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生脉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衰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锐  黄浩  李莉芳  赵学峰  王小婕  刘瑾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49-1450,145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的影响,评估腹腔镜手术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腹腔镜及开腹卵巢囊肿切除各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0min、术后24h检查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同期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导致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升高,有引起DVT风险;腹腔镜术对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产生的影响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并对心衰患者组按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心腔内径等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不同疾病构成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心衰病程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4,P=0.346);(5)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90,P=0.141)。结论(1)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并窦性心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将24只雄性SP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及PM2.5染毒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6、8.0、40.0 mg/kg体重)组,各剂量组均经气管滴注染毒3d.末次染毒24h后,监测记录大鼠的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取腹主动脉血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和D-二聚体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各染毒剂量组血压和心率均升高(P<0.05),心率变异性降低(P<0.05),大鼠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中、高剂量PM2.5暴露可引起大鼠血浆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PM2.5气管滴注可导致大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并改变凝血纤溶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410例AIS患者分为血栓组(n=210)和无血栓组(n=200),另将1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血栓组与对照组(P<0.05);血栓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的D-二聚体、P-选择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应用后,检测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96.6%。结论 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诊断AIS DVT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亚杰  马晓波 《现代养生》2023,(10):745-74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性质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7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诊断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245例、良性肿瘤组230例、非肿瘤患组即对照组240例。通过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FIB和D-二聚体水平测定,比较三组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对照组D-二聚体、FI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恶性肿瘤有关系(P<0.05),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与肿瘤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7.
程书建 《现代保健》2010,(10):125-12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颗粒法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3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33例,阳性率8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快速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指标,并能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动态监测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健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93-109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人40例,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氯吡格雷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UA、AMI、ACS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降低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及5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明显上升,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Ⅱ的浓度有所降低;经治疗后1、3、7 d, 动脉血pH值、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所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各凝血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血浆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aO2与血浆D-二聚体、FIB、FD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aCO2与血浆D-二聚体、FIB、FD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活血抗凝治疗对改善患者转归与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分析高血压病组69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36例无高血压病健康人,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可溶性P-选择素、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活性增高及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