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复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MAS所致呼吸衰竭患儿58例。A组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n=289,B组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容量目标组(SIMV+VG,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0h、6h、24h、48h)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机械通气6h、24h及48h时间位点,两组0I和a/A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问与SIMV+V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VG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FO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疗效无明显差异,患儿未能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通气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采用HFOV治疗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HFOV治疗组患儿在治疗2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2)出现改变,经治疗6h后,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动肪./肺泡氧分压(a/AP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组在治疗6h后PaO2、PaCO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治疗至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并发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HFOV组比CMV组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通气效果、病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CMV组,早期应用于RDS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重症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比较2组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治疗2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6 h、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PAL、BPD、IVH发生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 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 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 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气胸并呼吸衰竭新生儿49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HFOV+SIMV)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2、8、12、24h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不同时间,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46-4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出血持续时间、氧合指数(OI值)和有创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HFOV组上机后1、6、12、24、36、72 h OI值、肺出血持续时间、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肺出血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贺焱  谢楠楠 《西部医学》2014,26(9):1199-120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02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0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0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do.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足月的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频组和常频组,高频组43例,采用高频通气(HFOV)+珂立苏治疗;常频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张文明  陈宏香 《吉林医学》2012,33(13):2733-273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早产儿NRDS患儿98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组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以及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FOV组上机后2 h、8 h、24 h的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组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早产儿NRDS较CMV能更好地改善氧合,更快地下调氧浓度,减少上机时间和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penlung策略在中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策略通气组(I组)和常规通气组(Ⅱ组),每组28例,除一般治疗外,均行Pc+SIMV通气模式,I组实施开放肺通气操作,Ⅱ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及通气后6、12、24、48h血气变化情况,并对并发症、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都有显著改善,但在同一时段,I组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比Ⅱ组更明显;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PI)的发病率I组比Ⅱ组显著降低(P〈0.05),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VIH/PVL)的发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I组比Ⅱ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应用Openlung策略通气能显著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内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按200mg/kg快速滴注固尔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舍指数的改变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2.2±12.5)rn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6.0±2.5(P〈0.05),A—aDO2,上升为(0.45±0.11)mmHg(P〈0.05)。治疗3h、6h、12h、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诊断为NRDS的患儿60例,根据胎龄、出生体重随机分为HFOV组(n=28)和CMV组(n=32)。分别给予HFOV+PS和CMV+PS。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2 h、24 h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上机时间以及发生肺气漏、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h、12 h及24 h,两组患儿的OI、Pa CO2均呈现下降,Pa O2上升,但HFOV组的治疗后效应明显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FOV组上机时间较CMV组明显缩短(P<0.05),发生肺气漏比率低于CMV组(P<0.05),但肺出血、BP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过程中,HFOV联合PS较传统的CMV联合PS具有更多优势,如改善氧合,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NRDS患儿分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应用PS前后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变化及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应用PS后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下降(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对NRDS有明显疗效,与单纯机械通气比较,能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陈云菊  包志丹  万俊  凌厉 《安徽医学》2017,38(5):602-605
目的 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及48小时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以及两组患儿肺泡复张、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果 24例患儿均治愈.毎组患儿PaO2、PaCO2、O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小时,HFOV组PaO2、PaCO2及OI改善较SIMV组显著(P<0.05),治疗后12及24小时,HFOV组PaO2及OI亦较SIMV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患儿肺泡复张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IMV组均显著长于HFOV组(P<0.05).两组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论 SIMV及HFOV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均安全、有效.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