PGE2使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和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增加,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向Th2/Tc2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65岁以上行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检测术前、术后48 h受试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及CD8~+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表达量,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2组术后48 h TNF-α、IL-2、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GEA组TNF-α、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GA组(P0.05)。2组术前PD-L1表达量、PD-1含量、CD8~+T细胞凋亡率、IFN-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 GEA组PBMC PD-L1表达量显著低于GA组(P0.05)、CD8~+T细胞PD-1表达显著高于GA组(P0.05),CD8~+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GA组(P0.05),但CD8~+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能通过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来部分逆转围术期单核细胞PD-L1的上调,从而减轻T细胞IFN-γ的分泌和增殖的抑制,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nd cell death protein l, PD-1)、干扰素-γ(into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 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8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1,IFN-γ和IL-4水平;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血清PD-1和IFN-γ水平、外周血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2细胞及CD4+水平占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1~19.847,均P<0.01),而两组CD3+水平无显著差异(t=1.132,P=0.259)。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伴随着患者血清PD-1水平降低以及IL-4水平增高,从而抑制了Th1细胞产生IFN-γ,并使得Th1/Th2和CD4+/ CD8+平衡状态破坏,各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CD28共刺激分子等功能相关性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三色或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胃肠道癌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志如CD3+、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CD8+CD28-T细胞显著增加(P<0.01),而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P<0.05).表达HLA-DR的活化CD8+T细胞显著增加(P<0.01),分泌IFN-γ的CD8+T细胞(Tc1)明显增多(P<0.01),而分泌IL-4的CD8+T细胞(Tc2)则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均很低.患者CD8+T细胞CD28及IFN-γ的表达变化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胃肠道癌患者中CD8+T细胞存在系统性活化的表现,其机制可能与CD28/B7以外的信号传递有关.胃肠道癌患者体内Tc1细胞的增加与肿瘤的分期缺乏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的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T细胞亚群功能失调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IFN-γ及IL-4水平。结果SLE患者CD3 CD4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D4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D4 /CD8 T细胞比例倒置;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以Th1细胞亢进为主,产生大量Th1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调节反应。同时,CD8 T细胞功能亢进,CTL细胞参与机体组织损伤,进一步导致免疫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T细胞亚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组织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级别、T3~T4期组织中PD-1、PD-L1、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分别明显高于低级别、Ta~T2期的组织;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D-L1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0.05)。CD4~+淋巴细胞与PD-1、PD-L1、CD8~+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257、0.312、0.329,P0.05),PD-1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 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级别、浸润深度相关,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邵慧  吕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63-2764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取20例AS患者(分AS病情稳定组及活动组各10例)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nti-CD3、anti-CD28),然后加佛被酯/离子霉素,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IL-6水平。结果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AS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anti-CD3、anti-CD28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有一定的增加。AS患者CD4+T细胞IFN-γ胞内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胞内IL-17和IFN-γ呈高表达,提示分泌IL-17的Th17细胞和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共同参与了A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8~+T细胞功能变化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sHLH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HLH患者CD8~+T细胞耗竭标记PD-1、TIM-3和LAG-3的表达,ΔCD107a表达和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检测效应记忆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的数量。结果:sHLH患者CD8~+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PD-1、TIM-3和LAG-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73±22.64、15.97±14.45和0.73(0-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8±7.98、1.95±1.52和0.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8~+T细胞的ΔCD107a表达量(4.49±2.71 vs 6.07±2.14,P=0.035)和IFN-γ分泌水平(37.30±24.46 vs 55.17±22.23,P=0.034)则明显低于对照组。sHLH患者效应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35±10.37 vs 22.92±11.12,P=0.016),而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差异。sHLH患者活动期CD8~+T的PD-1、TIM-3和LAG-3表达量分别为38.09±21.87、14.35±13.70和0.82(0-13.22),明显高于缓解期的24.27±17.23(P=0.03)、8.64±5.60(P=0.014)和0.13(0-3.69)(P=0.043)。结论:CD8~+T细胞功能耗竭可能是参与sHLH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与血清IFN-γ、IL-2浓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或健康自愿者静脉血CD4+、CD8+阳性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IL-2浓度。结果健康自愿者CD4/CD8为1.57±0.37,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为1.43±0.7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9.6%为参考值将胃癌患者分为CD8+细胞比例增高组或未增高组,两组CD4/CD8比例分别为1.02±0.21、1.64±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ng/ml)分别为25.42±8.12、6.27±1.77,血清IL-2浓度(ng/L)分别为213.7±21.3、162.3±35.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CD4/CD8降低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降低与血清IL-2、IFN-γ浓度有关,CD4/CD8测定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0、4.56、4.20,均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刺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和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用磁珠分离长征医院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CD14阳性PBMC后,用不同浓度α-干扰素(IFN-α,0、2、5、10 ng/ml)刺激Siglec-1高表达,或用小干扰RNA或抗Siglec-1单抗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再与1名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 +/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5d.然后,将实验分为11组:健康人CD14(1组),健康人CD14+ IFN-α5 ng/ml(2组),健康人CD14+ IFN-Ω 5 ng/ml+ anti-Siglec-1 2 μg/ml(3组),ACS CD14(4组),ACS CD14+ siRNA干扰对照组(Mock,5组),ACS CD14+ siRNA 679 40 nmol/L(6组),ACS CD14+ anti-Siglec-1 2μg/ml(7组),SACD14(8组),SA CD14+ Mock(9组),SA CD14+ siRNA 679 40 nmol/L(10组),SA CD14+ anti-Siglec-12 μg/ml(11组);每组测定10份标本.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用ELISA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γ干扰素(IFN-γ).测定各组PBM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靶向阻断Siglec-1后(6组),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67.00(62.50~ 87.30)、0.86(0 ~1.63)、47.82(37.60 ~ 56.67) pg/ml,且分泌能力减弱;IL-10为56.00(46.25 ~67.40) pg/ml,且分泌能力增强;未处理组(4组)上述细胞因子分别为213.70(187.50 ~ 275.30)、6.87 (4.90 ~8.93)、114.90(89.50~167.40)、21.08(15.70~33.20)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50、17.00、8.50、87.50,P均<0.05).当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经IFN-α刺激上调Siglec-1表达后(2组),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220.44(174.30 ~ 312.30)、7.90 (6.540 ~10.40)、143.75(78.20~210.00) pg/ml,且能力增强;IL-10为21.95(16.30 ~25.00) pg/ml,而能力减弱,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9.50、98.00、100.00、0,P均<0.05).抑制或增强Siglec-1对CD8+T淋巴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无影响(P均>0.05).结论 IFN-α可刺激Siglec-1表达增加,Siglec-1可通过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或CD4+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参与A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外周血雌激素水平与T细胞亚群和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女性60例,围绝经期组30例,绝经后期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等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PD-1表达和雌激素水平。结果 :相比正常组,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CD3+、CD4+T细胞亚群相对值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D4+、CD8+T细胞PD-1相对表达量3组间有差异(P<0.05),绝经后期组低于围绝经期组和正常组。CD4+、CD8+T细胞亚群PD-1相对表达量均与E2呈正相关(P<0.001)。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均下降。CD4+、CD8+T细胞PD-1表达量也降低,显示雌激素与T细胞免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替雷利珠单抗对DLBCL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3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3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疗效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的水平。结果:DLBCL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IPI评分越高、高Ann Arbor分期、有B症状、高β2-MG、高LDH及高CRP水平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及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CD8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s,DPT)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PT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R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外周血CD3~+细胞中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IL-6、TNF-α、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DPT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RA患者组的ESR、CRP、RF、ACCP、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1,2.99,8.42,4.25,2.12,3.23;P分别为0.000 5,0.004 3,0.01,0.01,0.039,0.002 3)。DPT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年龄,ACCP,RF及血清中IFN-γ、TNF-α、IL-12的水平不相关,而与患者ESR,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0.4,0.46;P分别为0.000 4,0.04,0.02)。结论RA患者外周血DP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RA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对肾癌发生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不同分期肾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分泌的IFN-γ、IL-2、TNF-α、IL-4、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症状型肾癌患者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局限型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01),局部进展型和转移型肾癌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Th2、Tc2类细胞因子IL-4、IL-6(P<0.05,P<0.01)分泌水平升高。结论 Th1/Th2偏移和Tc1/Tc2偏移促进了晚期肾肿瘤的进展和转移。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的扩增能力及细胞表型特征。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调整浓度为2×106/mL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1mL/孔。按以下2组添加诱导剂:1)抗-CD3+IL-2+IFN-γ;2)抗-CD3+抗-CD28+IL-2+IFN-γ。诱导剂的终浓度抗-CD3为1μg/mL、抗-CD28为0.5μg/mL、IL-2为0.1万U/mL、IFN-γ为100ng/mL。隔2d换液,培养至d7,经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算各孔细胞总量。采用免疫荧光单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8+及CD56+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25+、CD8+/CD25+、CD4+/FasL+、CD8+/FasL+的表达。结果培养至d7,激发型CD28单抗组CIK的细胞总量为(78.2±7.3)×106/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2.7)×106/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的CIK中CD4+细胞、CD8+细胞及CD56+细胞分别为(68.4±6.1)%、(34.6±7.2)%及(15.1±3.9)%,与对照组的(52.5±3.6)%、(26.9±2.7)%及(7.7±1.2)%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双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细胞中CD4+FasL+T细胞、CD8+FasL+T细胞、CD4+CD25+T细胞及CD8+CD25+T细胞比例分别为(36.6±4.7)%、(40.7±3.2)%、(60.1±5.3)%及(58.5±4.1)%。与对照组的(21.9±3.9)%、(24.3±5.1)%、(45.6±4.6)%及(44.6±3.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发型CD28单抗可增强CIK的扩增能力及上调细胞活化膜型分子的表达,提示激发型CD28单抗可具有提高CIK杀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